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懊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锦华宫。  

清脆的巴掌声再度萦绕在一众内侍宫女耳边,他们下意识缩了缩脖子,低头缄口不言。  

“说,是不是你让沈丘阻止朝廷调拨粮食给梁王的!”  

萧妃抽完儿子,妖媚的脸怒意连连。  

姜昫嘴角抽搐,脸上的巴掌印十分的清晰。  

“是又怎么样!”姜昫抬起头,毫不畏惧的看着母妃。  

“我就是要给那只恶鸟一个教训,让他知道到底谁才是主人!”  

从未还嘴的姜昫突然反驳自己,顿时让萧妃气得难以自己。  

“你这个孽障!”萧妃当即又一巴掌挥向姜昫。  

姜昫伸手挡下,冷声道:“母妃,后宫不得干政!”  

说罢,不等萧妃反应,姜昫转身就走。  

身为皇帝的唯一儿子,他岂能继续被母妃打脸。  

这成何体统!  

萧妃愣在原地,这还是她那个言听计从的儿子么,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陌生了。  

良久之后,萧妃恼怒的掀翻案几。  

“你们父子俩都给我气受!”  

沈丘被皇帝革职的消息很快传遍朝野,由于兵部尚书宇文述尚在长安,是故兵部的事情暂由崔文蠡代管。  

打了十几年酱油的崔文蠡突然管着兵部的事情,这让他既是高兴,又是为难。  

高兴是自己终于有机会一展所长,为难则是他对粮草调运的事情一窍不通。  

以往要么是李子通负责这个事情,后来变成了宇文述,他在兵部就是整理造册罢了。  

突然接到了这个任务,他有些两眼抓瞎。  

好在,他还有朋友。  

“王大人,此番就麻烦你了。”崔文蠡苦笑着朝着王鸿拱手。  

倒不是说他崔文蠡是尸位素餐之辈,只是这粮草之事他从未涉及插手,突然接任有些不适应。  

况且,此事又是陛下亲定,他一点儿也不敢大意。  

王鸿自无不可,梁王可是写了一封信给他,言粮草之事事关重大,绝不能大意。  

现在崔文蠡让自己帮忙,他正好光明正大的插手。  

“崔大人说笑了,咱们同气连枝,应该的。”  

言罢,兵部衙门便开始忙碌起来。  

晋室建立了不少的大粮仓,目前在洛阳的粮仓就有好几个。  

其中最大的就是洛口仓。  

洛口仓是今上在修建洛阳的时候责令工部一同修建的,洛口仓东西长一千米,南北宽四百多米。  

其中仓窑有七百多个,每个能储存五千石粮食,整个洛口仓可以储存三百多万石粮食。  

由于近年来天灾人祸,皇帝不顾民情屡次征讨高句丽,目前洛口仓只剩下七十万石粮食。  

但是,这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了。  

“王大人准备拨付多少粮食给梁王?”崔文蠡问道。  

王鸿缓缓道:“考虑到北平和渔阳两郡都缺少粮食,加之梁王殿下麾下有七万士卒,我的意思是拨付十五万石粮食交给梁王。”  

“十五万?”  

崔文蠡倒吸一口冷气,忧疑道:“王大人,这是不是太多了点儿,陛下批复的折子上面只允许拨付十万石,还是分期拨付的。”  

王鸿呵呵一笑,“崔大人有所不知啊,梁王兵锋已经指向了涿郡,等涿郡平复,只怕还是要粮食的。当然,这十五万石不会一次交给梁王,也是分期的,崔大人放心吧。”  

闻言,崔文蠡蹙着眉,还是没表态。  

十五万石粮食可不是开玩笑的,一石粮食够一个五口之家吃上一个月,这么多的粮食似乎已经超过了梁王所需要的。  

“此事不妥,我需要告知陛下。”崔文蠡没有因为王鸿是自己找来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鸿一怔,暗骂崔文蠡迂腐。  

“我不过是个帮忙的,你何需为此叨扰陛下。这样吧,这事儿你自己定,我不说就是了。”  

他的首要任务是将粮食送给梁王,现在还是少一点事为好。  

闻言,崔文蠡点了点头,“那就按照陛下的意思,先拨付三万石粮食交给梁王。”  

“好。”  

梁王在北地打了胜仗的事情很快在朝廷的有意宣传之下传遍了洛阳以及天下。  

独孤府。  

独孤整像个垂垂老矣的老翁,独坐荷塘边垂钓。  

一阵脚步声响起,独孤震走了过来。  

“大哥,事情不太妙,梁王的速度太快,现在已经逼近涿郡了。”  

“有什么奇怪的,北地的暴匪不过是一群流民,岂能是梁王的对手。你看着吧,下个月就该传来涿郡暴匪被平的消息了。”  

独孤震哭笑不得,无奈道:“大哥,你这也太悠闲了。一旦梁王平了涿郡,不论是从上谷郡还是雁门郡,他都能够直接南下威胁于秉鸿。”  

“这我知道,但是现在事情的主动权不在我们手中了。”独孤整叹息一声。  

“为什么?”  

独孤整缓缓道:“魏家并没有让于秉鸿立即起兵,这就说明他们到底还是不信任李源,生出了其他的想法。李源那边也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起兵拿下关中,而是称病拖延时间。”  

“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开始不听话了。”  

言至此处,独孤整也是脸上闪过一丝恼怒。  

这就好比你养的两条狗开始不听话,让他去咬人它不愿意一样。  

“那我们怎么办?”独孤震不满道:“咱们家拿出那么多的粮食,金银,就这么打水漂了?”  

独孤整冷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