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重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熙熙攘攘。  

这是潘筠他们进城后的第一感受。  

王璁来过常州府,却没在这个时间到过常州府,也被这里拥挤的人惊了一下,然后道:“小师叔,你老家好有钱。”  

潘筠羡慕道:“我也没想到,可惜我家不在有钱行列。”  

在她记忆里,她爹一直很穷。  

王璁先找了家大客栈住下,吃饭的时候和伙计打听了一下金台书院的位置。  

伙计打量了他们一眼,见他们个个穿着道袍,忍不住问,“道长们也要参加金台书院的元宵诗会?”  

王璁快速的看了一眼潘筠后笑道:“听说过,想去凑凑热闹。”  

伙计就给他们指了路,笑道:“虽说元宵诗会明日才开始,但今日便聚了不少人,道长们顺着这条街一直逛下去,到第三个路口右转走到底再左转走上百来步就到了。”  

王璁笑着道谢。  

等人走后就问潘筠:“你们要不要换身衣裳?”  

他和陶岩柏穿道袍不显眼,因为读书人也常穿道袍。  

平时他这身打扮出门做生意,就没几人想到他是道士,反而尊称他为儒商,以为他是个读书人。  

但女子穿道袍就不一样了。  

世间女子只有道士和居士会穿道袍。  

潘筠摸了摸脑袋上的帽子,真诚的问王璁:“你觉得什么便服配我头上的帽子?”  

王璁看了眼她头上的帽子,默默地不说话了。  

妙真:“读书人间的男女大防严厉,我们换了女装怕是不好进诗会,倒是做道士没这么多限制。”  

陶岩柏:“要不你们换成男装吧?”  

妙和一脸嫌弃,“不要,男装不好看。”  

妙真也道:“还得花钱去买。”  

王璁挥手道:“算了,就这样去吧,别人问起来,就说我带你们去长见识。”  

四人点头应下。  

五人收拾好,换了身好一点的道袍就出门去。  

金台书院在常州府是有名的书院,山长是进士出身,除他外,还有一个进士出身的徐先生,五个举人出身的先生,余下的先生也都是秀才功名。  

潘涛就是举人功名,他进入书院后很快站稳脚步,不仅如此,他还迅速成为除山长和徐先生外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先生。  

王璁一打听就打听到了,被拦住问的书生一脸高兴的问:“兄台也是来找潘先生批改文章的吗?”  

“啊?”王璁立刻道:“不敢有此奢求,只是我读书时有些累积多年的疑问,想向潘先生求解。”  

书生赞道:“兄台有如此求索之心,将来必大成。”  

他道:“潘先生在那边,你看哪里人最多,他就在何处。”  

潘筠不由道:“潘先生这么受欢迎?”  

书生看了眼潘筠,这才留意到她们三个,虽然觉得三个坤道出现在书院里有些奇怪,却没有多问,而是解释道:“潘先生很和蔼,凡有人拿着文章和问题上门求问,他不管是不是金台书院的学生都会给解答。”  

“有些他答不上来的也会明说,然后去找书,去求问其他先生,得了答案后再告诉提问之人,”他道:“先生厚爱至此,我们又怎么能不敬之重之?”  

潘筠咋舌,她二叔什么时候对学生这么热情了?  

王璁谢过书生,拉上潘筠就朝人声鼎沸的地方走去。  

金台书院很大,亭台楼阁,甚至还引进来活水。  

溪水贯穿整个书院,流水潺潺,假山隔景,虽是正月,却也繁花点点,一步一花,十步一景,典型的江南园林景色,一看就很有钱。  

听着人声相隔不远,但顺着路往里走,他们走过了一个月亮门,一座以假山为主的石景园子,又穿过了三个门,前面豁然开朗,这才看到一个超大的园子。  

越过遮挡的树木,面前是一个湖,湖中间有个小岛,小岛上树木掩映,还有一座假山,假山顶是一个亭子。  

湖中有几艘小船,船上都坐着人,潘筠耳尖,能听到他们争论诗词的声音。  

而在湖边有一个敞轩,此时里面坐满了书生,甚至栏杆上,栏杆外的树下,花圃边都站满了人,全都在认真的听着里面的一人说话。  

潘筠抬头,就见一青年男子站在众人中间,如崖间之松,身姿挺拔,清俊,却又有一股温和之气。  

潘筠一下就笑开了,眉眼间皆是笑意,是二叔!  

潘涛说话间目光一瞥,便与站在湖边的潘筠遥遥对上了目光。  

他眨了眨眼,只觉得那少女甚是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他愣了一下,心跳不由自主的加快,他连忙收回视线,温和的道:“关于《性理大全》,河东薛敬轩有一篇文章写得极好,我曾抄录收藏,就放在阅书楼中,有兴趣的,可以去观阅。”  

潘涛拱手道:“在下眼下有事要处理,先行告辞。”  

书生们虽觉得惋惜,但还是纷纷作揖行礼,送别潘涛。  

坐在人群里的潘柏见他爹疾步往外走,就急忙跳起来跟上,“爹,等等我…”  

潘柏追上他爹,“爹,我们干什么去…啊?”  

潘柏瞪大了眼睛看眼前人,疑惑的叫了一声,“小妹?”  

潘筠看了一眼潘柏,眼眶只是微红,然后就立即扭头回来看潘涛,差点憋不住泪,“二叔…”  

潘涛怀疑的看着她,“姑娘是不是认错人了?”  

潘筠吸了吸鼻子,把眼泪憋回去道:“二叔,我是从三清山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