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 洛基的猜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洛基并没有骑马。  

此时哈什的马帮中已经拥有足够多的人手运送这一百多车货物,因此,他依旧坐在耧车中,坐在那神秘“魂祭品”的对面。  

他能看出这此番出城之后,女童的神情莫名开始有些紧张。  

她似乎有意的在闪躲什么,将整个身躯蜷缩在角落之中。  

“你在怕什么?”  

“是在恐惧即将到来的冥河祭祀吗?”  

女童瞪着一双大眼,懵懂的望向他。  

她依旧听不懂洛基口中的任何语言,也无法接受到任何他所传递出的情绪。  

洛基这会儿才意识到,自从自己进入孟菲斯城以后,他忙于会见默格温和薛妃,似乎还没有来得及仔细观察这名女童。  

根据薛妃提供的情报,隐藏在大唐内部的光照会成员非常重视这名东陆女童。  

他们在明知法家上位的情况下,依旧冒着被杀头的风险,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就是为了想要将这名女童运回北大陆。  

不可否认的是...法家政客们真切的贯彻了他们“对待人民,如同对待牲畜”的理论,就连对待自己的下属也是一样。  

薛妃“唐使”的身份看似尊贵,其实她本质上依旧是一个可以被随时抛弃的弃子。  

光照会如同一只遮天巨手隐藏在人类文明的皮肤之下,他们专门从人类上层贵族和精锐战力中发展成员。  

光照会成员可并不是傻子。  

在东大陆的一整条潜伏线路中的所有暗桩全部死亡,“魂祭品”被劫走的关口,一名年轻的“唐使”忽然向自己的组织投诚......  

这件事无论怎么看,都有巨大的风险隐藏其中。  

但是站在光照会的角度想....  

何乐而不为呢?  

用这个纳投名状的新人,为自己完成运送“魂祭品”的任务,只要在收货的时候除掉她好了。  

这就像是河里的游鱼愉快的吃下香饵,随后跳出水面打了个饱隔一样快乐。  

整件行动中,法家政客是安全的。他们只不过是用一枚弃子做一次勇敢的尝试。  

成功固然好,失败了也完全无所谓。  

光照会同样是安全的。  

“魂祭品”本来已经丢了,现在竟然有个傻子要为自己夺回来,并且送回冥河祭祀手中。  

这种好事发生的概率和中彩票差不多。  

最危险的人是身为鱼饵的薛妃。  

但不知道这学派到底用了什么本事,能让她为组织奉献一切,慷慨赴死。  

这趟旅程,必然不会有自己想象中的那般顺利。  

另一方面....  

懵懂女童的体内必然隐藏着更多暂时还无法被凡人理解的秘密。  

如果说古埃及传说中所记载的寓言都是真实存在的...人死了之后神魂不灭,如同电子线路中的原件一样,以某种暂时还无法被人类解释的方式进入冥界。  

如果说进入冥界之后,经过某种运转仪式他们的神魂会重新返回人世。  

那么从这个女童的出身,以及所有表现来看...首先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她体内的灵魂必有问题!  

否则这无法解释她开口说出的一嘴神秘语言,以及能够书写一手娴熟的象形文字。  

暂且不提女童出生的时候,东土大唐已经不复万邦朝拜的盛况。  

就算出生在网络连同全世界的21世纪...一个寻常农户家庭的女童能够做出这等表现,也不能称之为正常!  

一个大有问题的灵魂,洛基对此并不陌生。因为他就是携带着上一世的完整记忆穿越而来的!他在刚刚学会在地面爬行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思考很多这个位面中的老年人都难以理解的问题。  

但他可没有女童此时所表现的如此混乱。  

这女童非但有明显脑域缺陷的特征,就连书写,也只会把“治疗我”三个字反过来倒过去的书写上百遍。这种感觉就像是每多写出一遍,她获得治疗的概率就会增加一样。  

这已经超脱了智力问题,而是野兽都会具有的“认知障碍”。  

人类族群的潜意识认知是非常强大的,很多躯体使用,与世界客观规律的基础认知对于人类来说根本不用多学。  

比如当1岁的幼童发现自己的右手能够握住一颗鸡蛋。他们根本不用研究自己的左手,就立刻会同时使用左手进行抓取。  

发现自己的双腿能够让身躯直立,他们并不需要过多学习如何走路。  

但能够保持平衡后,立刻可以进行攀爬与奔跑。  

关于重复性的基础认知也是如此。  

不要说人类,就算小狗在吼叫三声过后发现人类对他们视而不见也会放弃尝试。  

而这名女童却不知疲倦的写了十几张草纸。  

如果不是洛基将纸笔夺走,她还会写下更多。  

屏气凝神,洛基仔细回想起默格温在女童的后背上发现的那个复杂的法阵。这同样不是她的生父生母能够搞出来的东西。  

可以预料到,这女童从出生不久后就落入了光照会的手中。他们在女童的后背上画下这个复杂的法印,有没有可能...是为了封印它体内的灵魂?  

在穿越之前,互联网上有曾经有人发出过提问。  

如果一个强壮的灵魂,穿越到了一个天生脑部拥有巨大缺陷的身体中...他会发生什么?  

这就像是一个老旧的晶体管电脑中装入了一个未来数百年后的强大软件。  

或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