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陈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文皱了皱眉,想到传言祝子逊似乎功夫不错,便没有追究,将画像一并交给士兵后才抬头看向阿信等人。  

他将人上下左右打量了一圈,还上手摸了摸几个青衣卫的胳膊,勉强满意的点头。  

这才问道:“不管是你们怎么上岛的,你们这几年助纣为虐,劫掠海船是事实,即便朝廷网开一面,免去你们死刑,罪罚也少不了。”  

“现在却有一个办法可免去重刑,又能庇护家人亲眷,就看你们肯不肯了。”  

阿信已经知道陈文想要的是什么了,咬咬牙道:“千户请说。”  

“从军,落军籍。”千户道:“我可保你及你亲眷无虞。”  

阿信握紧了拳头,片刻后挤出笑容,抱拳跪下道:“愿为千户效犬马之劳。”  

他身后的青衣卫们也立即跪下表示臣服。  

陈文将阿信扶起来,纠正道:“不是为我,而是为了朝廷。”  

潘筠抱着剑站在一旁看,心里并不觉得多高兴。  

在明朝落军籍,那跟坐牢差别不大。  

请对照她爹和她哥。  

她爹还是因为“犯事”才沦为军籍,牵连全家都入了军籍。  

可见军籍在这个时代有多不好了。  

只有当了大官,或是皇帝特别赦免,才能脱籍为良。  

她爹是犯官出身的军籍,只要平反,或是遇上皇帝大赦,就可以脱籍从良;  

而像阿信,甚至是像陈文这样的,那是一人从军,全家都是备选军人,以及子子孙孙都是。  

陈文当着所有青衣卫的面许诺道:“待你们落籍,我一定让人给你们分一块好地,你们都是在海上漂的,应该知道,我们泉州卫还是以屯田为主,像这次这样大张旗鼓剿匪的时候不多。”  

“所以你们不用担心打仗,从前是怎么过日子的,落籍之后还怎么过,”陈文道:“就是打仗,那也有军功和战利品,不亏!”  

青衣卫们这才高兴一些,只有阿信沉默不语。  

潘筠也沉默,看着这群马毫无所觉,逐渐向牛马进化。  

屯田制是大明重要的兵制,军户分有田地,卫所还有独属于他们的军田。  

老朱其实是个好人,他设想的挺好的,军户免税。  

士兵分到的家庭耕种的土地是维持自家生活需求的,不用向国家交税。  

毕竟总有一个或多个劳动力在军中服役,为国家出力。  

而卫所的军田是公共财产,由服役的士兵耕种,除了打仗和训练外,他们的任务就是种地。  

所得,也不用上交朝廷,全部归于军中,以用作养兵、练兵之用。  

所以老朱可以非常骄傲的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他是个好人,奈何做梦。  

到今天,老朱去世45年了,皇室还是没有一点改变,延续着老朱自给自足养兵的美梦。  

偏偏,率先下场吞并军田的,就是朱家。  

现在的军队屯田总数,起码比老朱在时减少了三分之一,更不要说人均屯田数了。  

她爹给她写信说,流放之后,方知边关士兵过得有多苦。  

此边关士兵可不止单指流放过来的罪犯及其家人,还包括本来正常入伍的士兵。  

那些世代都是军户,且代代都只能在底层的士兵,才是暗无天日。  

据她爹说,只是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亲眼看到的逃兵便多达八十。  

而且,没有一个是罪犯,全是正常军户士兵。  

潘筠叹息一声,上前拍了拍阿信的肩膀道:“你我好歹同生共死过,这样吧,我走前送你们一人一张平安符。”  

阿信愣了一下后立即谦恭的弯腰,认真的道:“多谢三竹道长,将来道长要是有什么需要,只管来泉州找阿信,阿信虽然力薄,但只要您用得上在下,我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潘筠:“…我不用你报答我,我只是心疼你们才给你们画符的。”  

阿信抬头,一脸严肃的道:“三竹道长心疼我们,我们更应该回报三竹道长,只是我们人微力薄,帮不了恩人许多而已。”  

其他青衣卫也立即抱拳,一脸认真的许诺,“但为恩人,粉身碎骨!”  

潘筠张了张嘴巴,决定再多送他们一张好运符,希望他们接下来能有好运。  

一旁的陈文:…  

他默默地扭头去看潘筠,这是他想要的效果,但…  

同时,灵境的金色条正在缓慢又坚定的前行,潘筠抽空看了一眼,它正1010的加,一连串的10…  

潘筠又忍不住看了阿信等人一眼,可以啊兄弟们,不枉费我对你们这么好。  

陈文笑眯眯的看着潘筠,笑问,“三竹道长是哪里人?”  

潘筠:“江西。”  

陈文疑惑,“听口音不像啊。”  

官兵最讨厌了,就他们最在意人的口音。  

潘筠挤开笑容道:“我是龙虎山学宫的学生。”  

玄妙走过来,反问陈文,“陈千户听着,觉得我是哪儿的口音?”  

陈文立刻收敛,沉静的道:“玄妙法师,您和三竹道长认识?”  

玄妙:“她是我师妹,亲的。”  

陈文嘴巴微张,神情更加收敛,还冲潘筠抱了抱拳道:“方才得罪了。”  

潘筠不在意的挥手,此人面相周正,身上还带正气,虽然他把阿信等人带入了坑里,但也是从另一个大坑带到了小坑,所以她本人对他是没有意见的,甚至还有些欣赏。  

不是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