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南国佳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萧统细想了一番,发现岑桢苯说的没有问题。  

正如宇文述和陈仇晋没有冲突一样,他与北晋也没有冲突,双方若是结盟,彼此都会获得好处。  

“可是北晋势强,他们会答应吗?”谢云杰担忧问道。  

闻言,君臣皆是一默。  

以北晋目前的实力来说,就算不与他们梁朝结盟,同样可以对付宇文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场结盟并不是平等的,而是他们‘祈求’北晋。  

尽管张悬和岑桢苯都知道,那位北晋的昭王是他们陛下的亲外甥,但是涉及国家,亲情可算不上什么。  

须臾,张悬提议道:“若是联姻呢?”  

闻言,萧统等人眸子中闪过一丝异色。  

联姻是两国结盟的最好途径。  

张悬接着道:“江陵公主是为陛下嫡女,若是嫁给昭王,可成一桩美谈。”  

岑桢苯没说话,只是默默的看向萧统。他心里觉得这个提议是没问题的,如果北晋答应联姻,那么结盟也不是不可能。  

“让朕想想,三位爱卿且回去休息吧。”  

“臣等告退。”  

萧统心里想着这个事情,不知不觉便去了女儿萧宪所在的宫阁。  

从内心来说,嫁女儿给姜承枭,他其实并不反感,对方毕竟是自己亲外甥。但是他又舍不得这个陪伴了自己十几年的女儿,因此还是想尊重女儿的意思。  

再者,利用女人来维护国家安定,终究不过是权宜之计。  

“参见父皇。”萧宪带领着宫女朝着萧统盈盈一拜。  

“免礼。”萧统笑着走过去,对着宫女道:“你们都下去吧。”  

“是。”  

宫女们离开之后,萧统与萧宪在殿内落座。  

“有件事情,为父想听听你的意见。”  

“父皇请说。”  

“咳咳,你年纪不小了,是时候该考虑婚姻大事。你,心里可有想法?”萧统问道。  

萧宪脸颊一红,低头呐呐道:“一切由父皇做主。”  

见状,萧统不由得苦笑,他能怎么做主,以往不是没有推荐过青年才俊,但是都被女儿以各种理由拒绝。  

“你告诉为父,想嫁给什么样的男子。”  

萧宪只是低头不说话,她一个女儿家对这种事情自是不好开口。  

这也是萧统无奈的地方,这种话应该母亲来问,他作为父亲,问这种问题难免有些不合适。  

可问题是,女儿的生母已经不在了。后宫中的嫔妃又与女儿不亲近,这就只能自己开口寻问。  

见状,萧统缓缓道:“今日张爱卿提及了你的婚事,为父想问问你的意见。”  

萧宪心中不由得对张悬有些不满,以往张悬就是给她找过不少青年才俊。  

她想着,自己的婚事与外臣有何干系?  

“父皇请说。”  

尽管心中对张悬很是不满,但是萧宪知道张悬乃是父皇的肱骨之臣,是故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的记在心里。  

萧统道:“张爱卿提议,将你嫁给北晋昭王。”  

闻言,萧宪脸色微微一变,旋即又多了一丝莫名其妙的红晕。  

“是......表兄?”她声音低低的。  

萧统颔首,“不错,为父也不瞒着你,张悬之所以这么提议,其实带着结盟的意思。不久之前洛阳宇文述剿灭了南阳和汝南的暴匪,现如今与我朝接壤,宇文述并非易于之辈,臣子们担心宇文述会和南陈联手,共同对付我朝,所以希望借着联姻的事情,向北晋提出结盟。”  

萧宪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良久之后,她方才轻声道:“女儿能为爹爹大业尽一份力,这是女儿的本分,一切由爹爹做主。”  

听见这话,萧统心如刀绞。  

史册之上,靠女人胸脯的王朝能撑多久?  

“你若是不愿意,为父绝不逼你。”萧统认真的说道。  

尽管他自己觉得联姻北晋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可是他也心疼自己女儿。  

萧宪摇了摇头,“爹爹不用为难,女儿一日不嫁人,将来终究会因为国家嫁给别人,或是在外大将之子,或是敌国首领。现如今北晋能给予爹爹帮助,女儿岂会坏了爹爹大事。再者,嫁给表兄,亦好过嫁给他人。”  

这是她的内心话,她深知自己作为梁朝嫡长公主,将来总有一天会因为国事而牺牲。她并非不知史册,皇帝常常下嫁自己女儿拉拢大将,大臣,或是对外联姻。  

这样的命运,她逃脱不了。  

与其坐等将来不知道会被嫁给什么样的人,还不如嫁给表兄,最起码那位表兄给她的印象要好得多。  

得到女儿同意,萧统旋即招来岑桢苯商议联姻的事情。  

因为他们与北晋隔着宇文述,无法大摇大摆的前往太原,所以萧统让谢云杰乔装前往太原,手持自己的国书面见昭王,商议联姻之事。  

宫阁之上,萧宪白裙罗衫,抚栏眺望天际。  

她长得极美,极具江南女子温婉、温柔、玲珑。  

归去画楼烟暝晚,步拾梅英,点缀宫妆面,美目碧长眉翠浅,销魂不过回眸时。  

“公主,你不开心吗?”丫鬟小敏跟在后面,悄悄寻问。  

萧宪脸色平静的摇摇头,并未打算回答小敏。  

尽管她答应了爹爹,但是对未来她依旧充满迷茫,因为她听说表兄是有家室的,而且一旦去了北晋,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  

值此天下大乱之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