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人体排雷(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样在我的视线里勾勒出了一幅山水画——密密麻麻的丛林,山脚下潺潺作响的小溪,随风起伏的草丛,还有投下一片片鱼鳞似的月光……还真是一幅富有诗意的风景,只是我却知道,一个小时后这里就会充满了战火、鲜血和死亡

“报告营长发现目标”这时对讲机里传来李水‘波’的声音:“七点钟位置,六百米”

顺着家乡人的指示的方向望去,只见草丛中隐隐有几个黑影在蠕动着,他们的动作虽然很小,但还是逃不脱我们的眼睛。

接着很快又有‘射’击小组的成员报告:“八点钟位置,七百米”

“五点钟位置,六百米……”

……

“不要开枪,不要开枪”观察了一会儿我赶忙朝对讲机下令道:“那些是我军的工兵部队,他们正在为我们的冲锋扫清障碍”

“唔原来是工兵部队的同志”

“害我吓了一跳,我还以为是敌人呢……”

……

对讲机里传来了战士们如释重负的声音。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工兵部队是先我们一步进入潜伏地区排雷的,张团长虽然有提到过工兵部队会为我们排雷,可是他根本就没有说过工兵部队会先我们一步进入潜伏区……

这就是我军作战的特点啊各部队之间的协同和信息‘交’换很差,虽说按命令我们在六点开战之前不能暴‘露’目标,但是如果工兵部队和我们互相误会了怎么办

不过好在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我不由暗松了一口气。如果这真是在越军阵地前自己人打起来,那还不让敌人给笑掉大牙了

举起望远镜朝前面隐蔽排雷的工兵部队看了看,就下令道:“通讯员,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设法与工兵部队取得联系”

“是”很快就有人应了声。

与工兵部队取得联系是必须的,咱们是知道他们了,可他们还不知道我们。这些家伙正在前头聚‘精’会神的对付地雷呢万一要是有谁猛一回头发现身后黑压压的一群兵……

通讯兵也算是有能耐,不一会儿就联系上了工兵部队。

“同志你们是二营的部队吧”对讲机里传来了几不可闻的声音。

“是的”我回答道:“我是二营营长,请问你是……”

“我是工兵营三排排长”对讲机里传来了他的回答道:“我们排正在进行排雷作业”

“唔情况怎么样?”我问了声。

“情况不好”工兵排长回答道:“越鬼子布下的地雷很多,我们已经在这里排了三个多小时了,但离目标位置还有一百多米……”

“还要多久才能排完?”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这个……”工兵排长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是有些无奈的说道:“敌人布下的地雷很多,再加上隐蔽排雷不能出现任何声响。所以,排雷效率相当低,一小时只能前进二十米……”

“什么?一个小时只能前进二十米?”闻言我不由愣住了。

一个小时只能前进二十米,那不是意味着至少还要五个小时才能为我们扫清障碍?

“能不能用炮火排雷?”我问了声。

“需要我们排雷的地方就是炮火的死角”工兵排长回答让我有些绝望了。

其实我刚才问的那个问题就连我自己都知道答案,如果可以用炮火排雷的话,那还用得着工兵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和暴‘露’作战意图的危险去排雷吗?

而且越军似乎也没有那么笨,在同登战役已经吃过我军炮火的亏后,还会把地雷一个劲的往我军炮火可以覆盖的地方丢……

我看了看手腕上的多功能手表,指针已经五点十分,离进攻时间还不到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只能前进二十米……那也就意味着至少还有八十米的雷区在等着我们……

这仗还能打吗?

如果我手里的是抗美援朝时的百战‘精’兵,那也许还有信心,因为他们可以不顾自己的生死踩着地雷往敌人阵地冲但是现在……我手中的这些兵,大多都只是仅仅训练一个多月的新兵

他们也能做到这样吗?

不不行

就算他们能做得到,我也不会让他们这样做,因为在越军的火力下,这举动几乎就是在自杀

“有什么办法?”我有些无力地问了声。

毕竟对于地雷这样的玩意,还是工兵排长这样的专业人士更有说话权。虽说我也在高级别步校学过排雷,但那学的都是排五十年代的雷……

对讲机那头的工兵排长一阵沉默,过了好久,才小声回答道:“只有在我军进行炮火准备的时候……那时候不必再秘密排雷,会快些”

“嗯”我点了点头,现在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排雷的进度还是那样不紧不慢的进行着。我心里急,工兵排长的心里也急,但排雷这玩意似乎是急不来的,因为一急就会出错,一出错就会“轰”的一声……

于是我就只有在草丛中静静地等着,等着我军的炮火发出怒吼的那一刻

终于,当指针指到六点整的时候,三颗红‘色’的信号弹冉冉从天空中升起。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原本漆黑的天空霎时就闪过一道道亮光,随着一阵阵轰然巨响,一团团火焰就在敌人阵地上爆炸开来。我们趴着的地雷就像是一面大鼓似的传来了剧烈的震动。

这要是在以往,我要么就是在用望远镜观察着我军的炮火是不是已经将敌人的火力点或是工事给炸掉了,要么就是在欣赏我军炮火轰炸敌人的那种爽快……

但是今天,我却将目光始终锁定在前方的那队工兵部队身上。原因很简单,他们是否能完成任务,将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