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荀彧!(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296章荀彧!

三日之后,长沙太守刘磐的府上。

“黄汉升都已经走了三天了,你为何到现在,才过来禀告?!”

刘磐望着黄忠亲手写的辞别文书,以及黄忠的官印,忍不住对着廖文德咆哮出声,整个人都显得格外愤怒。

黄忠这人,刘磐是很看过的。

虽然平日里因为儿子的事情,经常显得郁郁寡欢,心不在焉的样子,但是这人,是真的有本事。

是一员难得的良将。

如今,孙坚那厮,得到了传国玉玺,却私藏下来,谁都不给,非要赌咒发誓的说没有见到。

袁本初给自己叔父来信,要自己叔父将孙坚拦下。

同时,袁绍还派遣的自己的部下周昂,在孙坚还不曾从洛阳那里归来的时候,攻占了阳城。

孙坚,之前的时候已经被袁术给表奏为了豫州刺史。

信,是辛评辛毗兄弟二人写来的。

比如陈氏、荀氏、郭氏、辛氏、许氏……

率兵断后的刘皇叔,一路快马加鞭的从渑池那里来到关中,去见董卓……

结果现在,却被这封信给弄得完全破了功!

毕竟他黄忠在荆州可是生活了许多年,前一段儿时间,又被任命为中郎将。

再加上还有袁术在侧,一直不曾轻举妄动。

一番询问对答之后,荀五将荀爽写给荀彧的信拿了出来,交给荀彧。

颍川这里,有着很多有名的氏族。

心中对于廖文德的怒气,也消失了许多。

这里的文士,大多都是在修儒之余,也兼学法家。

可见,这书信之中,所写的事情,一定非常的出乎意料!

这袁绍袁本初,向自己叔父,下达阻拦攻打孙坚的书信,也就是看到了这一点。

随着刘皇叔的到来,以及屯田安民的推行,整个关中,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屯田安民、以工代振,兴修水利……

经过这一番的观察,他发现,也就袁本初能够辅佐。

早就已经是喜怒不形于色了。

荀彧一脸郑重的望着荀五,出声这样询问,很是郑重。

看看同乡友人辛毗的信,再回想一下,自己这些时间以来,所到的种种关于袁绍的事情,荀彧,也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叔父大人身体如何?”

如今在扶风郡那里提起公达郎君,百姓们无不感激称赞……”

面上的神情,也非常的丰富。

荆州共有八郡,南阳也属于荆州,但是却被袁术给占领了。

这样过了好一阵儿之后,方才长长的叹口气:“黄汉升……这确实让人不好阻拦!

片刻之后,有人急匆匆的过来禀告,说是荀五回来了。

见到荀五之后,荀彧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刘磐也因此绝了派人前去追赶黄忠的心思。

很显然,对此他早有预料。

不然的话,也不会让文若郎君这般了!

自己叔父走的时候,只带走了荀攸这个大侄子,却让自己留在家中,本意就是不想让自己荀家人,都到洛阳蹚浑水。

荀彧的心中,极为不平静。

所以,哪怕是在如今的这个年代,这里法家的思想,也很是浓厚。

叔父给自己来的信,所说的东西,以及通过询问荀五所得到的东西,完完全全的打破了他固有的认知!

给荀彧的信中,多是对袁绍的夸赞之言。

这一次,他就要前往袁绍那里,跟着袁绍做事情了!

如今,正是需要动用兵马的时候,他所看重的黄忠这样一员猛将,就这样离去,他心里面自然愤怒。

南阳,乃是光武的故乡,乃是数一数二的大郡。

再加上他爱子心切……

甚至于可以说,是有惊涛骇浪在翻滚!

一路之上,倒也没有遇到什么阻拦和危险。

整个人,看起来都变得不一般了。

荀彧一愣,旋即反应过来,这荀五是谁!

此人乃是跟着他叔父,荀爽荀慈明以及大侄子荀攸,前往洛阳的从人。

由此可见在,黄忠是去意已决。属下知道就算是强留,黄忠之心也不在长沙,不在荆州了。

坐在这里想了一阵儿之后,荀彧就开始研墨,动笔写字。

他闭口不言语。

黄忠一路北行,见到不少乱象,越是往北,就越是乱,越是荒凉。

再加上,战国时候,这里属于韩国,出过申不害,韩非子这样的法家大成者。

任由黄忠离去,心中闷闷不乐……

如今在袁术占领下的南阳郡,与刘荆州刘景升之间,剑拔弩张。

也是因此,黄忠宁愿饶远一些,也不愿意的从那里走。

这封书信,乃是给随着董卓一起去了关中的叔父,以及荀攸这个大侄子写的。

从长沙,到南郡,又到江夏……

这样的一幕,将房间的之中的其余一些人,看的心中暗暗称奇。

袁家又是天下仲姓,袁绍此人,先领导了剿灭宦官的事情,又号召天下之人讨董,有很高的名望云云。

公达郎君,也参与其中,带着十几万的百姓,前往扶风郡屯田安民……

南阳的富足与繁华,可想而知。

仅仅只南阳一郡,人口就过百万了。

但是,现在荆州这里的局势,已经一触即发了。

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打起来,从那里经过,实在是不明智。

去岁,辛毗追随其兄长辛评,前去袁绍帐下听令,得到了重用。

信很长,足足用了六张纸!

荀彧坐在这里看信,看着看着,本就端正的身子,坐的就更加的直了。

留得了他一时,却不可能,一直将其留下来……

等到墨迹干了之后,荀彧就开始动手,亲自将信密封,然后找来从人,让其带着前往关中,找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