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山河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名手持龙头杖的老者缓缓走出。老者身体佝偻,精神却十分矍铄,正是周云墨的太叔公。  

这些年来,他早已习惯最后一个出场。  

“老夫今年一百零三岁,快要入土的人呐,还要出来解决你们这些个孩子的事情。”  

太叔公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分。  

昨夜太叔公与周云墨深谈之后,便使人联系了石天涯。  

石天涯不敢怠慢,于是两人约好在城主府相见。  

这才有了眼前这一幕。  

“天涯啊,记得你小时候就天赋不凡,老夫一直都很看好你,怎么如今这点事情都处理不好呢?”  

石天涯显然对这位老人的行事风格深有体会,忙故作惶恐之态,道:“天涯没有管教好后辈,愧对义兄,让叔公劳心了。”  

太叔公点点头,道:“我虽老朽,脑子却没有糊涂,今天你们便听老头子唠叨几句。”  

“云墨这孩子虽不成器,但是心性不坏,不过事已至此,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你们这般胡闹,是准备如何收场?”  

“天涯你来说说看,是不是打算废了周云墨,由你来当这个城主?”  

“天涯不敢!”石天涯恭敬道。  

“你是黑石城第一高手,你都不敢当城主,谁又能当?难道让我老头子来当这个城主?还是让你们这些个小朋友?”  

太叔公目光扫过众人。  

石天涯微笑不语。  

石伯符镇定自若,仿佛正在认真聆听长辈的教诲。  

孙玉龙则握紧拳头,似笑非笑,不表现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他虽对城主之位势在必得,但此时不宜出头,因此选择了沉默以对。  

太叔公见众人无话可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顿了顿,缓缓道:“数百年来,黑石城都是周家的领地,也有过多代城主。而历代城主的产生,无非是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便是由现任城主指定继承人,实际上在大部分时候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然今时情况特殊,现任城主周云墨年纪尚轻,身体也没什么毛病。再说如果由他来指定继承人,你们想必也不服。”  

众人皆点头,表示太叔公所言极是,我们确实不服。  

“第二种方式就是像你们现在这样,使用武力争夺城主之位。谁打赢了,把其他不服的人杀掉,赢的人自然便是城主。这种方式虽然野蛮,往往给黑石城带来极大的破坏,但却也算常见。黑石城历代城主中,约有二成是用这种方式产生的。”  

“你们刚才刀剑交加,是在采用这种方式争夺城主吗?”太叔公看着众人问道。  

众人皆不敢答话。  

石天涯抱拳道:“孩子们年轻气盛,不知轻重,让叔公见笑了。”  

太叔公点点头,继续道:“这第三种方式,便是问鼎!”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震。  

今日到场的宾客,皆是黑石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对于黑石城的历史也皆有所了解。  

传闻周家有一鼎,名为山河鼎。  

山河鼎乃周家先祖所留法宝,据说可沟通天地万物,通晓世间一切。  

历史上,每当周家遭遇重大危机,或是面临难以决断之事,便会举行问鼎仪式,借助山河鼎的力量,以寻求解决之道,确保家族的绵延不绝。  

所谓问鼎,就是举行巨大的祭祀仪式,通过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巫术,唤醒山河鼎的器灵,再由山河之灵沟通天地万物,决定黑石城的未来命运。  

山河之灵一旦作出选择,则如同神明指引,若有人违背此意,也将受到天地惩罚。  

黑石城民众信奉天地,对山河鼎极为崇敬和依赖。他们相信只要能够召唤出山河之灵,便可逢凶化吉,保黑石城无虞。  

听闻太叔公之言,众人并未立即答应,而是纷纷考量其中的利害得失。  

周云墨和林若雪正在归来的路上。  

当周云墨说出昨夜与太叔公商议的结果时,林若雪十分不解。  

“让山河之灵来决定城主的归属,便可将焦点从你身上转移到问鼎大典的比试上,你虽因此保得一命,却也失去了城主之位。”  

“这个城主,我打算一直当下去。”周云墨解释道。  

他欲通过一战来决出城主归属,是因为…他并不会其他的办法。  

“若你今日不回城主府,那么这一招也算高明,可你偏偏选择回去发难,岂不是再次将自己推向风口浪尖吗?”林若雪仍然不解。  

“另外一些事情也只能我来解决。”周云墨道。  

“比如?”林若雪发出疑问。  

“城外的狼盗。”周云墨解释道。  

这几日,他频繁走访于金宅之间,辗转于众人之侧,凭借多方描述与自身感知推算城中情况,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不出一月,黑石城必定沦陷。  

没有人真正在抵御狼盗。  

而城外的狼盗甚至算不上是真正的危机,因为迷雾背后有着太多未知的秘密。  

但狼盗问题无疑是当务之急,倘若要在一个月后重夺城主之位,他必须顺带解决狼盗的威胁。  

而要解决这些,他必须掌握一定的力量。  

林若雪忽然道:“对了,你觉得山河之灵有没有可能力排众议,反对废除城主?”  

周云墨摇头。  

林若雪笑道:“你也知道自己品行不端啊。”  

“山河鼎未必知晓一切。”周云墨解释道。  

老城主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