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太后生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原。  

正如天阁大臣猜测的那样,工部尚书李春最终被昭王贬谪去了河间郡担任郡守,工部尚书职位就此空缺,由于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是故工部的事情在选出新的工部尚书之前,暂时由工部左侍郎郑仁果代理。  

昭王府,后花园。  

姜承枭裹着冬衣,抱着手,立在廊下。  

左侧,李春低头陪侍。  

“当年孤第一次去辽东,那个时候将你从洛阳工部带走。虽说是因为一纸调令,你不得不跟着孤,可是在辽东的日子里,你勤勤恳恳的做着事情,这些孤都看在眼里。此次将你贬谪,你心里不痛快,孤不怪你。”  

说着话,最里面冒着白气。  

李春道:“王上言重了,其实臣也早就想离开太原了。在王上面前,臣说心里话,这个工部尚书,臣是真的做不好。”  

北晋的工部尚书是为六相之一,这个位置牵扯的关系利益太过复杂,不是他一个工匠能处理得来的。  

卢怀慎当时要入朝的时候,他就想要借此离开工部尚书的职位,以求安宁,但是因为种种事情无疾而终。  

没有不贪恋权位的人,但是李春比别人要有自知之明,他身后可没什么世族支持,朝中的地位也颇为尴尬。  

姜承枭颔首,“你放心吧,孤心里都有一本账,谁做了好事,谁做了坏事,孤都知道。”  

“去了河间郡以后好好治理一方百姓,别给孤丢脸。”  

李春着重点了点头,“王上放心,臣一定全力以赴。”  

姜承枭转身拍了拍李春肩膀,“关于新式陌刀的技艺,你去了河间郡之后接着锻造,孤会让人暗中支持你。”  

闻言,一抹笑容爬上脸颊,李春当即答应道:“王上放心,没有丝竹乱耳,臣一定能在两年以内将新式陌刀打造出来!”  

“孤相信你。”  

李春带着姜承枭的承诺,高高兴兴的赴任去了。没有什么比打造出更强更锋利的武器能够让他更高兴。  

南霁云走了过来,躬身道:“主上,郑夫人求见。”  

“让她来吧。”  

不消片刻,郑观音婷婷袅袅而来,初为人妇不久,她变得越发俏丽成熟。因为裹着冬衣的关系,一时间倒也见不到其傲人的身姿。  

在她施礼之后,姜承枭抬了抬手让她起来,旋即问道:“何事?”  

郑观音低声道:“臣妾听闻王上累于朝政,特地亲手做了药膳,还望王上爱惜身子。”  

姜承枭呵呵一笑,手指挑了挑她下巴,“有外祖和舅舅,孤倒是没怎么累,只是辛苦他们了。”  

一抹红晕从脖颈覆及脸颊,郑观音道:“能为王上分忧,这是祖父和叔伯们的荣耀。”  

“唔,你回去歇息吧,这天寒地冻的,别着凉了。孤还有事,要出去一趟,药膳以后有机会再尝尝看吧。”  

郑观音脸上露出一抹失望,不过还是盈盈施了一礼,“恭送王上。”  

昭王府前,亲卫们已经套好了马车,左右上百名精锐骑兵立在不远处。  

姜承枭上了马车,缓缓向着晋阳宫而去。  

前些日子萧太后病了,得知消息之后,姜承枭没敢怠慢,连忙让孙十常亲自过去看看。  

倒不是完全因为姜承枭某些深藏心底的小秘密,而是目前萧太后等人还不能出事。  

虽说朝中大臣效忠的都是他,但是萧太后等人留着就是一面旗帜,正统的旗帜,这个还挺重要的。  

比如说,想揍谁就揍谁,不需要师出有名。因为有萧太后,北晋征讨谁都是名正言顺的讨伐反贼。  

“孙太医那边说是风寒之症,没什么大碍。”隔着马车车帘,南霁云骑着马在一旁说着。  

车中,姜承枭阖目,听了南霁云的话也不做声。  

晋阳宫,太后寝殿。  

冷清的殿宇之中,萧太后身着素袍,跪于佛像前喃喃诵经。一旁服侍的宫女再三劝她歇息,她却是不肯。  

须臾,宫女们缓缓退下,姜承枭轻轻的走到她身后。  

“你们出去吧,哀家无碍。”萧太后以为是宫女和内侍,头也不回的说了一句,而后又是默默念诵经文。  

姜承枭也不说话,饶有兴趣的看着她的背影。  

殿内置有火盆,温度尚可。  

她念的经文,姜承枭是不懂的,只是觉得她认真的样子很有意思。  

不知过了多久,阳光投射进入殿内,姜承枭的影子覆盖了太后的影子。  

这个时候,她睁开眼睛缓缓起身,刚一转身,见到姜承枭,吓了一跳,身体不受控制的向着一旁倒了下去。  

姜承枭眼疾手快,将她抱住,揽入怀中。  

一股檀香味进入口鼻,连带着些许她身上独特的味道。  

四目相顾,她只觉得羞臊不已,连忙低声道:“王上,快松开哀家,给人瞧见了不好。”  

“这可不成,你身子不好,我不能松开你。”  

说着,姜承枭双臂用力,一把将她抱了起来,走向内室。  

她脸色慌乱,手脚并齐的挣扎。  

“别闹了!”姜承枭一声冷喝。  

太后不敢再动,只是水润的眸子湿了。  

姜承枭将她放在榻上,又给她盖上被子。许是因为多了一层保护,她脸色略微松懈一点。  

“王上,哀家真的没事了,你快回去吧。”她的声音中不乏哀求。  

姜承枭也不理睬她,只是轻轻给她顺着发丝,又顺势抚摸她的脸颊。  

“这么多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