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山雨欲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夜风微凉,蝉鸣阵阵。  

周云墨很快入睡。  

他不再梦回道藏阁,也没有想起凌霄公子或月瑶仙子。  

因为已不需要。  

这一世的修行之路已经开启,那么在未来的时间长河里,该遇见的都将会遇见,回忆也便成了多余。  

至于明日即将来临的风波,不过是漫长修行岁月中的一段小插曲罢了。  

次日,天未亮,周云墨与林若雪已悄然出了城主府。  

春夏之交,万物复苏,空气中充满着一股青草特有的清新气息,不时还能听到鸟儿发出的清脆鸣叫声。  

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黑石城,街道也渐渐有了人气。  

一名身着华丽锦袍的清瘦男子,骑着高头大马,悠然穿行于大街之上。  

他腰间挂着一把长剑,一看便是名家高手。他神色平和,不带半点傲气,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显得从容自信。  

他身后跟着两名老者和数名护卫。那两名老者须眉皆白,面色红润,宛如童颜,目光柔和而深邃,一看便是修为高深之人。  

然而他们望向那清瘦男子时,却又隐隐透出几分敬畏之色。  

街上行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快看,骑在马上的正是石家大公子石伯符,他文武全才,平易近人,可是咱黑石城一等一的修行天才!”  

“我听说,在这片强者如林的大陆上,整座黑石城,唯有石家二公子能与那些真正的天才一较高下。石家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可是,生子当如石二公子。”  

“你懂什么?石大公子只是深藏不露,有人曾亲眼看见他身上散发出古老的威压,或许已觉醒了石家血脉中最为深邃、最为强大的石灵契约!”  

“我听说,石大公子今日是要前往城主府,为受害的黑石城百姓讨回公道!若是由他来当城主,那才是咱们老百姓的福气啊!”  

不知谁冷冷说了一句:“今日,石大公子是去杀人的!”  

城主府门前,一个身材魁梧,手持长枪的大汉凛然立于门前。  

万宝楼的荣掌柜,还有数位黑石城颇具名望的人物一大早就来到这里,却被他堵在了门外。  

“没有城主的允许,谁都不能进去!”赵虎冷冷道。  

赵虎身后站着数十名将士,个个神情肃穆,修为高深,皆是黑石军中的精英。  

荣掌柜等人虽心中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就在此时,一个阴柔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赵将军别来无恙!”  

赵虎抬头望去,只见一名头戴金色高冠、手持金色棍子的瘦削男子缓缓走来。  

金色棍子长五尺三寸,通体闪烁着淡淡金光,棍头隐隐有雷电缠绕,正是黑鹰营营长孙玉龙的招牌武器——黄金棍!  

赵虎吸了一口凉气,心知若是此人,自己无论如何也对付不了。  

城主府外剑拔弩张之际,金家大宅地下却如古井一般平静。  

周云墨正在吸收法阵上的空间之力。  

他盘膝而坐,双目微闭,进入了一种玄妙的状态,全身笼罩着一层朦胧的光华。  

他两世为人,修行对他而言,既如家常便饭般寻常,又多了那一份隐忍十六年之后初试啼声的新鲜体验。  

他心想,倘若今日无法迈入人境,便不回城主府。若连自保都无法做到,回去也只不过是个摆设罢了。  

随着时间流逝,蓝色光幕上的能量波动渐渐减弱。  

他突然睁开了双眼。  

他有些好奇。  

他的右手臂上出现了一条透明的脉络,正是灵脉的雏形。  

修行者一旦迈入人境,灵根上便会生出一条灵脉。借用灵脉,便可驾驭更为强大的法术。  

剑道修行者生出的是剑灵脉。  

刀道修行者生出的是刀灵脉。  

水系修行者生出的是水灵脉。  

火系修行者生出的是火灵脉。  

灵脉的品阶和数量代表了修行者的道法造诣,体内的灵脉品阶越高,数量越多,其拥有的力量便越强!  

柳天豪体内仅有一条二阶剑灵脉,连未曾修行的周云墨都打不过,而林若雪修有三条灵脉,主修的剑灵脉已达四阶,战斗力自然要强得多。  

传说灵脉品阶最高可达十阶,但也仅是存在于传说之中。仙人以下,七阶灵脉已是极限,至于七阶以上的灵脉,哪怕在仙人中也是极为罕见。  

又过了半个时辰。  

蓝色光幕变得更为黯淡,而且变淡的速度在加快。  

周云墨微微颔首,心想“无极化道大法”似乎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玄妙。  

他吸收道法之力的速度正在变快,这得益于“无极化道大法”对经脉的悄然改造。这种改造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经脉强化,而是对经脉的深层次重塑,使其能够容纳更多的道法之力。  

要知道,经脉中道法之力的流速越快,所施展的法术威力就越强,而此刻周云墨已能感知到经脉扩流的效果,倘若继续修炼下去,经脉的强度势必会达到一个极为恐怖的地步,到那时,他发出的一个普通法术,威力将是常人的十倍甚至百倍!  

经书上说,重塑经脉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让经脉适应不同道法之力的流转。  

因为“无极化道大法”可无差别控制三千道法!  

这是另一件周云墨之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  

他通读三千道藏,深知每种修行功法都有独特的运行规则,比如林若雪所修的五行剑法,便是专门为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