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金刀之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日许时间,两郡传来书信。  

牵招和简雍,没有吝啬用字。  

详细说了,霜寒造成的冻伤及冻毙者,以及如何安抚流民百姓。  

刘备也微松了口气。  

好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在平原他也没闲着,等风雪一停,立刻校点士卒去各乡县,寻访有无百姓茅屋倒塌。  

砍伐的木柴木炭,是否充足。  

不足之家,使士卒抱柴添薪。  

又走马拜访了不少豪族,寻问庄园情况,稳定人心。  

在豪族的行礼恭送中,刘备拱手拜别。  

“苦于人手不足啊!”刘备暗叹。  

郡吏抽调去乐安太多,平原从吏少的捉襟见肘,还处在正月,就闲不下来。  

卢植不知哪来的精力,不好好歇息,也跟刘备到处跑。  

出了豪族庄园没多久,驻马遥指笑道:“玄德你看,岁寒方知松柏后凋也,正是这种时候,才能看到输肝沥胆,心存汉阙之人。”  

指着松柏树,似有所指。  

刘备心知肚明。  

他把青州数郡,当作自己领地在种田。  

那些私欲满肚的朝堂大臣,哪来主人翁精神能和他比较。  

卢植不曾想到,他的弟子在灵帝未崩时,已将高唐与平原二县视为自己疆域。  

不然怎会又除匪患,修陂池,还借牛、铁器,修水渠那会儿还自掏腰包,以调动百姓积极性。  

别人做县令,皆是越捞越多。  

捞完就走,只有刘玄德一个劲往里修建。  

由于信息隔阂,这些吋日下来,卢植对刘备了解越深,越心有感触。  

自从诸曹吏被调去了乐安。  

刘备忙于案台之劳,整日早起晚归。  

不是去军营,就是去军户家中,或与吏属探谈今年春耕,或去见见那些少年孩童。  

府邸上不像其他太守,养了诸多身姿美貌的舞婢与乐师。  

连僮仆都极少。  

像这样的人,如果真有贪欲,那就非一般能满足的了。  

除非…  

卢植暗想到,不过随即失笑。  

刘玄德的刘,与天下宗室的刘,写法并无不同。  

皆是高祖之后,根正苗红。  

眼见天下,如蚊虻噏鲜血,蠹啄剖梁柱。  

也该出位收拾这些蠹虫官吏的人了,用力洒扫完尘垢,或许是好事。  

想到这里,卢植笑的很欣慰。  

“咦!?”  

“等一等。”  

“同一个刘,金刀之谶!?”  

从先汉末年,流传至今。  

传言中劉姓的人会横空出世,建立舜尧之治的国家…  

怎么有点像…  

“走了卢师,今日事今日毕,备还有许多事未完成呢。”  

刘备一记扬鞭,马儿吃痛猛地踏起前蹄。  

“驾!”  

向道路的尽头,飞驰而去。  

卢植心神激荡,如梦方醒,赶忙跟上。  

雪花覆盖的荒野,留下数十道马蹄印,越拉越长。  

返回府邸的刘备,先将卢植送回居住的院舍。  

穿过两塾中间的府门,与宽厚的围墙,回到自己居住的院落。  

对着门口的军士,微微点头示意。  

转折了几个羊肠小道。  

便看到了肚子隆起,安心养胎的阴氏,还有旁边纳入不久的管氏庶女。  

和刘备合作,贩卖糖利的乡里豪族管氏。  

不知从哪里打听的小道消息,听说刘备喜爱年长少女,故将待婚容貌姣好的庶女又多养了几年。  

好送给刘备做妾室,以巩固两家关系。  

却没找到好时机,心里焦急。  

再等下去,就年龄偏大了。  

万一刘备不喜欢,那就成了拍马屁,拍到马蹄上了。  

等来等去,终于得到好消息。  

使君夫人怀有身孕,且还是初次。  

在古代怀有身孕,皆需非常重视对待,对于胎儿和孕妇来说都较危险。  

虽然夫妻之间,闺房之事,不好明说。  

刘备也不敢再乱来,怕出现变故。  

不过底下人,怎会忍心刘使君,独卧空房。  

于是,管氏主动上门,先遣妇人找到阴夫人,道明此事。  

阴氏也欣然同意了。  

刘备当然也不会拒绝,入乡随俗便好。  

管氏之人,曾私下对他小声说过:“此女虽庶出,却是家中颜色最好,性格最和善之辈。”  

后来刘备看到,发现所言不虚,的确很和善——看到他就怯生生的,和善过头了。  

明明出生北地,却身材娇小,五官端正精致,长得稚气未退。  

不经意间,总会流露出含羞带怯,叫人想欺负。  

此刻察觉到刘备的目光落在她身上,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双手好像无处安放。  

见刘备过来,不知道是想起什么,后退半步,脸上微微浮出几缕红晕。  

阴珺似笑非笑地看着两人。  

刘备咳嗽一声,笑道:“昨日收到伯圭的书信,说不久前打猎到了块上好皮毛,遣快马送来给我。”  

“想不久就会送到,到时候制成裘皮,给你御寒保暖。”  

阴珺轻微皱着秀眉,说道:“你处理郡事繁忙,不是睡书房,就是骑马在外,还是你穿罢。”  

管氏不敢说话,悄悄看着两人。  

刘备则失笑道:“我向来身体好,你又并非不知,哪会容易着寒,放心吧。”  

将阴氏手握起,放在嘴边轻呼热气,替她御寒。  

阴珺听出,刘备话里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