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女生文学)  

好些听话本子的人都问过俩问题:  

一,谁写的神话故事。  

二,谁做的沙盘车。  

店里的人,统一回答都是:俺三儿、俺三叔、俺娃他三叔。  

就是耿良问,谁做的那个推车。  

店里的人,也对他回答是宋福生。  

但是换成顺子问这俩问题,店里的人就不隐瞒了。  

顺子是谁?他代表小将军。  

小将军是谁?是他们很亲近的人,是大伙觉得可以分享辣椒、蛋糕,也可以告诉话本子是谁写的人。  

不用隐瞒。  

哪怕这本子是女孩子写的,带着歧义,但是大伙确定,小将军不会歧义的。  

所以,顺子今天溜溜达达的来瞧热闹,休息嘛,出来玩玩。  

他没把自个当外人,顺手就在二楼帮马老太收钱,帮着拿个盘子啥的,知晓马老太快过年还啥也没买呢,他说你去吧,我在这盯着,不会有事。  

大伙自然更是没把他当外人,亲切得很。  

午休之前让顺子和他们一起吃的饭,怕忙起来就没有时间垫肚了,给顺子做的辣汤,给添了两回米饭。  

顺子就知道的比谁都多,问什么,大伙就实话实说答什么,就差告诉家里存多少钱了。  

然后,眼下陆畔打听了,他就知晓了是宋茯苓写的话本子,做的沙盘车。  

还知道了宋茯苓为何要做沙盘车。  

答案怎么说呢,陆畔听完有种奇怪的感受。  

开头竟是为了让二楼别空着,才开始了这个玄幻故事的写作。  

写起来就忘我,一定要写好,当语言匮乏,讲不明白话,就干脆上做沙盘,说不好,就带演的,才有了这个大沙盘桌。  

听说,这个沙盘桌一文钱挣不来,只是一个摆给大家看的辅助品,却先花了不少银钱。  

顺子话痨似的八卦钱不钱的,陆畔倒没甚感觉。  

但是当他听说,耗时差不多大半个月之久才做成,还是在几十个像米寿的那样聪明娃的帮助下。  

有空就做,日日那么做,很费事儿。  

他就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受。  

陆畔说不清,小全子在旁边听师父讲完倒听懂了,心想:  

这不是和咱家少爷一样嘛,有点儿一根筋。  

你看看,刚少爷还对这店里的人说呢:“别忙,坐一会儿就走。”  

结果别人都走了,就他家少爷剩下了。  

抠人家那沙盘,恨不得给抠掉看看是什么做的。  

估计也是在等店里掌柜的归来,想要话本子吧。  

顺子在楼下也正在问宝珠:“老太太怎的还没回来?这是要买多少啊?”  

宝珠:不是你让奶奶放心去逛的嘛。  

和点心店只隔两条街上。  

只看马老太和田婆子俩人,肩上背一个大号包袱皮,两手也拎着兜子。  

一手包袱里装的是棉花,新棉花,满满登登的。  

用田婆子的原话就是:“我头回买棉花,得用手往下压,压实实的就怕放不下。”  

俩老太太另一手包袱里装的全是年底大甩卖的粗布。  

便宜喽嗖的,店家说多买,还能再给便宜五文钱。  

马老太当时大手一挥:“啥也别说了,再便宜十文钱,你剩的这些,我包了。”  

买这些干啥,俩老太太都合计完了。  

家里小子们多,冬季用这粗布里面放些棉,开春就直接用这单布缝手套,干活戴。  

要不然家里的小子们,搬木头运石头推车啥的,开春盖房子,手都磨坏了。尤其是福喜,手一个口子接一个口子的。  

至于身上背的,才是真正贵的。  

这俩老太太自个买完都唏嘘,“就这么一会的花销,快赶上以前十年二十年加在一起的了。”  

这话只有总结不到位的,一点儿没夸张。  

田婆子肩膀背的包裹里,是论身扯的面料,好几大块。  

有给她儿田喜发的深灰色的一整块,她儿媳是白兰灰色的,她大孙虎子一身深蓝,给孙女桃花扯的是到脚脖的裙子料子。  

田婆子给孙女扯了一大块草绿色的料子,衣裳没给买。  

上回顺子给的几包衣服里,有小丫鬟给的那种缎子袄面,套在棉袄外面穿。斜盘扣,藕粉色,挺带劲儿,桃花分得一件一直没舍得上身,正好过年穿。  

田婆子高兴的是,姑娘家的裙子百褶样式到脚脖好看,可是咱家以前困难,还百褶啥呀,那不费布料嘛。这回妥了,终于给孙女也能做那样的了,好看的很。  

然后给她自己买了两块布,一件做里衣,一件大酱色的外衣料子。  

本来她不想给自己买了,寻思自个一把岁数,这张老脸老么卡尺眼的,穿啥不是穿,让马老太给她说了。  

“你不给自个买,是想要我大闺女那快料子?”  

“那哪能,俺是特意给银凤买得。”  

“我看你就是。你个长辈都没穿新,她不得留下料子给你做?你到底想不想要我大闺女穿件新衣裳啦。”  

“中了中了,我买。”  

“这就对喽,别干那些让儿女为难的事儿,你就是好意,想省下银钱多贴补家里,可也得寻思寻思,你这样,让儿女怎好意思穿新衣,兜里又不是没钱。你看,我就不一样啦。”  

马老太那个肩膀背的大包袱皮里,给自个扯了一套半新料子。一块料子是做长衣裳,还有两块,一块深色留着做裤子,来回赶个牛车上下车也方便,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