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娘舅(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豫章郡只能算是中等偏下的一个郡,三个县,人口在一万两千户左右。  

这个郡在东南一代并不突出,只能算是个普通的郡,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个普通的郡中,藏着两个神秘的组织。  

如果不是因为此次江南一代的水灾严重,或许朝廷还不能察觉出来‘南梁会’这个组织吧。  

“主上,前面就是豫章县了。”  

豫章县就是豫章郡的郡治所在。  

顺着南霁云指的方向,姜承枭拉住缰绳,停下马,手搭帘,眺目远处。  

一座中等城池缓缓映入眼眸,官道上的行人变得多了起来。  

颦儿终究是没有跟着过来,不过临走的时候姜承枭已经嘱咐了长孙清漪,让她务必注意颦儿,必要时可以接颦儿进入郡王府。  

一行人进城之后找了家客栈,换了一身普通的衣服,不像是什么达官显贵,倒像是富家子弟出来游学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姜承枭这一行人都是北方人,第一次来南方,除了感觉热了一点,最大的不同应该就是这里人人操着一口的吴越方言。  

完全听不懂的那种!  

不过姜承枭也不是很担心,一来他们队伍里面有懂方言的人,二来这次南下他其实并不打算怎么认真的去办事情。  

首先暗中有内卫的配合,内卫给他消息,他就带着已经悄悄进城的士卒动手。  

其次,如果内卫消息不属实,最后失败了,倒霉的又不是他一个,他怕什么。  

最后,他不想在这里得罪这个‘南梁会’。  

虽然对南方的事情知之甚少,但是他又不是傻子,能让皇帝忌惮的组织,那该是什么性质的。  

再者,这件事本身就很值得推敲,因为这个南梁会显然不是这两年建立起来的,不然皇帝也不会这么忌惮。  

那么问题来了,建立了很久的南梁会,直到最近才被皇帝的内卫查出来。  

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他在这里胡乱动手,能不能逃出去,还真是两说的事情。  

毕竟是小城,街上也不是特别的热闹,一行人逛了半炷香的时间就没了兴趣。  

想想他们之前可是在帝都呆着的,这里的规模还真是看不上眼。  

“主上,前面就是郡衙了。”  

南霁云站在姜承枭身边,指着前面一处建筑物。  

走近时才发现,郡衙看起来颇为的陈旧。  

“什么人?”  

差役走上来,挡住姜承枭去路。  

姜承枭轻轻一笑,拱手道:“敢问差役大哥,这儿的郡守是不是叫萧统?”  

差役顿时气乐了,这人看起来像个读过书的富家公子,但是一出口直呼郡守大名,真是一点礼仪不讲。  

“怎么,来这儿是...”  

差役话没说完,南霁云已经将一小袋银子塞进了差役手中。于是乎,他连忙止住了话头,转而笑道:“公子猜的没错,我们家郡守确实叫萧统。”  

果然,有钱能使磨推鬼。  

“劳烦通报,我家公子是萧大人族侄,特地来此一见。”南霁云沉声道。  

差役暗自掂量了那一小袋子的银子分量,暗想此人不像是穷泥腿子,应该不是穷亲戚。  

“敢问公子姓什么?”  

“姓萧。”  

“好,公子稍等。”差役觉得这位萧公子应该是萧大人的族中子弟,因此便去通报了。  

不会儿,差役重新走了出来,领着姜承枭一行人进了郡衙,一路左转右转,来到了郡守办差的衙房。  

“萧大人就在里面,公子您自个儿进去吧。”  

差役行了一礼,旋即转身离开。  

衙房外守着两名带刀的差役,南霁云看了一眼,顿时紧张起来。  

“主上,那俩人不是一般的差役。”南霁云压低声音。  

姜承枭面色不改,轻轻点了点头,留下一句话,抬脚走了进去。  

“一会儿你试一试他。”  

因为事先得到萧大人允许,因此带刀差役没有阻拦姜承枭,不过却拦住了南霁云等人。  

走进衙房,一眼便看见跪坐在中央,俯案处理政务的萧统。  

“见过萧大人。”  

姜承枭躬身一礼。  

声音落下,萧统缓缓抬起头,露出一张长脸,似笑非笑的看着姜承枭。  

“萧公子,萧氏族中的年轻子弟,我都有印象,但是偏偏你...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不知道你出自哪一房啊。”  

萧统心中认定这人是假冒的,他之所以答应见他一面,就是想看看这个假冒的有什么企图。  

反正政务枯燥,不如给自己找点乐子。  

姜承枭摇了摇头,“我不知道自己出自哪一房。”  

听完后萧统不免有些失望,他还准备听听这个人要给自己编造成萧家哪一房的儿子呢,没想到这么快就露了馅,真是一点意思没有。  

“你是来消遣本官的?”萧统眯了眯眼,放下手中豪笔。  

姜承枭轻轻一笑,说道:“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出自哪一房,只知道母亲出自萧氏,是故来此寻亲的。”  

萧统咧嘴一笑,这个年轻人脑子转的还挺快,会撒谎!  

“那好,你说说你母亲名讳,说不定本官知道。”  

姜承枭点了点头,目光紧紧盯着萧统的脸,缓缓吐出几个字:“我母亲叫萧如音。”  

萧统脸上的笑容顿时凝滞,目光惊疑不定的看着站着的年轻人。  

见到这样的表情,姜承枭心中便有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