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涿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朝廷拨付辽东军的第一批军饷终于抵达了渔阳郡。  

这对于姜承枭来说是个好事情,不会有人嫌弃自己粮食多。  

事实上,因为卢家拿出了十万石粮食的缘故,现在渔阳和北平两郡并不需要辽东支援。  

但是姜承枭还是开心的收下了军饷,因为渔阳郡之后,他便准备南下去对付卢明月,等拿下了平定了涿郡,他的选择就会多起来。  

楼阁之上,姜承枭居高临下的看着渔阳郡百姓领着卢家发放的粮食。  

这是最后一批前来领取粮种的百姓,只要今年的春种顺利,渔阳便能逐渐恢复生气。  

“殿下,户籍造册已经整理完毕,全部归档。”温雁飞走到姜承枭身后,拱手说道。  

“你辛苦了。”  

“属...”他原想说属下,但是姜承枭曾说过他不是自己手下,因此温雁飞咽了回去,“下官不辛苦,多亏了虞大人鼎力相助。”  

姜承枭点了点头,问道:“你对渔阳郡百姓的目前生计有何看法啊?”  

温雁飞先是一怔,旋即明白梁王这是在考较他。  

“下官以为,只要能够保证百姓春种、秋收顺利,明年一切都会步入正轨,渔阳郡也不在需要朝廷的支援。”  

“那你该怎么做呢?”姜承枭问。  

这个问题让温雁飞顿住了,他不是说了吗,保证百姓春种秋收顺利啊。  

见状,姜承枭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记住了,坐而论道要不得,你应该亲自去田野看一看。”  

旋即,姜承枭带着人离去。  

众人下了楼,侍卫牵来马匹。  

“殿下这是看上了温雁飞吗?”虞庆则笑着问。  

姜承枭心里面翻白眼,什么叫看上了温雁飞,这话可真是够歧义的。  

“他,还有待观察。”  

说完,姜承枭翻身上马。  

“走,我们回大营!”  

裴元俨已经率领了黑鹰军南下,目前驻扎在渔阳郡的是尉迟敬率领的青鹰军。  

一个时辰后。  

中军大帐,尉迟敬率领众将等候姜承枭多时了。  

众人围拢在河北的沙盘四周。  

“裴将军今天来了鹰信,他已经抵达了固安。”  

姜承枭拿起木杆,指了指涿郡南边的固安。  

一名副将担忧道:“殿下,裴将军率领两万士卒,卢明月现在是否有可能得到了他的消息呢?”  

姜承枭略微沉吟,而后道:“有这个可能,卢明月目前的兵力主要聚集在良乡、龙火城一带,或许得到消息会慢一点,但是不会不知道。”  

“如此一来,裴将军这支奇兵不就失去了作用吗?”副将说道。  

“别急,你们看看固安旁边是什么。”姜承枭说道。  

固安旁边?  

众将目光探寻,看见了不远处的涿县。  

涿县的迷你城上插着一杆小旗子,上面写着‘一万’。  

众将还是不明白姜承枭的意思。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卢明月占领了这么多的城池,他的后勤辎重究竟会放在哪里,你们以为呢?”  

闻言,尉迟敬道:“有两个可能,一是昌平,二是龙火城。”  

“说说你的理由。”  

尉迟敬道:“昌平靠近安乐郡,方便卢明月撤退和接受安乐郡的粮草援助,龙火城靠近蓟县,卢明月有可能会殊死一搏,强行拿下蓟县。”  

姜承枭点点头。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少了一点。”  

尉迟敬一怔,“敢问殿下,少了哪一点?”  

姜承枭拿着木杆,点了点涿县。  

“如果卢明月真的将粮草辎重储存在昌平或者是龙火城,他根本没必要拉长战线,完全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先拿下蓟县,然后再夺取其他城池。”  

“但是他没有,根据目前斥候反馈的消息,卢明月正在纠集大军攻打潞县,他想包围蓟县,阻断我们去营救蓟县。”  

“这就说明,他并不在乎昌平。”  

至此,姜承枭道:“当然,卢明月也有可能会将粮草放在龙火城。”  

尉迟敬道:“殿下,就算真是如此,我们该如何进军?”  

“简单,他想包围蓟县,我们就不能让他包围,必须解了潞县之围,我倒想看看卢明月这次有多少长进。”  

姜承枭命令道:“传令,大军今夜开拔,火速行军,务必后天抵达潞县!”  

“是!”  

固安城外有一片密林,裴元俨率领黑鹰军隐藏在此。  

裴元俨靠在树上,看着远处黑蒙蒙的天,脑海中思索着姜承枭的话。  

姜承枭给他的任务就是‘围而不打’。  

让他率领黑鹰军不断纵横在良乡与涿县之间,切断这两座城池的联系。  

事实上裴元俨并不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便在这时,赵蛟走了过来。  

“将军,斥候探得消息,良乡和涿县之间有兵马移动的迹象。”  

裴元俨拿起马槊,下令道:“传令下去,全军上马,务必截杀这些贼寇!”  

两万黑鹰军如同飓风一般向着涿县席卷而去,约莫四个时辰后,裴元俨追上了这股移动中的贼寇。  

“有多少人?”  

“回禀将军,五千左右,都是步卒。”  

裴元俨点了点头,“好,既然送上门来,我们不能不要,记住,此次不要活口,全部斩首!”  

“是!”  

夜月高悬,战马嘶鸣,兵革相交。  

裴元俨一路横推,遇人就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