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名震天机(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74章名震天机(第四更)  

「行。」  

对这传闻中的奇石,李昊也有些好奇。  

二人的交谈,众人都听到了,等陆春生带着李昊向前时,众多弟子都下意识避让开来,眼中尽是好奇。  

天影碑的规则,跟修为无关,主要看的是悟性。  

而眼前的少年名震天下,修行速度千年第一,他们也想见识下,对方的悟性跟他们相比,差距能有多大。  

有时修行快,并不意味着就悟性高。  

毕竟天人境下,只要资源到位,就能快速提升。  

若是不考虑根基问题的话,甚至能大量嗑药,一日千里。  

而踏入天人境,除了看悟性外,还多少沾点运气。  

有的人观一次落叶,掬一捧水,就悄然顿悟了。  

有的人纵马天下,挑战各大门派,浑身伤痕累累,却止步于那道天门前。  

「这一百道天影碑,记录我天机楼千百年来,所有弟子的功法境界。」  

陆春生微笑说道:「当你施展的功法,超出碑中留影的层次,天影碑的道韵就会自动将你的功法层次,留在碑中,将原先的残影替代,这就是天碑留影。」  

李昊点头,这些他都知晓。  

只是闻名不如见面,靠近这漆黑的石碑时,李昊就隐隐感受到,上面覆盖着浓郁的天地能量,以及玄妙不可捉摸的一丝韵味。  

「我楼中弟子,每道碑只能观影十次,若十次不能留影,将不得再次观碑。」  

陆春生含笑道:「观碑的次数,以及是否能留影,便是衡量资质悟性了。」  

「有趣。」  

李昊说道。  

陆春生见李昊意动,嘴角勾起,他知道天才都抵挡不住这种较量。  

「少将军,以你的资质和剑术,我建议你可以选择那道天影碑。」  

陆春生给李昊指向一道不远处的天影碑。  

众人望去,都是低声议论起来。  

「是孔师兄十年前留下的那道天影碑。」  

「那天影碑的难度排到82序列,上来就要挑战这麽难的吗?」  

「对咱们来说是难,对人家可未必,我觉得他三次之内,必定能留影成功!」  

「三次?这不好说,我觉得五次应该差不多,毕竟他能够镇压天下宗师,天资悟性,绝非我等能比。」  

众人窃窃私语,都有些期待地看着李昊。  

人群中,汤芷兮也是凝目眺望,那道82序列的孔师兄天影碑,比她刚打破的这道93序列的天影碑更难。  

眼前的少年,三次就能办到吗?  

她嘴角微微抿住,眼眸凝视在那少年身上。  

「行。」  

李昊看了眼,走到那道天影碑前。  

仔细瞧了瞧,随着陆春生的传音教导,李昊将手掌贴合在天影碑上,随后释放出气息。  

很快,天影碑似乎被激活一样,上面浮现出流光神采。  

与此同时,一道身影矗立于碑中,是个青年,手持长剑,蓦然劈砍过来。  

但这青年只是留影,不具备攻击,此刻劈砍挥舞之下,施展出一道凌厉的剑招。  

想要在碑上留影,则需要留下对方同样的剑招,并且施展得更为精妙,才能留影。  

若是换做别的剑术,就不行了,因此,曾经有无数人来藉此考验资质悟性。  

很快,青年演练完。  

李昊在其演练到半途时,就收到面板提示,将其所演练的剑术收录。  

「这里居然还能收录剑法,而且似乎不是天机楼里的剑法…」  

李昊眼眸有些明亮起来。  

这岂不是意味着,这上百道天影碑,就是上百本功法?!  

这时,天影碑上的青年,演练完身影便暗淡消失。  

李昊也回过神来,他吸收着面板中传递来的众多讯息,看着上面多出的一道推演到圆满的《揽月万花剑术》,以及后面的《真态》层次,再回味了一遍刚刚这青年所施展的剑招。  

似乎只是完美层次。  

这是一门上品剑术。  

十次观影,要将其参悟,并修炼到完美层次,确实是极其考验悟性,其难度不亚于只读书一年,就科举考中进士。  

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观碑,死记硬背,将留影的剑招全都记下,然后自己反覆修炼,一年半载后,再去挑战。  

如此反覆。  

十次观碑,其周期可能是十几年。  

「留影消失了,不知道他入门没?」  

「入门不难,我都行,一次观碑还不能入门,那还算什麽天才?」  

「没错,不过孔师兄的剑法是完美层次,境界越高,越难看出痕迹,很难模仿,修炼难度更大。」  

众人低声议论。  

李昊四处张望片刻,看到远处有棵树,抬手招来一根枯枝。  

随后,他手里枯枝一甩,揽月万花剑施展而出。  

似有明月浮现,被他手里的剑光揽起,周围无数的剑气,如一朵朵剑花,缤纷飘洒,但每朵剑花都带着凌冽的剑气,不可触碰。  

很快,一剑舞完。  

天影碑上光芒浮动,随后,漆黑的道碑中,竟浮现出李昊刚刚舞剑的身影。  

原先的那道青年留影,却是被覆盖,抹去。  

陆春生看得愣住,瞳孔微微收缩。  

他对李昊的了解深些,本想着期待李昊能两次观碑就能留影,如此既能保全李昊的天才名声,又能得到李昊的留影碑,没想到,对方只观碑一次就留影。  

而且,刚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