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黄巾营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色阴沉,接连几日都被掩盖。  

看着要下雨,却始终未落下。  

利县往东边二十里处,为了取水方便,黄巾军扎营在离青州有名的湖泊,远数里的西面高处。  

青壮军在前,家眷在后。  

沿着湖泊,连亘二三十里长。  

从高处往下看,无数的营地衔接就像一个个小城镇,人烟稠密。  

黄巾军营盘里,不少渠帅聚集一堂,饮酒享乐,先饮口酒,再低头亲吮,怀中抢来的妇人。  

看其惊恐万状的模样,不由更兴奋。  

心头炽热,大丈夫当如是也!  

当初被豪强占田逼的家破人亡,而今能杀豪族,夺其妻女以供玩乐,真是爽然痛快!  

两撇胡的黄巾渠帅,想到自己营帐里,还藏着怀中妇人刚出嫁的女儿,不由内心火热一片。  

低头在妇人耳边细语几句,引的她脸色巨变。  

欲想反抗,却被紧按住双手。  

两撇胡冷笑道:“你若不愿意去劝说,你们母女二人,以及她襁褓中的幼儿,今夜都得死!”  

妇人眼眶含泪,面带惧色,既不敢拒绝,也不敢赞同。  

两撇胡渠帅知道找到其死穴,不由更高兴。  

拿起酒樽朝她嘴里,直接灌酒。  

等到起呛住咳嗽不止,再低头含吮上去,不至酒水洒出。  

主打的就是变态般的报复。  

主座上的虬髯大汉,见到不由皱眉。  

想到时下黄巾军,建立新朝无望,又数回被汉军击败,都转变成这般纵欲享乐,淫掳妇人的恶贼,到处败坏军纪。  

要不是怕强拿下这群人,导致内部生乱,他早就按耐不住了。  

如此作为,较之起兵前,与家乡肆意妄为夺农户妻女的豪族子弟,有何区别?  

眼下所过之处,遇到豪族庄园,无不攻破。  

只为抢夺钱粮与妙龄女子。  

就连豪族的奴婢与徒附的百姓也不放过。  

毫无军纪可言。  

管亥看在眼里,好几次想下令抓住一些渠帅以正军法,可惜他只是众人联合推举的总头领。  

不能说一不二,一言而定。  

上回就是因为这两撇胡贼汉将北海一豪族庄园及其毗邻百姓,无论男女老幼尽数屠戮。  

引得管亥动怒不已,直接下令捉拿。  

瞬间导致黄巾内部分为两派,其中大多数,竟然都站在贼汉那边,任由管亥怒斥:“你们难道忘记,当初大贤良师为什么带领众人,起兵反抗汉廷。  

就是耕者失其田,不去为奴婢卖儿卖女依附豪强,就无法活下去!”  

“你们诛杀豪族,我不过问。但为何要向活不下去才徒附豪强的百姓举刀?”  

管亥怒不可遏,切齿愤盈指着众多渠帅怒骂道。  

从那时起,这群人才有些收敛。  

可没好多久,恶疾又再度复发,其中两撇胡贼汉,更让他心中厌恶。  

见他又在欺辱人妇,管亥不满的怒拍案台,营盘里瞬息鸦雀无声。  

不少人戏弄着妇人女子,被这一吓,勃然作色地抬头。  

管亥懒得解释。  

对站还他这边的几位渠帅,担忧道:“临济在半月前,就音讯全无。听说平原刘备请了袁绍与公孙瓒的援军,在围攻临济城。  

可又有传言袁绍和公孙瓒己然决裂,众多消息真真假假,实在难辨。  

但不管怎么说,乐安绝对有汉军重军在此,不然也不会求援间断。”  

见几人同样面色凝重。  

管亥又道:“眼下军队臃肿,抢夺数郡的钱财,都堆积在各自军中,生怕被别人盗去,享乐之心遍地都是,士卒且多数厌战。”  

“我巡视军中,见许多人席下铺满缗钱枕睡,就怕熟睡后被袍泽偷去,斗殴而毙者频发。”  

说到这里,管亥低语道:“不瞒你们说,我真不想回乐安,眼见昔日顺应天命,敢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黄巾军,竟堕落成这样。”  

“心里总有股忧虑,若非担忧腹背受敌,我便打算攻下北海后,转道去兖州。”  

管亥不再隐瞒,他之前的想法。  

见黄巾越卷越大,军中堆积的钱粮无数,其他人都很乐观。  

但先不说多数人,宁肯携带赤金,也不愿多带军粮。  

粮食只能慢慢随军转运。  

无疑又加重了消耗,再有还需养携家带口的眷属,随着裹挟进来的百姓越多。  

看似堆积如山的粮食,实际消耗极快。  

从青州民变到现在,几十万人已有一年多没有耕地了,都是在吃蓄存的粮食。  

问题是还能吃多久?  

如果不赶紧耕地,明年吃什么?  

往后吃什么…  

没有人去考虑。  

都想着,这抢完就去那抢,可万一在途中粮食耗光了怎么办。  

或者被汉军焚烧,难道几十万人坐等饿死不成?  

因此当务之急,不是席卷各地,而是找个地方能安心耕田,然后再做打算。  

现今滥杀,导致百姓也不愿意加入黄巾。  

听闻黄巾到来,争相逃命。  

管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几位渠帅,也被管亥的具自陈道镇住,不知所措,下意识问道:“能为之奈何?”  

管亥见营帐内人多嘴杂,遂起身出去,几位渠帅相互对视眼,轻微点头。  

也跟着走出去。  

可等路过两撇胡渠帅时,只见他对管亥轻蔑冷笑。  

被把玩许久的妇人衣裳掀开,胸前白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