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继承真龙(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情舒爽至极。  

「厉害,厉害!」  

李星北等人见状,也都为李昊感到高兴,露出笑意。  

其他庶出子弟看到他们谈笑的模样,脸色微变,又惊又怒又气,更多的是嫉妒。  

陆续有人上台,想要挫挫这位嫡系天骄的威风,但都被李昊轻松击败。  

「好强,七岁就败尽同族,继魂境无敌!」  

「这就是嫡系吗,传说之姿!」  

演武场内众人都是震撼,深深记住了那孩童的身姿。  

李昊见展现也差不多了,便转身跳下了擂台。  

「哥哥厉害。」  

李红妆不知从哪摘来一朵小红花,递给李昊:「给哥哥。」  

李昊笑了笑,将小红花反手别在她头发上:  

「自己戴去玩儿。」  

随后看了眼李天宗夫妇,见二人都对自己投来满意中夹杂着惊喜的笑意,心情也感到几分舒适。  

他笑了笑,随后便坐在台阶上,想了想,继续加速。  

李昊在殁河的进展速度极快。  

在清醒时琢磨艺技,跳跃绝大多数的日常生活,只在偶尔的关键处停留。  

自七岁展露非凡实力后,李昊在神将府的名声早已传开,谈论起青莲院,便必会谈论到李昊这位最小的少爷。  

让人议论最多的,却是这位少爷除练功外,平日还有诸多稀奇古怪的爱好。  

有人看到他经常钻到厨房里,跟厨子捣鼓学做菜,还有的看到他在院里弹琴作画,仿佛世家纨絝儿郎,极其特别,浑身都似朦胧上一层神秘色彩,让人忍不住想探究。  

这一次继魂,李昊依然是以天地继魂。  

他浑身筋骨如神铁,力量强悍,承受天地继魂时的力量灌输,比原先更轻松了些。  

李天宗想带李昊去宗祠继魂,得知李昊已经继魂,并且是以天地继魂后,感到震惊和大喜。  

从李家古老的武道文献中记载,他知晓天地继魂意味着什麽,这是堪比古圣的资质!  

「好好好,不愧是我儿!」  

「你将超越先祖!」  

李天宗对李昊极为喜爱。  

李昊将三段雕刻道所雕刻出的两尊小人,递给这位父亲。  

一男一女。  

李天宗看到,小人雕刻的栩栩如生,他不怒反笑,道:「你还在这上面花心思了啊,雕的真不错,我儿聪慧。」  

「你这孩子,花了不少心思吧?」  

陈贺芳收到这份礼物,也是满脸高兴,但随即又是一脸心疼地道:  

「爹娘知道你孝顺,但你要把心思多用在武道上,别让这些事消磨了你的时光。」  

「嗯。」李昊点头。  

李天宗笑着摆手道:「好啦好啦,小十一片心意,你就别说这些煞风景的话了。」  

陈贺芳心想也是,抚摸着雕刻小人,眉间也是喜笑颜开。  

李昊见气氛融洽,藉机道:「爹,能让我去看看府里囚禁的妖王麽,我想雕刻一只妖王。」  

「雕刻妖王?」  

李天宗有些意外,诧异道:「你这麽喜欢雕刻?」  

「也不是,我只是单纯想看看妖王。」  

李昊昧着心说道。  

李天宗想了想道:「也不是不行,但伱现在实力还不够,至少等你达到十五里境,我才能让你去看,否则妖王一个眼神,你都承受不住。」  

「一言为定!」  

李昊不禁喜色道。  

有妖王的话,他雕刻道跟画道都能急速提升。  

「为父何时骗过你。」李天宗大笑道。  

时间飞逝。  

在八岁时,李昊烹饪入心,御道打破三段瓶颈,他用艺技点再次将其一口气加到6段,修为暴增。  

他糅合诸多辟脉法,使浑身大脉开辟的数量再次提升。  

又在听雨楼里收录诸多炼神法和御物法,修为接连突破,冲过神游境,踏入十五里境。  

八岁,十五里境。  

在演武场的弟子考核中,李昊再次展露惊人实力,轻松战胜诸多李家弟子。  

李君夜苦修一年,跟李昊较量切磋,却发现差距更大了。  

李天罡也是不服,再次挑战,同样被一招击败。  

年龄较长的老三李剑明也按耐不住下场了,施展出御物之力,但被李昊同样以更磅礴的御物力量反制,将其击败。  

自此,暴露出十五里境修为,再次名震神将府,传遍龙城。  

如此惊人的修炼速度,也让李天宗夫妇俩都是又惊又喜,乐得合不拢嘴。  

而这一年的青莲院大饭,是李昊亲自下厨操办。  

恰好他跳跃的时间点,是大饭时刻,便提出此意,得到李天宗的应允。  

「好手艺!」  

「小十厨艺当真不错,我看比起那些大酒楼里的名厨,也是丝毫不差了。」  

「啧啧,我儿当真是文武双全,样样精通。」  

「我李天宗何德何能,能得此子…」  

饭桌上,李天宗罕见的微醺了,说话也有些大舌头起来。  

陈贺芳闻言白了他一眼,道:「小十虽优秀,但其他孩儿也不差,你可不能光夸小十。」  

「这当然,都是我的好儿子。」李天宗大笑道。  

陈贺芳看向其他儿郎,嫣然微笑,语气轻柔道:「你们无需跟小十比,你们都有自己的光彩,娘能够看得到。」  

其他儿郎眼神晃动,都有些被感动到,老大李星北笑道:「我们才不会嫉妒老十,老十越优秀,我们越开心。」  

「没错,老十修炼这麽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