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任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潘筠他们申时就到三里铺驿站了,有比他们还早到的师兄师姐。  

不过他们身上风尘仆仆的。  

哦,潘筠他们骑马也风尘仆仆,但靠两条腿飞的师兄师姐们比他们更风尘仆仆。  

身上灰尘、牛粪马粪和汗味混杂在一起,味道感人。  

潘筠他们坐得远远的,一脸同情的看着他们。  

本来挺骄傲的师兄师姐们:…  

他们扫过五人骑过来的马,默然不语。  

潘筠把手放在嘴边小声道:“不然我们继续走吧,反正朝福州方向去是没错的。”  

陶岩柏迟疑了一下,但迟疑的时间不长:“老师们若改了号令呢?”  

“最终目标不变,即便过程有些不同,那也是没问题…的吧?”  

师侄四人看着彼此,就要一致同意时,屈乐幽幽地道:“武林盟给我传消息,我得把消息交给三位老师。”  

潘筠出走的心就凉了:“行吧。”  

好在道家不喜欢形式主义,上课有些磨磨唧唧的李文英都甚是干脆利落,每日下达的行程在增加,一点一点的扩展学生们的极限。  

不过三日,他们就靠着两条腿赶到了福州。  

而在屈乐的牵线下,他们也见到了武林盟派来的人,并且互相交流了彼此收集到的信息。  

这一对比,就能分出优劣了,学宫手里的信息基本上是人家武林盟的边角料,基本没有可提供的新消息。  

倒是武林盟,连现在有一批海寇上岸回家的消息都摸到了。  

潘筠因为负责带领保护屈乐,所以有幸跟在三位老师身边默默听完了全程。  

“这批海寇打的是倭寇的旗号,在海上打劫时说的也是倭语,却是实打实的汉人,”武林盟的张宁道:“他们从前是沿海的渔民,因为朝廷禁海,他们才落草为寇,只抢掠海上的商船,偶尔惊扰官船,甚少上岸劫掠。”  

张子铭:“那我们找他们做什么?这次不是主要针对倭寇,和上岸劫掠的海匪吗?这群人不值得我们耗费兵力吧?”  

“是,他们本不在我们的剿灭之列,但我们收到消息,去年泉州上岸的那批倭寇,是和他们买的消息。”张宁道:“去年那批倭寇行事狠辣,绝对不能让他们活着,既要剿寇,这一批是必须要杀的。”  

“要问清楚那批海寇的来历和所在,找他们最快,”张宁快速看了一眼屈乐后道:“但这些人精明得很,不容易抓。他们上岸都是回家,一个村子沾亲带故,我们只要靠近他们的家就会被发现,派出去好几拨人都不好动手,或许道长们有办法?”  

李文英看向张子铭,张子铭直接扭头去看站在身后的潘筠。  

张宁也跟着去看潘筠,目光扫过屈乐后道:“屈少侠是跟着潘道长的?那就再好不过了,那些海寇屈少侠都看过画像,但几位对他们来说是生面孔,你们出手最合适。”  

“且以潘道长的能力,必能一击即中。”  

要是不能呢?  

潘筠心里吐槽,却没说出口。  

毕竟,她也是要脸的,潘三竹的名声那么好,她也是有名人包袱的。  

潘筠淡笑着应下:“好,此事交给我们。”  

当天下午,五人便出现在街头,手中还牵着从上清镇买来的马。  

他们任务不一样,所以要分开行动了。  

娄桐终于摆脱了他们这一队,也高兴不已。  

站在街头,屈乐问他们:“怎么去抓人?”  

潘筠:“先想想怎么进村找到人吧。”  

屈乐:“这有何难,我把画像给你们看就是了。”  

潘筠:“大摇大摆的进去?”  

屈乐:“你们不是会土遁吗?直接土遁进村,把人抓住以后再带出来就是,这有多麻烦?”  

潘筠定定地看他:“屈乐,你老实说,这件事不会是你主动请缨,就想让我们这么干吧?”  

屈乐:“难道我这个主意不好吗?”  

“不好!”四人异口同声,潘筠反问他:“知道什么叫遁吗?遁是拿来逃命的!”  

“能抓到人就是好方法。”屈乐道。  

妙真不赞同:“那得耗费多少元力,出门在外,要时刻保持丹田状态在七成以上…”  

“行了,若最后其他方法抓不到人,就用这个办法。”潘筠冲屈乐伸手。  

屈乐一愣:“什么?”  

潘筠:“钱!”  

“我想好了,我们这一行人,多标准的一家土豪啊,不正是海寇们喜欢的人吗?”潘筠道:“我们这样的少侠不做蝇营狗苟之事,不就是海寇村吗?我们光明正大的进去!”  

屈乐:…  

屈乐最不缺的就是钱了,哪怕现在身上没有。  

他拿了一块铜牌,领着潘筠四人进了一家钱庄,两刻钟后就被掌柜必恭必敬的送出门。  

他怀里多了一沓银票。  

出门后走了没几步,他就掏出银票递给潘筠:“喏,你要的钱。”  

潘筠双手接过,但只翻了翻,接了一下钱气就还回去,无视掉头上飘来的乌云:“你的钱,还是你拿着吧。”  

屈乐“啧”了一声道:“都是为了剿匪,你怎么还扭扭捏捏起来了?赶紧拿着吧,没见天都阴了吗,我感觉要下雨。”  

妙真:“今日和明日皆是晴天,无雨。”  

屈乐指着半空中渐渐凝结的乌云:“你管这叫晴天?”  

“你拿着钱就是晴天,”妙和嫌弃他:“你别啰嗦了,小师叔让你拿着就拿着,需要买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