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生与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场宴会终有结束。  

人生一路终有终点。  

百里松终究会死。  

他一坛一坛地与所有宾客都碰了一坛,包括许顺与紫苏,也包括一路抬着棺材的四个徒儿。  

“莫名其妙”四人是带着泪水喝完手中的酒。  

“哭什么哭?为师今日要走了,再无烦恼,再无忧愁。有何好哭的?”百里松醉醺醺的说道。  

“难怪你们啊…修行那么慢!”百里松拍了拍了他们的肩膀。  

最后百里松来到蓝道人的身边。  

蓝道人抚掌笑着的说道:“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  

“道兄,你的心境与仙人已无二般了!”  

百里松挤眉弄眼道:“心境有个卵用?若无修为,世人怎么知道我是仙人呢?”  

“诸位!”百里松来到一棵松树下面,摇摇晃晃地说道:  

“今日的颜开宴,我很高兴。人就该那么高兴地过!去特么的修仙,修仙若是不能让我开心?”  

“这仙修的有什么意思?”  

“认识诸位道友,我很欢喜!很欢喜!”  

“人生没有白过一场呐!”  

说罢,他就“噗通”一声坐在松树下面,脑袋依靠在松树上,再无气息。  

他死了。  

这回是真的死。  

他终究还是死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与朋友们痛饮,他走得很安详,甚至嘴角还带笑。  

“师尊!”西边莫与三个师弟跪拜在百里松面前,泪水从他们双目之中流下。  

有这样的师父,很难没有感情。  

这次,百里松没有再动,摸了摸他的脑袋,告诉他们“为师没有死!你们哭什么?”  

“师侄,莫要哀伤。今日乃是令师的颜开宴,莫非做小女儿姿态!”蓝道人来到他们的身边,把他们扶了起来。  

“我辈修士,应笑看生死!”  

“今日我做主,宴会继续!让诸位道友以欢笑送百里道友远行!”蓝道人拿着酒坛说道。  

“谁不喝,谁是百里老匹夫儿子!”  

“谁不喝,谁是百里老匹夫孙子!”  

“咦,那我不喝,岂不是还长了一辈!”  

“那不是还是我儿子?”  

“呔!找打!”  

一群醉醺醺的修士开着不着调的玩笑,围绕着依靠着松树的百里松继续饮酒作乐。  

百里松好似醉了。  

不知不觉的之中,他们又在蓝道人的带头下,开始鬼哭狼嚎的唱了起来。  

许顺强忍着鬼哭狼嚎,辨别了他们唱的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修行路,道友共欢颜。”  

“多情自古伤离别,百里死的太好笑。”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有的歌许顺能听懂,有的歌许顺听不懂。  

但其中不舍与悲伤的含义,许顺还是听出来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哪怕是看破了生死,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辞。  

朋友的离去,也会让人感到悲伤。  

悲伤的只有自己。  

朋友完成了自己生命路程,而自己有趣的朋友又少了一个。  

自己的人生之中,又少一抹色彩。  

在剩余生命的路程之中,自己更加寂寞了。  

日升了三次,颜开宴就在蓝道人的歌声之中结束了。  

许顺第一次知道蓝道人那么喜欢唱歌,唱得还那么难听。  

难怪对宗门前辈黄拘的事情知道的那么清楚。  

颜开宴结束后,其他人都慢慢走了,只剩下蓝道人他们三个还在松溪山上。  

蓝道人躺在洞府门前的松树下,赤裸着上身,吹着山风,坐看松溪山的风云变化,问许顺与紫苏。  

“徒儿们,这次颜开宴有什么收获啊?”  

许顺是三师兄,所以许顺想了想说道:“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说人话!”蓝道人不悦的说道。  

自己的徒儿跟谁学的臭毛病,让人猜他的说话。  

“百里师伯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按照自己的想法死了。他坦然地死,比那些苟延残喘的人好很多。”  

“有的人宁愿不要脸的活着,丑陋地活着。那样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而百里师伯死了,却活在我们心里。”许顺说着自己的感悟。  

他的话比较乱,但是蓝道人听懂了,说道:“嗯,还行,有自己看法,就是有点绕人。”  

紫苏知道许顺答完了,接着说道:“百里前辈笑看生死,真的是我辈楷模,心生向往啊!”  

他被百里松那种豪迈所感染,现在已经成了百里松的脑残粉了。  

他觉得以后修为有成,要做个百里松那样的修士。  

“徒儿,那是百里道兄的道路,不是你的道路。你要做自己就行了。”蓝道人对着紫苏语重心长的说道。  

修行,不是沿着别人的道路就行了。  

修行,是自己的修行,要有自己的道路了。  

“自己?”紫苏一愣。  

他在拜入蓝道人门下,都是随波逐流,都是顾忌别人委屈自己。  

“对,自己!”蓝道人说道:“为何老是要理解别人的想法?”  

“不能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想法?”  

好霸道,好不讲道理!  

这便是道门修士!  

许顺听得虎躯一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