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个小目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将诬告的西门氏下狱后。  

刘备找来县衙掾属,再度钩稽核对了赋收,和粮草进库的情况。  

这些从本地豪族辟来的长吏,经过刘备调教,比原先用的更顺手。  

平原最有名的豪族,当数中山靖王之后的青州刘氏,以及乙氏。  

言氏、荣氏两家因较前者弱小,和刘备合作以来,在钱财方面收益颇大,对刘备几乎言听事从,家族子弟出仕最多当数他们。  

刘氏与乙氏,跟刘备也是同休共戚。  

在盐糖利润驱使下,平原各县豪强连成一片,将货物贩卖到各州郡。  

与刘备不和者,早已被淘汰出局。  

来了青州这三年,奉行的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团结百姓、团结游侠、团结愿意向他靠拢的豪强。  

以天下多数人之所顺,攻少数人,故有不战,战则胜矣。  

把这一套坚持下去,那些注重门第出身的士人,到最后也会不得不依附刘备。  

好歹前世做过几年志愿者,怎样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还是懂得些的。  

幸好早来段时间。  

趁着天下还没有大乱,赶紧扎牢根基。  

不然这辈子前半生,又要颠沛流离。  

他刚来时,要不是有关羽和张飞兄弟般的照顾,有心挺过去,恐怕早已病死。  

刘备心有感恩,遂直接与关张二人,结义成兄弟。  

虽然不是在桃园,但也是在一片园林间,算弥补了某种缺失的遗憾。  

毕竟历史上两人始终不离不弃,真心实意的跟随刘备。  

无论外人如何利诱,都不动摇。  

想到与二弟、三弟的情分,刘备心中感慨万千。  

在连年战乱的时代,唯有和兄弟抱团取暖,才能活下去。  

或心有触动。  

此刻,县衙外先是咴咴马鸣声,接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院外一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威风凛凛的大汉脚步疾如旋踵。  

身长八尺燕颔虎须的大汉,跟在身后也甚为激动。  

一路快步至县衙大堂。  

刘备放下褐色笔刀,抬头笑问道:“云长,益德何故急迫?”  

谁知关羽蓦然跪于地上,刘备忙将他托起。  

再望去,关羽已泪流满面,紧拉住刘备的手:“大哥…”泣不成声。  

刘备疑惑道:“云长,这是为何?”  

“羽自亡命涿郡以来,和妻子失散多年,未曾想大哥竟找到我妻儿,恩德如山,难以言说。”  

刘备恍然大悟,还以为关羽又一怒,斩了太守遂来谢罪,暗将心放下。  

笑道:“云长,你我乃兄弟,此理所应当,毋须谢字。”  

“大哥…”  

“云长!”  

“好了,两位兄长何须见外,生了兄弟情分。”  

旁边的张飞终于看不下去,挠头帻道:“二哥要谢,不如请大哥一醉方休,小弟来斟酒,让你们喝个痛快!”  

刘备顺着话头,看向张飞,笑了道:“益德近来兵略大有长进,假道伐虢用得不差。”  

张飞摸着晒得黝黑的脸,强解释道:“大哥,我早已戒酒,你可冤枉我了,平日在军营滴酒不沾,除了高兴的日子,我在家连酒樽都不碰,二哥知道的。”  

关羽拆台道:“益德不可胡言,我可没看到,你在家不喝酒!”  

刘备与关羽相觑,一同仰天长笑。  

张飞醉酒容易鞭打士卒,刘备几番劝说也无用。  

最后只能关禁闭,强行让他在军中戒酒。  

顽笑过后,刘备拉着关羽,张飞同席而坐。  

问道:“军中疫病处理妥当否?”  

关羽笑说道:“大哥放心,医者到营中写下几道良方,士卒袍泽们喝过汤药,皆缓解了许多,个别好的快的,已经可以下床行走了。”  

“那就好。”刘备也略微放心。  

对于这个时代的任何风寒症状,都不能有丝毫大意。  

严重的沉疴顽症,或许他没办法,但一些小病小症,根据以前自己保留的某手册,结合常见的草药还是有医治法子的。  

刘备算了下自己的班底,将有关羽、张飞、赵云,牵招和简雍,坐拥两县之地。  

还有收服的本地游侠首领刘和,以及其他乡里游侠的依附。  

目前麾下两曲,共计战兵五百四十人,关羽,张飞任两曲军侯。  

赵云为斥候屯长,骑兵百三十余人,有哨骑、候骑。  

前者选最快的马匹,负责侦察敌情,探查地形地貌、饮用水源、路径等事宜,为轻骑着甲,优势在于高效快速。  

后者对于负重耐力要求更强,铁铠更为厚重,又以联缀皮革为披膊护项之属,专用来厮杀骑兵与辅兵。  

牵招说他收揽人心,倒没说错。  

做不到司马家偷养死士三千,但招揽百人还是可以做到的。  

要不是平原县乃郡首所在,还敢更明目张胆。  

当今朝廷对于各地统治权威丧失,官吏对于董氏朝廷的调令。  

变成有利尊天子,无利不奉诏。  

自董卓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已然成为现实。  

说实话,他对东汉朝廷并没有什么很强的好感。  

况且由于光武帝刘秀,接纳投降的豪族太快,导致原本的豪强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几任皇帝之后,又从豪族中诞生了士族。  

士人把持了为官的推荐名额,势力变得更庞大。  

外加对胡人的不断内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