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想拉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潘筠摸了摸自己的那份银子,觉得还是有点少。  

她得给她爹寄一些钱,大同贫寒,当时他们走得匆忙,随身带的东西不多。  

后面二叔虽然托人送了一些东西过去,但肯定不够用。  

他们那样的身份,要想日子过得好点,钱是必须要有的。  

所以钱是多多益善。  

其次,她修炼也要银子。  

她要变强,目前来说,修炼是最直接,也是她最能把握住的办法。  

只要足够强大,她总能把父兄救出来的。  

所以,还是得要钱。  

潘筠看了一眼得赏的玄妙,特别想上前对周王输出一波封建迷信。  

但,上赶着不是买卖,此时没有合适的话头啊。  

周王妃见赵元松走了,松了一口气,就对还挤在屋里的众人道:“王爷累了,子瑾,让你媳妇把孩子带下去,他这段时间吓坏了,一会儿请大夫给他看看。  

你招呼好三位道长,等王爷休息好了再郑重的谢过他们。”  

朱子瑾和谷氏连忙应下,一个上前抱孩子,一个则请陶季三人往外走。  

朱有爝也不便多留,和王妃道:“大哥就有劳嫂子照顾了。”  

说罢领着两个儿子闷头就走。  

朱子瑾退到一旁恭敬的让四叔先行。  

朱有爝在他面前顿了顿,偏头看了他一眼后转身离去。  

这是朱子垕和朱子埅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父亲对堂兄的不悦,俩人都颇受打击。  

朱子埅还好,虽然脸色苍白,却还稳得住,朱子垕却是眼眶泛红,胸膛起伏不定。  

兄弟两个匆匆向朱子瑾行礼,然后追着朱有爝离开。  

朱有爝平时并不住在周王府,他的封地在祥符县,郡王府也在祥符县。  

只是这段时间周王病情加重,都说他没几日了,所以朱有爝才到开封府来。  

此时他就住在周王府西角的一个院子里。  

来前他正在水榭里乘凉午睡,正院的眼线悄悄来禀报,他便立即起身更衣赶来,却没想到还是晚了。  

朱有爝沉着脸回到水榭,实在压不住火,袖子一扫便将石桌上的水果盘子和茶水全部扫到地上,噼里啪啦吓得四周的下人脸色一变,纷纷躬身退下。  

朱子垕胸膛起伏,甩掉朱子埅拉他的手,上前质问,“父亲为何发火?大伯定了堂兄做周王世子不是好事吗?”  

朱有爝猛地回头看他,脸色阴沉,“朱有爋罔顾人伦,陷害你祖父,你大伯,还有我,做了那么多不法之事,到头来还是他儿子做了周王,这是上天不公,算什么好事?”  

朱子垕强调道:“堂兄是大伯的嗣子,二伯可没养过他一天,堂兄也只认大伯做父亲。”  

朱有爝讽刺:“你大伯可是周王,朱有爋成了庶人,他当然只认你大伯为父了。”  

朱子垕不赞同的道:“父亲,堂兄不是那样的人。”  

就连朱子埅也道:“父亲,堂兄性格虽软弱了些,为人却厚道孝顺,他不是见利忘义之人。”  

他顿了顿后道:“不论及爵位,堂兄婴幼时就是大伯和大伯母抚养,他被二伯夺走时已经十二岁,他们亲生父子间没有感情,二伯还是汝南郡王时便对他不好,时常打骂,听说被废为庶人之后,堂兄的日子更艰难,在他们家简直连牛马都不如。  

难道堂兄敬爱大伯不是因为大伯对他的教养和疼爱吗?”  

朱子埅道:“您怀疑堂兄孝敬大伯是因为周王爵,那我和大哥孝敬大伯又是因为什么呢?”  

朱有爝大怒,一巴掌打过去,“放肆!”  

“啪”的一声,朱子埅低下头去,人却倔强的挺直腰背。  

朱子垕上前挡在朱子埅身前,也倔强的看着父亲。  

朱有爝怒气上涌,猛的回过神来,这些年,一是为了宽慰长兄,二来他也的确有些想法,所以时常把几个孩子送到周王府来,结果他们和长兄越来越亲近,反倒不服他这个父亲的管教了。  

尤其是朱子垕和朱子埅,俩人从两岁开始住在周王府,一年只偶尔回郡王府一两趟。  

周王府倒像是他们的家,郡王府成了亲戚家了。  

这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朱有爝气得心口疼,他转着脑袋找东西要抽孩子。  

朱子埅想了想,还是推了一把兄长,道:“快跑。”  

朱子垕犹豫了一下,不肯跑。  

朱子埅拽着他就跑,“小受大走,这一看父亲就是想打死我们,为了不让父亲后悔,我们先跑,不然回头他心疼,我们岂不是不孝?”  

朱子垕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跟着他跑了。  

朱有爝还在找趁手的工具呢,一回头,兄弟俩携手跑了,他气得跟在后面跑,“混账东西,你们给我回来,哎呦——”  

朱有爝脚下一滑,半条腿摔进水里。  

朱子垕和朱子埅跑得更快了,一溜烟就没了人影。  

而抱着孩子回屋的谷氏正一边让人打了热水给他洗澡,一边问他这段时间发生的事。  

半年的时间,朱同锲也就记得父亲和母亲,其他的事都记得不是很清楚了。  

他是怎么走丢的,他也不知道,只记得,“好多小孩,坏人带我们钻洞洞,然后来了好多人,还拿着刀和火把,我害怕,就四处乱钻,三爷爷就把我带走了。”  

“三爷爷是一个很好的爷爷,他讨到吃的就分我一点,肚子就不饿了。”说到这里朱同锲还冲谷氏伸手,念起他乞讨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