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魏武之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按照姜承枭给李药师的准则,所有的战俘大抵被纷为两类。  

一类是从匪几年的战俘,这一类战斗力彪悍,经过战争厮杀,算得上是精锐。  

这一类是要被整编的,若是他们匪性不改,一旦将他们放走,必会造成治安混乱,严重的会危害一方。  

另一类就是被迫,或者从匪时间不长的,他们战斗力就不行了。这一类会直接打发归乡,让他们安心种地务农。  

据此,李药师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整编了一万五千降卒,剩下的三万多青壮全部打发回乡。  

补充了这一万五千人,李药师的兵力达到了四万多。  

景城王宫修建的颇为奢靡,很符合王序跋暴匪的身份。因为修建时间不长,还有一大半的王宫外墙没有修缮完毕,内墙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东少一截,西塌一块。  

所以,在韩肃看来这王宫和笑话没什么两样。  

不过他还是会认真看护的。  

因为王宫中还有王序跋的家眷,王序跋多年掠夺的财富,这些必须要等昭王来了之后才能决定归属。  

明月高悬,韩肃带着卫士在王宫中一丝不苟的巡逻。  

他身后的卫士都十分垂涎的看着王宫,那里有很多的财富。可是当他们看见韩肃的背影,当即就熄灭了小心思。  

一个时辰前,韩肃砍掉了两名在王宫中偷盗的士卒,将他们的头颅挂在城门上以示三军,这让他们很是畏惧。  

便在此时,韩肃忽然听见宫殿中传来女子呼救的声音,他脸色当即一沉,立马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跟我来!”  

冷冷的丢下一句话,他迈开步子冲向宫殿。  

卫士们不敢怠慢,纷纷跟了上去。  

冲入宫殿,韩肃一眼看见士卒正在侮辱王序跋的后宫妃子,他二话不说,冲上去拔出佩剑,手起刀落,士卒尸首分离,头颅摔在地上咕噜咕噜滚了几个圈。  

被士卒压在身下的女子惊恐嘶吼。  

“闭嘴!”  

韩肃怒喝一声,那云鬓紊乱的女子当即捂着嘴,眼眸止不住流泪。  

“来人,将头颅挂出去!”  

“是。”  

卫士抓起头颅,拎着走了出去。  

处理完这一切,韩肃才将目光放在那被侮辱的女子身上,此刻她衣衫半解,桃色外露,看起来楚楚可怜。  

韩肃身后的卫士都是血气方刚的男儿,加之军旅生活已有两月,此刻见到这一幕下意识咽了咽口水。  

若不是韩肃刚刚雷霆手段砍掉先前的士卒头颅,只怕此刻这些卫士自己都忍不住。  

“你是谁?”韩肃将佩剑插回去,冷漠的问了一句。  

女子虽然此刻惊恐,但是也看出来这人才是主事将领,因此不得不压下心中恐惧道明自己身份。  

“我...贱妾是陛...不,是反贼妃子。”  

韩肃点了点头,似乎猜到了这个身份。  

身后的士卒见韩肃看着女子沉思,以为韩肃是对这女子有想法,遂小声道:“将军,可以将她悄悄接走...”  

他话没说完,韩肃转头狠狠瞪了他一眼。  

“混账东西!”  

卫士顿时闭口不言。  

韩肃自己身为将领若是不能以身作则,如何要求麾下士卒?  

这是昭王教给他治军的一个道理,同时也是最简单的道理。  

他看着女子并不是因为自己有想法,而是忽然想起当年昭王带着他们几人在塞外征战,剿灭异族时候的一件趣事。  

当时室韦狂妄,越境突袭辽东,昭王大怒之下责令三军连夜开战,三日之内屠杀室韦三万部众,无论老幼尽皆斩首,尸骨筑以京观。  

当时昭王笑称,“彼之为曹魏武,妇可存,敌妻可妻。”  

这本是一句笑谈,韩肃却是记在心里。  

因为他想起来昭王的一位夫人就曾是昭王敌人的妻子。  

或许,昭王也有曹魏武之好?  

想到这里,韩肃觉得很有可能,而且作为昭王的‘弟子’,他也觉得昭王只有三个儿子是不够的,应该给昭王多献女人。  

“下令,王序跋的后宫诸女,全部严密看押,若是出了半点意外,前车之鉴近在眼前!”  

“是!”卫士们顿时心中一禀。  

巨鹿西边有一片湖泊,叫做大陆泽。  

裴元俨率领四万兵马驻守在大陆泽的一处,他出太原之时只有两万兵马,但是收拢整编了一部分卢明月手下暴匪的士卒,现在变成了四万。  

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裴元俨并没有将卢明月放在心上,因为加上这一次,这已经是卢明月第三次败给自己了。  

甚至第一次的时候他还在卢明月身上留下一刀。  

不过这次交战,一开始的时候他其实并不占上风,因为卢明月悍勇,背水一战,每战身先士卒,全军出动。  

卢明月可以不顾手下士卒伤亡,但是裴元俨不能,因为他麾下都是能征善战的士卒,不论损失多少他都心疼。  

是故一开始的时候他利用骑兵之威数次挫伤卢明月大军,但就是不乘胜出击。  

直到昭王遣人送给他一封密信,内容是关于卢明月在太行山后勤辎重囤积的地点,他这才下令全军进攻。  

在剿灭了卢明月留在太行山的贼窝之后,果然卢明月放弃了襄国郡,窜逃到了巨鹿。  

贺甫伯是前左骁卫大将军贺若珘的孙子,当年贺若珘因为心急处罗南下的事情,留下姜承枭在并州独守,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