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交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修者和俗世间有壁。  

虽然潘筠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却也知道,流传在俗世中的修炼典籍极少。  

想要修炼,要么进入武林门派以武入道,要么就加入各种道门、佛门,其中,大多数道观寺庙并没有修炼典籍,干的都是骗人的勾当。  

朱元璋大概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对僧道管理极严。  

皇家手里肯定有修炼的典籍,但可能是受天道、天赋和后天的影响,没几个人炼出来。  

她不知道沐家手上有没有,但从沐僖和沐璘的情况来看,他们都没修炼过,即便有,也属于不会用的状态。  

话一出口便成诺,潘筠不好反悔,而且,她手上的确有一本很合适沐僖修炼的功法。  

不是这个世界的,是她前世的功法。  

很常见的,上中学后都要学的“精神力修炼法”,说白了,就是修炼意识。  

这套功法她从中学开始倒背如流,从中学练到大学,到研究生,可以说,是死都不会忘记的功法。  

所以她闭着眼睛都能默写下来。  

潘筠抽出一张纸,先画图,画了七八张分解图,这才开始写功法。  

写写画画一个晚上,她就顶着黑眼圈去找沐昂。  

沐昂看到她送来的功法,又惊又疑:“炼神法?这…难道是能直通神的功法?”  

潘筠:“…”  

潘筠尴尬的一笑:“沐将军您真敢想,比我还敢想。此神非彼神,这神是指的神识。”  

唉,这不是功法要简化,要言简意赅,所以她把书名也概括总结了一下吗?  

“所谓炼神,就是锻炼神识、意识、精神体的,”潘筠道:“沐僖要掌控虫子靠的就是意识,所以此功法最适合他。”  

沐昂:“…潘道长还说这套功法适合璘儿。”  

“是啊,”潘筠道:“沐璘很聪明,他修炼这套功法之后会更聪明的。”  

她点了点脑子道:“沐将军,这里有泥丸宫,即上丹田。习武者修炼修的是下丹田,悟道者可通三窍,而炼神者修的是泥丸宫。”  

“所谓开窍,就是炼神,将窍门伸展出去,开展出更多窍门来,这也是通神的方法之一。”  

沐昂听明白了:“我这儿子和孙子都没有修炼下丹田的资质,所以你让他们修炼上丹田。”  

潘筠冲他乐,夸道:“聪明。”  

沐昂笑了笑,收下功法:“宫里也有一些功法,早些年宗室之中不是没人对你们那个世界好奇,只是修炼很苦,皇家的资源砸下去,人没修炼出来,反而渐生贪欲,后来太祖皇帝就着人直接烧毁典籍,下了暗旨,宗室、勋贵和高官皆不得修炼,否则,宗室除名、勋贵夺爵,高官罢职。”  

潘筠惊讶:“怎会如此?”  

沐昂面无表情:“你不曾经历那个时代不知道,前朝灭亡之时,天下混乱不堪,妖魔怪鬼横行。  

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之后,天下也并不安定,妖魔鬼怪引诱太祖皇帝的亲属,其中不乏其亲子。”  

沐昂是沐英之子,他当时还小,知道的也不多,但从父兄那里的只言片语之中便可知道当时有多乱,那些贵人做的事又有多歹毒和混乱。  

“为了权势和长生,他们放纵欲望,以妇孺之血肉为食都算是常事,可谓残忍至极。”沐昂抚摸潘筠一笔一划默写下来的功法,抬眼看向她:“潘道长,你这功法只炼神吗?可需什么辅助?”  

潘筠沉声道:“这套功法只能靠勤练,没有捷径,所以也无可辅助的东西。”  

沐昂嘴角上扬,颔首道:“很好,我就喜欢这种功法。”  

他压下这套功法,郑重道:“接下来便有劳潘道长教导沐僖和沐璘了。”  

潘筠点头应下:“我今日开始教他们。”  

她顿了顿,还是道:“沐将军,等他们入门,沐僖控制住尸虫,我是不是就可以回京了?”  

沐昂挑眉:“潘道长想回京?”  

潘筠点头。  

沐昂沉吟道:“你是陛下送来的,陛下的旨意并未说让你回京,倒是说了,此间事了,你若不愿留在云南,便去龙虎山学宫读书,你不是在学宫读书吗?”  

潘筠:“学宫还未开学呢。”  

沐昂微笑:“潘道长很自信嘛,这也没差多长时间了,就算你明日就教会我那愚钝的儿子和孙子,后日离开,等你出了云南到江南,也三月底了吧?”  

学宫四月初开学。  

潘筠抿了抿嘴道:“我父兄还在京城,我想回去一趟。”  

沐昂劝她:“潘道长,你虽聪慧,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我之见,你回京城,对你父兄而言弊大于利。”  

潘筠皱眉。  

沐昂道:“我刚刚也说了,皇室和朝廷很忌讳修者,本朝只有龙虎山张家有爵位,是二品大员,但除了玄道之事,张家从不言朝政。  

就连钦天监的官职,半数时候都是张家在担任,而钦天监,五品而已。”  

潘筠若有所思。  

“我听说,出京之前,有鸟妖在京城作乱,袭击了诏狱,潘道长与它相斗了?”  

潘筠点头。  

沐昂就问她:“此事可外传?”  

潘筠眨眨眼道:“当时并没有遮掩,动静这么大,应该不少人看见了。”  

“消息传递速度极快,你们一路南下,沿途可听见百姓议论此事?”  

潘筠想了想,摇头:“一点声息也没有。”  

沐昂就道:“不仅民间一点声息也没有,官场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