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刘氏听闻汉王有英武之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沮授一番肺腑之言,不仅震惊到了夫人刘氏与袁尚,还把荀谌与辛评搞得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只有审配在心里悄然喝彩,不愧为我河北人士,比起卑谄足恭的颍川士族,还是河北士族能守节。  

“沮君,何至苦于此乎?快快起来。”  

刘氏震惊之余,想自己亲自去扶起对方,刚行两步便反应过来,此刻她有些不便。  

连忙回头给袁尚使眼色,让他将沮授搀扶起来。  

袁尚这才如梦初醒,上前把沮授扶起身,安慰说道:“沮公,何须如此,自古见危授命,而尽力主事者,有几人哉?沮公可堪托死生矣,不如留下有用之身,为汉室将功补过,缀乾坤,匡天下。”  

在被沮授一席话给吓到后,袁尚也害怕明后两日城中有兵变之危,他可没临阵破敌的应对经验。  

况且听闻许攸也是惨死于兵变之中,万万不能步许子远的后尘。  

既然心里决定立马投降,那就不能让沮授尽忠自自戕,不然即便他去了乐浪朝鲜,也将被千夫所指责。  

要是背下亏待袁氏之臣的骂名度日,那还怎么和袁谭与袁熙争宗长位,他袁尚才是容貌最类父的,怎么也应该让他继承袁氏。  

遂用迷途知返的语气,大义凛然的劝沮授。  

紧接着,袁尚昂起头颅,抑扬顿挫说道:“袁氏倘若举城而降,今日尚且安然无恙,日后又孰能知晓,望诸公降汉王后,勿忘袁氏旧恩,遇祸事能趋人之急,救难解危,袁尚必替袁氏感激不尽,纵使远在天边,也将千酬万谢,铭感五内。”  

袁尚的话说出口,刘氏不禁脸色一紧,想责骂自家孩儿说得太直白,怕引得众多掾吏心有抵触,不过转念又一想,袁氏都准备举城而降了。  

哪里还用得在乎这么多颜面,还不如直言请求看在旧主的面上,日后若有急事,能多搭手帮一把,也是不错了。  

即便汉王刘玄德即位天子,欲算秋后之账,也能派人不远千里迢迢前来告知,让袁氏早些逃命。  

眼下汝南袁氏已不复四世三公之望,先前还能凭借权势守节不嫁,此刻怕是难了。  

汉律规定,寡妇在为丈夫守完礼,必须再嫁夫家产子,如果时间到了还未嫁,官吏就会为主动为其安排择人嫁之。  

刘氏想到自己为夫君袁绍守完礼后,恐要再嫁他人,忖想到乐浪郡又有多少豪族敢迎娶袁氏孤寡,一想不知自己将来会置身何处,便不禁惊恐害怕。  

目光无声瞥过审配、沮授、辛评、荀谌等众多掾吏,最后落在堂外,心里暗暗想道:“可惜,从未听闻刘玄德喜纳他人之妇,不然我或将无须前往乐浪朝鲜这等苦寒之地…”  

传闻刘备有英武之气,又想到她已三十有五,年岁半老,不知还有无育儿之机,忍不住为将来的日子,苦恼不已。  

刘氏暗忖度道:“倘使我再年轻十余岁,那该多好。可惜了,唉…”  

荀谌与辛评不知道夫人刘氏已虑谋深远,甚至还将主意偷偷打到汉王身上。  

与其都要嫁给他人为妇,还不如给汉王作妾,只是汉王没有此癖好,不由叫人怅惋。  

审配不等其他人回话,便拱手揖礼,摇头道:“田横尚有五百客,茹苦寒关不忍离。审配欲与袁氏赴乐浪,此生共同进退,不负袁公辟用之恩。”  

沮授也想跟着去,但想到公子袁尚让他留下,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不知如何回答。  

而荀谌与辛评,两人对视一眼。  

彼此都没有打算前往边郡,荀谌是已和汉王说好,把袁氏劝降之后,就去为袁公服丧,终身不再仕出。  

辛评则是颍川宗族多番写来书信,劝他早投降汉王,如今辛毗被曹孟德扣押在江东,汉王麾下掾史吏竟无辛氏之人,大汉中兴在即,辛氏恐会在颍川士族之间垫底。  

让辛评借着在河北为吏多年的熟悉,为汉兵指明,哪些河北士族与豪族欲反汉家,哪些宗族明里暗地襄助袁本初,皆为汉王一一道出。  

没有证据确凿的,就找人出来检举。  

为汉王扫清河北立下大功,把河北各族得罪了,也就得罪了。  

反正今时颍川郡犹如两百年前的南阳,此刻汉王治下,颍川士族、豪族仕出之人为官为吏最多,其次则是青州豪族,再者便是兖州,最后才是徐州、淮南等地。  

袁绍之败,已经让不少河北士人对颍川投靠的士族愤恨不已,尤其对阿谀奉承的郭氏、还有备受汉王器重的荀氏,皆是深恶痛恨。  

连带着辛氏也没落到好处。  

既然如此,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彻底倒向汉王,把这些对他们咬牙切齿的河北士族、豪族根都给掘了。  

只要对方五代不能兴起,必然会落没。  

届时,辛氏何惧之有。  

辛评看到传来无数劝降的信函,心里也在渐渐动摇。  

唯一让他有些避恐不及的便是当年与玄德公约定,袁氏若有反叛之心,他就要唾面自干,赤裸身体背负荆棘去见汉王了。  

但这样还有什么名士颜面,若不是为了宗族,他真想一死了之。  

辛评不免情绪复杂,心道:“早知今日之事,那时就不该与汉王约誓,在投降的幕僚中,仅我独树一帜,恐评将遭天下士人讥笑耳。”  

他更后悔当初投袁公之前,为什么不先去青州看看,若是见了刘玄德,定会如荀彧一般,直接留下为郡吏。  

说不定,此刻任汉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