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战五品(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我儿命来!”  

柳轶炀歇斯底里的咆哮声压下了张楚耳边的震天轰鸣声。  

以张楚的目力,就只见一道散发着暴戾气息的土褐色光影在阴暗的城门洞子里跃起,笔直朝他扑过来。  

张楚想也不想挥动飘雪,斩出三刀。  

竖劈、横扫、斜撩。  

三道火红色的刀气,急速迎向柳轶炀,形成一道面积足够大的网状刀墙,彻底封死了柳轶炀腾转挪移的空间!  

短兵相接?  

他张楚本钱雄厚,远程拿刀气轰都能轰死柳轶炀,脑子坏掉了才会在狭窄阴暗的城门洞子里跟柳轶炀玩命!  

要是伤着筋、动了骨,你柳轶炀赔得起码?  

柳轶炀也是当真没遇见过这种那真气当河水使的主儿。  

莫说六品,便是五品大豪中,能打得这么奢侈的也极其少见。  

真气从何而来?  

炼化血气而来。  

血气是什么?  

精气神之菁华!  

六品与气海境而言,不过是才起步,真气还十分宝贵。  

一来,真气还算不得雄厚。  

真这般不要钱的胡乱劈砍,来个十几下子,也就消耗殆尽了。  

二来,真气消耗过巨的后果也很是严重。  

真气也是会缓步强化人体精气神,缓和真气消耗血气对人体产生的负担。  

也就是说,在六品真气消耗巨大,消耗的是下三品积累的底蕴。  

而在六品明哲保身,减少真气消耗过大的次数,让肉身一直处于自身真气的蕴养中,于武道前路有大裨益!  

通常而言,六品气海,大多都将这种真气外放的手段,当做杀手锏。  

柳轶炀眼见三道霸道刀气来袭,而张楚还在一剑之外,瞬间就死了搏命的心,提气再一纵,避开竖劈的刀气后,挥剑精准的刺在横扫的刀气上,剑尖之上,一抹土黄色的光芒含而不露!  

这,才是正经的气海大豪范儿!  

“轰。”  

“轰、轰!”  

接连三声轰鸣,一团火光照亮了阴暗的城门洞子,  

一团火光在阴暗的城门洞子内炸开,好似飓风般的狂猛气浪呈涟漪状荡开。  

张楚轻喝了一声,一刀轰碎身前带着火焰的气浪。  

柳轶炀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没有在于气浪脚力的意思,顺势任由气浪将他推出阴暗的城门洞子。  

青骢马一纵,就冲出了阴暗的城门洞子。  

而二十七家一方早已退出去五六丈开外,让出一大片空地,只余下柳轶炀立在这片空地之中,阴冷中带着些许警惕的望着马背上的张楚。  

他持剑的手,在微微颤抖。  

张楚勒住青骢马,居高临下的与柳轶炀对视。  

在他身后,似乎无穷无尽的太平会铁骑从城门洞里冲出来,自然而然的分左右奔驰而去。  

武曲县在太平会的庇护下承平已久。  

今日却是第一次在太平会的铁蹄下颤栗。  

太平会两千铁骑一分为二。  

在孙四儿与吴老九的指挥下,从张楚与柳轶炀左右奔腾而过,合力杀向后边那些还在往后退的二十七家联军。  

他们之中吴老九一个六品。  

还是个至今都没有配套功法的阉割版六品。  

而二十七家联军之中肯定还有六品,而且不只一个。  

不过他们又不是冲去与二十七家联军对垒。  

他们有飞斧。  

他们有劲弩。  

他们有链网。  

还有炸药包!  

等到从另外三座城门合围过来的红花堂彪汉们杀至,还会有床弩、八牛弩、弓箭手。  

张楚已经踏足气海。  

已经拥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有些家底不需要再捂得那么严实。  

也是时候让吃瓜群众们好好看看,兔子急了都还咬人呢!  

柳轶炀任由两千铁骑从他的左右奔腾而过。  

任由身后厮杀声震天。  

他只是望着张楚。  

“杀了张楚,太平会就再无反抗之力!”  

他对自己说道。  

眼神中依然没有丝毫退意。  

张楚没他那么复杂的心路历程。  

他从马鞍一侧的锦盒中掏出两条老山参,一边像啃萝卜一样的味道嘴边大啃,一边摘下提着飘雪从青骢马上跳下来。  

马战他不是不会,但那只能欺负欺负战场上那些空有一身武力的莽夫。  

对付这种老江湖,才是步战更为稳妥。  

他的动作不快。  

甚至还有心情将青骢马的缰绳套到它的脖子上,再轻轻拍了拍它强壮的脖子,示意它自己一边儿玩去。  

他的态度,太轻松了。  

轻松得柳轶炀死死的盯着他,就是不敢贸然进攻。  

他不惧死。  

但总要拉着所有该死的人一起死,他才心满意足的。  

张楚三两口就将两颗老山参通通塞进了嘴里咀嚼,心头嘀咕着,回头是不是找些大夫来,想办法研究点十全大补丸啥的,见天颗人参啥的,效率太慢了,味儿也齁得慌。  

当最口一口人参沫子咽下去,感受到熟悉的热流开始升起,张楚满意的点了点头,定神看向对面的柳轶炀道:“我们速战速决吧!”  

“嘭。”  

话音刚落,他脚下就有一团火光炸开,他整个人瞬间拔地而起,以迅雷而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柳轶炀。  

柳轶炀大吃一惊,但再想要躲避已经来不及了,当下索性把心一横,暗道:“他区区一个六品都不惧,老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