第五十一章 删门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青华派的祠堂在主峰上。  

主峰就是许顺来到宗门,第一眼所见的那座直冲云霄的山峰。  

蓝道人大手一挥,青叶舟就载着他们两个人飞过去。  

回到山门之后,蓝道人一改之前的习惯,能飞到的地方,一定要飞着。  

青叶舟如同一片竹叶一般,飘飘然的来到山峰的顶上。  

白云之中,巍巍山顶之上有座依靠山势所建的宫殿。  

青华宫。  

宫殿四周,奇松怪石,飞瀑流泉,四季常青,花开不败。  

就是…宫殿的建筑风格差异很大,从琼楼玉瓦到青石木屋,一看就不协调。  

严格来说,青华宫才是青华派的门派祖地,或者说青华宫才是青华派。  

而周围的山峰,则是青华派随着发展,新入门弟子太多了,青华宫住不下了,才住到外面,分配到各个山头。  

属于扩建区域。  

“所以,你们日后要到青华宫,就要从大门进入,莫要随为师这般!”蓝道人操控着青叶舟飞过青华宫上空,对着许顺与紫苏说道。  

“是!”X2。  

师父带头不遵守门规,他们做徒弟的也很难办呐。  

青叶舟很快停在青华宫最里面的一个院子里,院子向北朝南的有座木屋。  

那木屋四柱三间,看着其貌不扬,厚重的檀香味从木屋里面冒出来。  

几千年来,不停地熏,有味道是正常的。  

“你们随为师来!”蓝道人难得的穿上了那件蓝色的道袍,整理下衣服,对着许顺二人说道,进了木屋。  

许顺与紫苏进了木屋之后,才发现木屋比想象中的要大了很多。  

映入眼帘的一幅祖师画像,其次则是画像下面的一排排牌位。  

画像之中是一个身着黑白道衣,手持长剑,腰别葫芦,三尺长须,做舞剑的姿态的道人。  

画的似乎是道人醉酒的时候,画像中的道人看着飘逸、潇洒、恣意,好似要从画中飞出来。  

这便是青华派的祖师,青华道人!  

于八千年前创建了青华派,又于七千多年前飞升至仙界的奇人。  

而画像下面的牌位则分为六七层,每一层的数量都不一样,牌位的材质也不一样。  

有的牌位是玉质的,有的牌位是木制的。  

“是你啊!”  

祖祠之中自然也有其他人,那是一个老态龙钟的道人,他看着非常的苍老。  

他拿着扫帚看到了蓝道人三人,开口道:“我听说过你。”  

“你好像快要飞升了?”  

蓝道人也认得这位老道士,鞠躬行礼道:“晚辈蓝髯,见过绿吕师叔祖!”  

赤橙黄绿青蓝紫,绿字辈比蓝字辈高了两辈。  

绿吕是绿字辈最后一名修士,苦苦不得突破到大乘,千年寿元也将要耗尽,于是就在祖祠之中值守。  

“好!真好!非常好!”老态龙钟的绿吕道人看着年轻的蓝道人说道:“你挺好的!”  

他连说了几个好。  

“见过师祖。”许顺与紫苏也对着老道士行礼。  

老道士大他们三辈,正儿八经的师祖。  

“好好好,你们也好!”绿吕看着更年轻的许顺与紫苏,笑着说道:“当年也是我师带我来祭拜祖师。”  

“一转眼已经快千年了。”  

“啧~时间真快!”  

“晚辈今日带徒儿来祭拜祖师和历代祖师。”蓝道人说道。  

“合该如此!”绿吕道人转头从旁边的檀木柜之中,拿出了几只香递给了蓝道人。  

蓝道人接过来,亲手点燃,又分给了许顺与紫苏。  

之后,蓝道人把香举过头,然后拜了拜祖师,然后把香插在祖师画像面前的香炉上。  

许顺与紫苏两人有样学样。  

“弟子蓝髯收徒紫才、紫苏二人,今日特来拜会祖师,还请祖师显灵!”蓝道人看到他们拜完之后,扬声对着祖师画像说道。  

随着蓝道人的话,画像之中青华道人醉醺醺的双眼猛的睁开。  

天上也是一道亮光,扫在了他们二人身上。随后许顺就感觉到怀里的一块玉牌飞了出来。  

他看到,在画像道人的注视之中,也在天上光芒之中,紫才两个字被龙飞凤舞的刻在玉牌上。  

“好了,他们二人的气息我已经记录好了!”  

许顺听到了一个尽管伪装得很正经,但是很轻佻的声音。  

是青华镜。  

“青华镜已经记录下你们的气息。玉牌你们也收好,是你们的身份腰带。”蓝道人自家徒儿说道。  

“是!”X2。  

许顺与紫苏知道,凡是祭拜祖师,成为青华派弟子,再被青华镜这样的宗门法宝记录下气息。  

青华镜就可以在修仙界搜索修士的位置,以防死在无人的角落,尸首都找不到。  

至于玉牌,正是昨天蓝代掌门随手丢给他与紫苏的玉牌。  

本以为是见面礼,没有想到是制式法器。  

蓝代这个掌门也忒抠门了。  

青华派吃枣药丸!  

“礼毕!”老态龙钟的绿吕道人这时候手持铜钟,当地敲了一下。  

祭拜祖师的仪式就完成了。  

可以说非常简单。  

“这就完事了?”许顺问道。  

“还能怎样?”蓝道人没有说话,绿吕道人道士说道:“祖师每一千年都多了那么多徒子徒孙,他哪个都记得?”  

“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  

“…”  

果然是青华派的风格,绿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