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何去何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要不,咱们悄悄溜吧!”  

李正啃着大包子,一脸苦思冥想的说出了一个他自认为高明的办法“俺们只要找个机会混出城,一路快马加鞭,不消两日就能进入西凉,到时候谁还能追到西凉把咱们揪回来咋地?”  

他这番话说完,大熊、骡子、张猛和杨长安同时朝他递去一个鄙视的眼神。  

这也能叫办法?  

若只是他们六个,当然能逃。  

别说去西凉。  

出了城随便找个山林旮旯一钻,就算是北蛮真打到锦天府又能拿他们几个怎么样?  

但难道只顾着自己逃命,连妻儿老小都不要了吗?  

真当郡衙都是傻子?  

你都拖家带口出城了,人还不知道你们是想脚底抹油?  

到时候直接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砍了,你找谁说理去?  

唯独张楚没有鄙视他,还很欣慰的拍了拍的李正的肩头道“这个办法不成,再想想。”  

对他李正的要求真的不高,只要不一遇到事儿就一根筋的直接莽,他就觉得这货是进步了。  

李正一脸无辜…这办法怎么成,您倒是给解释解释啊?  

“要不还是做两手准备吧!”  

骡子终于开口了,“一边派人和郡衙接触,筹措粮饷支持北疆士卒杀贼,表明我四联帮的立场。”  

“一边悄悄把城里的家眷分批送出城,这样即使北蛮真能打进武定郡,咱们这一群糙汉子要逃命也方便。”  

他的办法,和他行事作风一样稳健。  

杨长安很是惊讶的看了骡子一眼,他第一次发现这个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响屁的闷葫芦,竟然这么有主意!  

“我觉得骡子说得有道理。”  

大熊还是一如既往的挺骡子。  

“俺也觉得骡子说得有道理。”  

大熊表态了,李正也就不犹豫了…事实上,他根本就想不明白骡子这个主意有什么道理。  

张猛不开腔,因为他知道,他的意见压根就不重要。  

杨长安迟疑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并不是他觉得骡子这个主意有多优秀,而是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张楚凝眉,没急着表态。  

他不太满意这个办法。  

这个办法是稳健。  

但稳健其实也就是不作为。  

将主导权交给郡衙,任由郡衙牵着四联帮的鼻子走,一旦有不可控的突发事件,四联帮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他不愿失去主动权。  

但他短时间内也真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毕竟坐镇锦天府的那两位大人,可都是中三品的气海大豪!  

也是在这个时候,张楚才初步领略到大离制定“非武者,不得为主官”这条铁律的用意了。  

此刻锦天府内兵力空虚,若非狄坚和聂恼饬阶鹌4蠛勒蜓梗懦沃劣谌绱怂跏炙踅牛若换做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牧守锦天府,那他便是直接集结武定郡五千四联帮帮众,大大方方的南迁,谁敢拦他?谁又拦得住他?  

文人脑袋好使,我算计不过你,一刀剁了你的脑袋总成吧?  

张楚沉吟了半晌,终于点头道“那就先这么办吧,你们四个下去之后,先不要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底下的香主和字头大哥们,先想个法子,统计一下各自堂口所有弟兄的家眷…只统计直系亲属,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爹妈、婆姨儿女以及兄弟姐妹,其他拐弯抹角的亲戚,一概不管!”  

“统计完毕后,各堂上报青龙堂,由青龙堂统筹制定南迁计划,制定完毕后交由我审阅。”  

“长安,现任郡兵曹是谁来着?”  

张楚一门心思闭门练髓后,四联帮在官面儿上的应酬大部分都由杨长安联络,所以他还真不知道新到任郡兵曹是谁。  

杨长安“是宋南天,宋大人。”  

张楚点头“你下去之后去拜访一下这位宋大人,看看他有没有随厢军奔赴北疆,如果他还在锦天府,就把我四联帮的意思转达给他…如果他不在,回来禀报我,我亲自去拜访聂大人。”  

杨长安“是,属下晌午前便给您回信儿。”  

“行了!都去忙吧!”  

张楚起身,“这事儿有多急,不需要我赘述,你们都抓紧点,天知道北蛮子的大军什么时候就会打到锦天府城外!”  

五人起身,躬身告退道“是,帮主,属下告退!”  

张楚朝他们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出去。  

五人依次退出大堂。  

张楚坐回椅子上,拿起微凉的大肉包子,慢慢往肚子里填。  

北蛮入关,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十月初,侯君棠召集他们这些帮派帮主至侯府议事时就曾经说过,今年北蛮雪害提前,恐有南侵之患。  

还让锦天府里这些帮派配合他,清查了一遍锦天府的北蛮细作。  

但有一件事,令张楚心头忐忑得很。  

那就是乌氏和这次北蛮入关,到底有没有关系!  

不是他杞人忧天。  

而是太巧合了…  

恰好乌氏今年得到了一把很可能是北蛮地位象征的黄金弯刀。  

然后北蛮今年就顺利的破关而入了…  

用骡子的话说,北蛮扣关每隔几年就会来上一次。  

就好像那些北蛮子一天没事儿干,就忙活着造人入侵大离。  

但镇北军精悍,镇压北疆数十年,早就熟悉了北蛮的作战方式,又有九州第一雄关永明关为凭仗,哪是那么好攻破的?  

北蛮子几年来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