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大利东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年初四。  

宜祭祀祈福,出行会亲友。  

大利东方。  

暮色掩映中,张楚乘车出张府,奔向封狼郡。  

照例没有让任何人送…  

张府的三个女人,只能站在阁楼上,目送他的马车离去。  

“噔噔噔…“  

顶着可爱小老虎帽子的李锦天,拉着奶娘歪歪斜斜的冲进李幼娘的卧室,“吭哧”、“吭哧”的将一把小马扎搬到窗台边上,再在奶娘帮助下“嘿哟“、”嘿哟“的爬上小马扎。  

他努力的垫起脚尖,往小娘看向的方向张望。  

暮色中的太平镇点缀着点点好似熟透了的橘子般的喜庆暖光,穿着花布新衣裳的熊孩子们,拿着冰糖葫芦和风车一阵风一样的满脸乱窜,只遗下银铃般的天真笑声街头巷尾回荡…  

李锦天还很小。  

他的世界里还到处都是蜜一样的甜与草长莺飞一样的美,他还不懂得欣赏太平镇这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的平静和美好。  

他黑白分明的眸子,尽是那辆陌生的赤色马车。  

刚刚他亲眼看到了阿爸上了那辆马车。  

马车渐渐远去,他忽然起下脑袋,冷不丁对立在他身旁的李幼娘说道:“小娘,阿爸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奶声奶气的强调,直击李幼娘心底最柔软,也是最不可触碰的地方。  

她愣了愣,突然泪如泉涌。  

她知道的。  

自家老爷并没有因为小太平的出生而冷落小锦天。  

在他的眼里,小太平、小锦天,包括石头,都是这个家的孩子。  

不如说全都视如己出,但至少在对待上,是没有丝毫差异的…  

他只是太忙了。  

忙得连过年都没办法好好在休息…  

她心酸的是,这孩子太可怜了。  

如果他爹娘还在,那该多好啊!  

另一边。  

知秋抱着襁褓中的小太平,也站在窗前目送自家男人远去,目光满是疼惜…  

如果不是没办法。  

大过年的谁愿意出远门啊?  

夏桃立在姐姐身畔,挽着姐姐的一条胳膊,目送马车远去的眼神中满是忧虑,“姐姐,不会出什么事吧?”  

知秋听言,本能的就想呵斥她一句“乌鸦嘴”。  

话都到了嘴边,才想到到底是亲妹妹…  

“不会出事的。”  

她笃定的说道:”这次骡子与吴老九都出去了,不可能出什么事!“  

她像是在给妹妹解释。  

又像是在对自己说。  

山遥遥。  

水迢迢。  

道阻且长…  

张楚倒是没什么多愁善感。  

他已经习惯了。  

习惯了一直在路上。  

他甚至有心情在摇摇晃晃,乘坐体验极差的马车里,用手握住铁壶,给自己烹上一壶香茶,打发漫长的旅途。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车队打着火把在摸黑前进。  

好在太平镇方圆百里内的马道都经常修缮,路况还算良好,走夜路也没那么费劲。  

“帮主。“  

红云轻柔的声音在马车外响起。  

张楚放下手里的茶碗,道:“进来。”  

车厢的侧滑式铁门打开了,红云双手捧着一个油灯钻进车厢里…但没有什么脂粉香气,这个女人,连走路都像是猫一样,没有声音的。  

都退居二线了,还有这种素养,不愧是骡子口中“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情报人才。  

她目测着距离,谨慎的坐到距离张楚六尺外,几乎已经背靠车门的位置,二人中间还隔着一个方形小案几…这是张楚总结出来的安全距离,他身体里喷出来的火,最远也只能喷到四尺外,通常五尺左右就差不多安全了。  

从他体内喷出来的火,温度奇高,而且带着点火药似的爆炸属性。  

喷中大腿粗的干柴,不但会当场燃烧起来,还会飞出去七八米远。  

若是喷中脆弱的瓷器,那连飞出去的功夫都省了,直接就当场爆炸成无数碎片。  

虽未刻意测试过,但想来等闲的七品高手若被从他体内喷出来的奇火喷个正着,不死,也得脱好几层皮!  

“启禀帮主,这是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请您过目。”  

红云从袖中取出一张笺纸放在小案几上,再不知从哪儿翻出来一个老痒痒的不求人,够着身子将笺纸推到张楚面前。  

张楚默默的看了看面前的笺纸,再看了看她手里的不求人,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蠢蠢欲动的大拇指给按捺了下去。  

你真是个人才。  

真心的…  

张楚拿起对折的笺纸打开,接着油灯昏黄的光芒仔细查阅。  

第一眼他就看出,这条消息是骡子发过来的,笺纸上的笔迹,是骡子的。  

骡子初二天,就已经赶赴封狼郡,着手开始布置。  

“初九日,萧家祭祖,已积极接触酒水商人与操持宴席的厨子。”  

张楚合起笺纸,需起双眼凝视着案几上的油灯陷入沉思。  

萧家祭祖,这的确是个好机会!  

大凡许多人聚在一起,都免不了胡吃海喝一顿。  

红白喜事是这样。  

祭祖这种庄重而肃穆的仪式,也是这样。  

萧家是当地大族,族人数目庞大,祭祖仪式当然也就人多且杂。  

前番天刀门的事件之后,骡子痛定思痛,集中风云楼之力弄出了好几个对气海大豪有作用的药方子。  

有床底虎狼之药。  

有泻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