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弯道超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霜降至,露凝成霜。  

凛冽的冷风从关外的苦寒之地吹进锦天府,一日入冬。  

张楚紧了紧身上新置办的玄色大氅,走上梁宅大门外的台阶,轻轻叩击赤铜虎头门环。  

“吱呀。”  

门开了,青衣青帽的老仆福伯伸出头,看见张楚,眼神似有些疑惑。  

张楚心知他肯定是忘了自己,笑道:“福伯,我是梧桐里的张楚,师傅在家吗?”  

福伯恍然大悟,警惕的眼神这才放松了少许。  

“老爷在家,进来罢!”  

张楚拱手谢过后,转身从跟在他身后的两个近身小弟手中,接过一条刚从郑屠户那儿买来的新鲜羊腿,和一壶上好的陈年黄酒。  

“你们随便在周围找个地儿喝茶,日落前,来这里接我!”  

“是,楚爷!”  

两个近身小弟拱手离去。  

张楚踏进梁府,将手里的羊腿和黄酒交给福伯,“霜降至,师傅体弱畏寒,正好儿吃些羊肉汤,祛祛寒气。”  

福伯接过羊腿和黄酒,脸色越发缓和了,“有心了…老爷在正堂品茶,你自去罢!”  

张楚点点头,迈步穿过宽阔的院落,行至正堂外。  

正堂的门是开着的,张楚一眼就见到堂上,身着一袭灰色貂裘的梁无锋偎着火盆,手持一本古籍,看的入神。  

张楚轻轻敲了敲木门。  

梁无锋抬起头,望向张楚。  

张楚理了理衣衫,一揖到底:“弟子张楚,给师傅请安。”  

梁无锋的目光,在他身上上上下下打量了几个来回后,微微点头道:“进来坐。”  

张楚躬身入内,恭恭敬敬的在梁无锋右手边坐下。  

他刚落座,便听到梁无锋问道:“听闻你与人争斗,身受重伤,伤势可痊愈了?”  

张楚心下微微惊讶,暗道消息都传到他老人家耳中了?  

“多谢师傅挂怀,弟子修养半个月,伤势已经恢复得七七八八了。”  

他没说他早就已经痊愈了,因为伤势比他还要轻一些的李狗子和余二,至今还在家卧床养伤。  

梁无锋颔首,又问道:“可伤到筋骨?”  

张楚:“弟子运道不错,都是些皮肉伤,未伤及筋骨。”  

梁无锋这才欣慰的点头:“日后与人争斗,要多加小心,你如今正处在武道筑基阶段,若伤及筋骨,桩功也就废了。”  

张楚从善如流:“弟子日后定然多加小心。”  

“气血恢复得怎么样?”  

“托师傅那几贴药膳方子,已经恢复如初!”  

“去院里,扎个马步给为师瞧瞧。”  

“是,师傅。”  

张楚起身上前,搀起梁无锋往院落里走。  

在院里忙碌的福伯见了师徒二人出来,熟稔的搬来一把椅子置于梅花桩下。  

张楚服侍着梁无锋落座后,才解下大氅,跳上梅花桩,扎起马步。  

这半个月以来,他一直对外宣称在家养伤,手下的诸多生意,全交由手下的小弟打理。  

但事实上,早在十多天前,他的伤就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  

血气对肉身的功效,比他想象中还要强大!  

为了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这十多天里他一直留在家中,足不出户的练习桩功、打熬筋骨,到今日,才第一次踏出家门。  

经过十来天坚持不懈的练功,如今的张楚,一摆出马步的架势,浑身气血便自行加速运转、奔流不息。  

才一炷香的功夫,他周身散发的热气,已经如同烧开的沸水般。  

梁无锋是真正的老江湖,眼光何等毒辣?  

只一眼,他就看出了张楚桩功所处的阶段,顿时惊得一个鲤鱼打挺从椅子上蹦起来,瞪大双眼死死的看着,嘴里絮絮叨叨自言自语道。  

“这不可能啊!”  

“这怎么可能!”  

“难不成他以前便练过桩功?”  

“不对,他前番来此,明显什么都不会!”  

“难道此子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练武奇才?”  

张楚的桩功架子是他亲手所授,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张楚的桩功应该处于什么阶段!  

现在距离张楚第一次来拜师,满打满算也绝不超过二十天!  

莫说张楚还受伤修养了一段时间。  

便是这二十天里,张楚每日都勤练桩功,也应该还处于拉筋骨的基础阶段!  

然而张楚目前这个样子,分明是打熬筋骨已有所成,只需要领悟落地生根、不动如山的窍门,桩功便可小成!  

这怎么可能?  

需知桩功打熬筋骨,乃是一个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的水磨工夫,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  

任你何等惊才绝艳的练武奇才,在这个阶段也决计快不了!  

梁无锋混迹江湖数十载,听闻过一朝入九流,三载开气海的传说。  

但从未听说过,有哪个初学乍练者,十几日便能桩功小成!  

从未!  

梁无锋当然不知道。  

张楚只是接触桩功的时间短。  

他练习桩功的时间,可一点儿都不短。  

其他初学者修习桩功,一日只能站一个时辰…这其中还有不少时间浪费在调整气息、静气凝神上。  

而张楚这十来天里,每日除了吃喝拉撒,其余时间,全在站桩。  

平均算下来,一天十二个时辰,他站桩的时间绝对超过了十个时辰…观想类似于冥想,休息效果比睡眠还好。  

单单从时间上来算,他练十几天,便相当于其他初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