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李源烦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薛白绍言辞虽然激烈,但是心是好的。  

站在他面前的是同胞哥哥,他怎么能见死不救。  

“大哥,现在外面兵荒马乱的,等到时机到了,大哥改头换面,与公主更换户籍,在会宁郡安家,这不好吗?”  

薛白礼也不是优柔寡断的人,他明白弟弟说的是最好的办法了。  

“好,我答应了!”  

躲在里屋偷听的真定公主流下了眼泪,死死地捂着自己口鼻,不让自己发出声。  

“对了二弟,你是怎么知道我在这儿的?”薛白礼问道。  

这也是他奇怪的地方,他可是刚到会宁郡没几天的功夫,根本没来得及通知二弟。  

“不是大哥托人送信告诉我的吗?”薛白绍登时一愣。  

想当初他得知自己大哥被西域诸国的杂碎谋害了,抑郁了许久的时间。  

直到今日他下衙回家,忽然接到陌生人的信件,告诉他自己的大哥还活着,而且到了城外的村子里,他这才独身一人趁夜赶来。  

“不可能,我刚刚抵达会宁郡,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呢。”薛白礼否认道。  

话音落下,兄弟俩人同时感觉到丝丝凉意。  

暗中有人知道薛白礼没死,但是却没有告诉朝廷,而是暗中跟踪,并且这个人还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太可怕了,像一双黑手一样操控着这一切。  

咕噜!  

俩人同时咽了口水。  

薛白绍道:“大哥,这个人到底想干什么?”  

“不知道。”薛白礼摇了摇头。  

如果对方是为了对付薛家,那根本没必要这样做,他们完全可以告发朝廷,到时候他拐带公主,足以治他一个死罪。  

“非友即敌。”薛白绍面露狠色。  

“慢。”薛白礼摆手,“这个人的来头一定不简单,看来他保着我,是为了某种目的。”  

“什么目的?”  

“不知道。”  

薛白礼皱着眉,这一路走来,他居然没察觉有人暗中跟踪他。  

看来对方是个高手,这样的人想要与他为敌,他带着南嘉根本不是对手。  

便在此时,门板上忽然传来‘咚’的一声。  

兄弟俩瞬间紧张,等了许久没有后续,薛白绍壮着胆子打开门,发现外面什么也没有。  

正待他欲回去的时候却发现门板上盯着一支箭矢,上面还有一封信。  

“大哥,你看。”  

薛白绍将信交给薛白礼。  

薛白礼打开信,里面只有一行字。  

“一家人,薛兄不必紧张。”  

看完后,兄弟俩一脸懵。  

“一家人?”薛白绍糊涂了,如果是薛家的人暗中相助,那早该现身相见了。  

薛白礼捏紧了信,他心中充满了疑惑。  

灵武郡素有‘塞上江南’之称,这里是黄河最起始路过的地方,河水千百年的冲刷,在这里形成了一片适宜耕种的平原。  

灵武县外四十里的地方,一顶顶穹苍帐篷矗立在烈阳之下,来来回回身着突厥服饰的骑兵穿梭不绝。  

中军大帐。  

三十多岁的周牛儿满脸的横肉,他出身突厥奴种,母亲是汉人,自从突厥被晋朝打败之后,他也就跟着在灵武郡这边安了家。  

但是他野性难改,宏业五年的时候在灵武郡杀人潜逃,后来又拉拢流民造反。  

前几次因为人手,粮食的缘故数次被灵武郡的郡尉镇压。  

可是这次不同了,他得到了突厥人的支持,已经两度打败灵武郡的郡兵了,拿下灵武郡只是时间问题。  

“都蓝可汗的意思我明白,你只管告诉他,晋朝我拿下的土地,人口,从此以后全都分他一半!”周牛儿看着突厥使者。  

突厥使者微微一笑,“如您所愿,可汗已经派遣了五千精锐突厥勇士前来相助,希望大王早日登基,你我两家共分天下。”  

“哈哈哈,好好好。”  

周牛儿大笑,有突厥的支持,他何愁大事不成!  

陇西郡,并县。  

窦家和独孤家提前派来告诉李源的探子已经将朝中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李源。  

现在传召他回去的内侍已经进入了陇西郡,最多明日就会赶到并县。  

到时候他该怎么办?  

李源将密信放在烛火上引燃,转身看着李氏的杰出子弟们。  

“安民,乡勇训练的怎么样了?”  

李安民道:“目前只有两万人初具战斗力,剩下的五万都是刚刚招募的,为了不引起注意,他们都安置在山中。”  

“这不够!”李源急的跺跺脚。  

才七万人,这怎么和朝廷打。  

就算他有关中贵族的帮助能拿下关中,可是他怎么抵抗朝廷数十万大军,还都是能征善战,装备精良的十二卫?  

“叔父,渭源县那边侄儿招募了一万五千的士卒,他们都是当年征讨高句丽的逃兵,应该可以拉上战场。”  

说话的人是李源的侄子,李孝通。  

“还是不够。”李源摇了摇头,“传召的内侍已经在路上了,明日就会抵达,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想不出来解决的办法,那么摆在李源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造反!  

或者乖乖去洛阳等死。  

这个时候李济世看了一眼兄弟们,李氏子弟们纷纷退了出去,剩下李源父子三人。  

“爹,我们还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李源转身看着大儿子。  

李济世脸上闪过一丝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