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很登对(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因为她联想到往后等胖丫嫁进来,正好给孙儿那画添上茄子豆角大倭瓜,就这么办。  

离开画室,逛完这些地方,对于岁数大的人来讲,就挺累了。  

长公主带着马老太,就坐在陆珉瑞院子里的知春亭说话。  

上茶的丫鬟,自然也换成了陆珉瑞的丫鬟。  

马老太真挺八卦的,在上茶时,听说来上茶的是大丫鬟,她还真留心瞧了瞧,心想:  

哪个是通房丫鬟呀?  

听说那高门大户里的大少爷,在没成家前,那都是有好几个通房姑娘能拿来练练手的,嘿嘿。  

得,快打住,这可真是年纪大了荤素不忌,咋能在这节骨眼寻思人家房里的事呢。  

不过,马老太也发现了,小将军院子里这大丫鬟长相,比对公主里院子里的差远了。  

只能算周正,看起来文文静静,再没什么亮点。  

而那边,长公主在抿了口热茶后,闲适的靠在椅子上忽然道:  

“你们和珉瑞也见过不少面,不知珉瑞在你们心里是个什么样。  

甭管以前是什么样,今日我领你逛了他的院子,外人不知,你却是知的。  

他在府里打铁,弄那炸响,给我都半夜吓醒过,或夏日在院子里推木头。  

说出去,外人一定会笑话。”  

马老太:“不不不,老寿星,民妇觉得没人能笑,”谁敢呀。  

长公主微摇了摇头道:  

“士农工商,他无论是身份上还是地位上,却喜好工匠那一套。  

说出去,外人是有理由存在微词的。  

可我从不怕被所谓的外人笑话,也不藏着掖着。  

你知晓是为何吗?”  

为啥呀,马老太适当的露出“等您解析”的表情。  

咱是来陪人闲唠嗑的,啥叫唠嗑?那得有来有往,表情动作就要跟上。  

果然,长公主立马接过话:  

“因为我不在意。像门当户对、士农工商,那些通通不介意。”  

门不当户不对,您老也无所谓?  

“瞧你,竟不信我。”  

“不是,老寿星,民妇就是很意外,没想到,有些事,您比俺一介民妇还想得开。”  

“因为相信,信我孙儿的眼光。  

他要是对我说,祖母,珉瑞看上位农家女,想娶进门。  

我就会真心说,这是我陆府大喜事,国公府正门敞开,八抬大轿迎进。  

进了我家门,任何人不得、不可,当然他们也没胆低看我孙媳,无论她曾经是什么身份。  

我会送她,曾是父皇所赠予本宫的全套头面佩戴。  

如若外面那些人有不敬之处,本宫孙媳可让那些不长眼的跪下行礼。”  

马老太惊讶的半张着嘴,公主,您想的也太远了。  

而且您说话这气势,就像是有真事发生似的,真想劝您,老小孩,小小孩,唠嗑怎么还自行脑补生气了呢,关键是您的将军孙子还没给您娶回农女孙媳呢。  

马老太也是在这一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公主就是公主,一句“本宫”出口,不怒自威。  

一天了,在国公府吃吃喝喝,之前只感觉公主真是好脾性。  

连秦嬷嬷也意外的一挑眉,今日会晤前,公主可没想过头面的事。  

看来,这是通过和宋家老太太的聊天,侧面打听出未来少夫人很多情况后,越聊越满意了。  

长公主气势一敛,又成了那位好说话的老太太。  

还拍了拍马老太的胳膊又含笑道:  

“刚我说,是相信我孙儿的眼光吧,门庭无论相差多大,我这里都同意。  

其实还有一点,也是今日与你聊的痛快,你之前也是有提过的。”  

马老太疑惑:恩?她今天说的可多了,哪句?  

“就是你说,在逃荒初始,你曾还惦记着往后手有余银,让你三儿家再进人,生个能传宗接代的小子。  

却在来了这里后,随着相处转变了想法。  

以及你那句,民间更看重男儿,以前认为生了丫头都是赔钱货。  

可是随着你出去见了世面,自己是妇人身,发现并不比男人家差,孙女们很是孝顺,就不再那么认为了。”  

这也是长公主真心愿意与马老太聊天的原因。  

她说:  

“这就叫,你只有经历过许多事后,人才会变的通透。  

如若没经历过那些事,你就不会如此想。  

诚然,我也是。  

这一生,年轻时失了一子。  

在这个年纪,白发人送黑发人,又失一子。  

如若没经历过这些事,或许我也不会说出,不在意身外的门第观念,不会说出,不在意旁人的看法。  

国公府,人丁稀少,只有珉瑞,我这个年纪,就希望他快乐足矣。”  

听的马老太频频点头,真有种和老姐姐聊天的感觉了。  

可不是?  

难怪小孙女说,经历是花钱买不到的,虽然有些经历根本就不想要,很糟心。  

恩?长公主发现马老太只顾感慨,不接话了。  

这不行啊,她的目的可不是这个。  

假装犯愁,重新起话头:“说起珉瑞亲事,我有时也和这普天下的祖母一样。虽说要守孝后才能成亲,但是定下姑娘家到准备是需要很久的,而孝期过后,我孙儿那年纪真是不小了。  

有时候我都想说他,你要真孝顺,就早些成家,祖母怕挺不住了。”  

“哎呦,老寿星,您身板我瞧着可比民妇结实着呐。别说那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