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身怀鬼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帮他补充解释“我这弟弟鼻子灵敏,比狗都要会嗅。当时他说闻到了周王氏身上的尸臭,我跟大哥都有些紧张。”  

钟瑶点了点头“但我再三留意过周王氏,她身上没有鬼煞之气。”  

赵福生初时听余平提起这桩案子时,并没有觉得多离谱。  

事实上人死而不僵,未必会仅只是厉鬼复苏一种可能蒯良村惨案中,最初被鬼村种下法则的庄老七就是一个例子。  

他也受厉鬼标记,肉身已经死亡,却因为种种原因,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伥鬼类存在,为众人引路。  

庄老七当时能说能走,直到后来说破自己已死,才身体化成了枯骨。  

不过他后期变成特殊的伥鬼后,身上的鬼煞之气掩盖不住,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他是个死人。  

而余平话中的周王氏肉身似是死了,这原也不稀奇,偏偏稀奇在钟瑶这个驭鬼者说她身上没有鬼煞之气这就不对劲儿了“也就是说,你们去柳西巷子这一行一无所获。”  

赵福生暗叹了一声。  

她重生的时间毕竟还是短了。  

虽说重生以来,她接连侦办了不少案子,期间也与不少厉鬼打过交道,对比许多驭鬼者来说,她也称得上是经验丰富。  

只是厉鬼的情况复杂,她接触的鬼案种类仍不够多,对于余平提到的情况暂时是一点儿头绪都没有。  

“是的。”余平点头“虽说这件事情看似没有诡异之处,但周王氏的情况本身就是最大的诡异,所以此后的时间,我们兄弟三人都在留意柳西巷子的动静。”  

从余平这番话,赵福生也看得出来这三人品性还算不错。  

三人算是互补。  

钟瑶驭鬼,实力强悍;余平谨慎,认真负责。  

而夏弥生年纪最小,胆子够大。  

几人当时接了丁大同交待的任务,前往柳西巷子查看鬼祸,虽说周王氏情况特殊,但几人却并没有应付了事,而是将这桩案子放在了心中。  

赵福生对这几人印象好了些,点了点头后才再问“之后发生怪事了”  

余平似是想到了十分恐怖的事。  

他的脸颊微微抽搐,吞了口唾沫后才点头“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我们一直藏在暗处盯着这周家人。”  

周老九得到了镇魔司的回复后心中虽说十分害怕,却又不敢心生不满,日子一切照旧。  

周王氏也与寻常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余平等人越是盯梢她,越留意到她身上的诡异之处。  

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身上出现了更多的死人特征。  

“指甲发黑、头发也有一部分脱落,有些地方开始秃了。”  

余平说这话时,十指不自觉的抓紧了膝盖的裤子,将布料抓得发皱。  

“身上的尸臭越来越明显。”  

“但她仍然不是鬼。”钟瑶补充了一句。  

事情说到这里,情况已经越发扑朔迷离。  

“直到四月初的一天凌晨,我听到了一道尖锐的婴儿啼哭声”余平的鼻息沉重,不由自主的大口喘息了两声。  

赵福生心中一动“周王氏生了”  

算算时间,大约也就是这个时候。  

余平点了点头,扭头看向钟瑶,钟瑶就接着说道“孩子哭的时候,厉鬼的煞气出现了”  

随着这婴儿哭声一响,柳西巷子四下同时响起婴儿啼哭之声。  

但哭声一起,很快就接连湮灭了。  

“这种感觉很奇怪”余平脸上露出纠结之色,似是绞尽了脑汁在想要如何用语言来形容“像是、像是,方圆十里都点了灯,但是灯光依次熄灭”  

他说完之后,又似是觉得自己言不达意,连忙解释“我不是说柳西巷子真的点了灯”  

“我懂你的意思。”赵福生正色道“你是指这哭声一起,引起了柳西巷子方圆十里内的孩童跟着哭,接着哭声又依次消失。”  

“对对对。”余平连忙点头“其实不是消失,是哭的孩子有一部分死了。”  

厉鬼复苏了。  

钟瑶三人当时在监督周老九家,凌晨那道尖锐刺耳的婴啼响起的时候,鬼气森然,钟瑶当时发现周家院子已经出现了鬼域。  

几人惊恐万分。  

事前半点儿征兆都没有。  

“照规则,已经出现了案子,我们又在鬼域附近,于情于理都应该探查一番。”至少要查明厉鬼等阶,以便回去交差。  

钟瑶道“当时厉鬼的气息才现,品阶不高,我们商议之后决定进入鬼域。”  

余平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我大哥驭使的鬼十分特殊,可以吞吃低品阶的鬼物。”  

三人壮着胆子进入鬼域之中,一入鬼域,那婴儿啼哭之声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男人撕心裂肺的惨叫。  

说到此处,余平不由自主的抬头看了赵福生一眼,正要说话,却听赵福生道“周老九”  

余平心中一凛。  

他内心处那想要卖弄的念头在赵福生的目光下无处遁形。  

他几乎是有些狼狈的低下头,再不敢想卖关子,而是点头道“大人英明。”  

照钟瑶三人对鬼案的认知,一般鬼祸一旦爆发,形成鬼域之后,笼罩在鬼域内的人是最危险的。  

他们因恐惧而失去理智,极易触发厉鬼法则,初始经历鬼祸的人很难存活。  

柳西巷子内周王氏是个活死人,此次出现鬼祸,极有可能与她有关。  

“我本来以为周老九会最先死,却没料到他还活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