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临榆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火炉中的火劈里啪啦的烧着,姜承枭就坐在孙十常身边,俩人看起来像是唠嗑一样。  

“你这火炕房造福一方啊。”  

孙十常一边褪下外面的道袍,一边赞赏。  

姜承枭谦虚一笑,“孙先生言重了,当时我也只是为了爱妻的病情着想,并未想过造福一方的事情。”  

“可是这火炕房造福了辽东三郡百姓的事情却是真的,吾以往在辽东行医,没少见体弱的百姓冻死,自从有了你这火炕房,这种事情已经很少见了。”  

姜承枭没有继续和他瞎聊下去,他这次过来是为了带走谢映景,可不是为了在这里陪着孙十常加强感情的。  

“先生,谢映景现在怎么样了?”  

当初得知他被萧家的人关在地下密室,姜承枭便给南霁云打了招呼,寻了个机会,让人暗中将谢映景给救了出来,然后连夜送往辽东。  

孙十常道:“病人没有任何病症,他只是心智不全,这是天生的,后天难以补救,恕老道无能为力。”  

作为一名医者,救死扶伤是他的准则。  

遇见各种疑难杂症是他的幸运。  

但是当自己解决不了疑难杂症的时候,那可就不是幸运了,而是郁闷。  

姜承枭点点头,对谢映景的情况他也是知道一点的,那孩子被关了太久,加之没有人与他交流,常年自闭,心智能全才怪了。  

“先生,我能见见他吗?”  

“现在不可以。”孙十常摇摇头。  

“为什么?”  

孙十常嘴角一勾,解释道:“在给他治病的时候我发现那孩子天生神力,但是他并不懂得运用,所以我给他找了个师傅,现在他已经不在辽东了。”  

“你!”姜承枭霍然起身,脸上隐隐浮现一丝怒色。  

他就是看中了谢映景的力大无穷,想要将其收为己用。  

现在他被人带走了,万一以后跟了别人,那自己不得亏死。  

“殿下着急了?生气了?”孙十常笑着道。  

姜承枭道:“我确实生气了,那孩子与我一见如故,不然我也不会花费功夫将他救出来,可你却......”  

“殿下不要着急,命中有时一定有。”孙十常摇头晃脑的说着。  

姜承枭蹙着眉,良久之后化作一声叹息。  

孙十常现在对他来说很重要,以后也很重要,所以他不想恶了孙十常。  

“罢了,既然他能有此机缘,那也是他的造化,希望他早日学成归来吧。”姜承枭叹了一声。  

孙十常道:“殿下不用担心,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他一定会回来的。”  

姜承枭点点头,“对了先生,上次与您提起的跌打药......”  

三日后。  

天色破晓,当第一丝光芒从天边出现的时候,大地开始了剧烈颤抖。  

一杆黑色大旗飘扬在初阳之下,一只张牙舞爪,凶恶的黑鹰在旗帜上腾飞。  

“杀!”  

两万黑鹰军士卒齐齐喊杀,呼啸着冲入北平郡暴匪阵中屠杀。  

姜承枭手底下的士卒都是在辽东经历了死战的精锐,在悍不畏死的气势上,他们谁也不输。  

为首大将裴元俨一马当先,率领亲卫杀入阵中,一番左劈右砍,直奔贼首而去。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杀戮,在暴匪决定和黑鹰军硬碰硬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输掉了。  

黑芒闪过,裴元俨一槊挑飞贼首人头。  

贼首被杀,余下的暴匪再无战意,要么投降,要么转身逃跑。  

投降的,裴元俨自然没有杀害,没有投降的,裴元俨率部一路追杀,斩首一万五千多人。  

不过一日功夫,裴元俨便平了碣石山的暴匪,将碣石山的暴匪老巢捣毁。  

“将军,里面有一千石粮食。”清扫碣石山的士卒回来,朝着马上的裴元俨禀告。  

裴元俨道:“难怪他们忍不住决战了,原来粮食不够了。”  

旋即他下令道:“能带走的物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就地烧毁。”  

“是。”  

临榆宫。  

姜承枭看着这座皇帝的行宫,招了招手。  

“罗大人,这临榆宫有没有被暴匪攻打过?”  

罗开道恭敬的走过来,躬身道:“回禀殿下,有过几次,不过我家郡守知道临榆宫的重要,因此派小人日夜再次守护,现如今殿下来了,小人也能腾出手去对付碣石山的暴匪了。”  

“碣石山?”姜承枭道:“就是临榆宫西南方向的那座吗?”  

“是的。”  

“那你不用去了,我已经派人去剿灭那儿的暴匪了。”姜承枭淡淡道。  

罗开道先是一惊,旋即劝道:“殿下,那碣石山的暴匪有三万之多,高郡尉就是被他们所杀,不可轻敌大意啊!”  

姜承枭道:“是否轻敌,过会儿不就知道了么,我们先去兵库看看吧。”  

说完,姜承枭抬脚走入临榆宫。  

罗开道愕然,这就是梁王么,看起来很像个莽夫啊,打仗之前也不问问情况,还是说他已经摸透了北平郡的事宜?  

摒除杂念,罗开道带着姜承枭来到存放兵甲的兵库。  

兵库中放着几百口大箱子,里面装着重骑具装甲,此外的刀枪剑戟都放在外面。  

“说说看,都有些什么。”姜承枭一边对着罗开道下命令,一边撬开一口大箱子,从里面取出一副重骑具装甲。  

所谓具装甲,那就是全套的意思。  

不仅是人披重甲,连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