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同登之战(四)(2/3)
已。在这样的狭窄的地形里,坦克一多不但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还会碍手碍脚的减缓部队的行动速度。再加上因为通讯设备的原因,夜间的步坦协同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宁愿只要四辆坦克,不成功便成仁
吴营长也藏‘私’,从那二十几辆坦克里‘抽’出状态最好的四辆,并且分配了最好的四个车组的战士,由一名叫李德贵的坦克连连长带队参加了这次战斗。
李德贵这个连长做事也认真,一接到命令就对这四辆坦克进行了几次大修,又是检查武器又是检查仪器的,甚至还从其它坦克身上拆下零件来为这四辆坦克换上。用他的话说,那就是一定要保证这四辆坦克在战斗中不出故障,以最好的状态上战场,否则就是辜负上级的期望和对步兵同志的不负责。
这一切都有吴营长来打点,我自然是用不着担心。但有一件事却让我十分头疼,那就是谁来引导坦克前进的和为坦克指引目标的问题。
坦克上的红外线夜视仪不起作用,同时也不敢开大灯,那无疑会成为越军最好的目标。也就是说坦克在夜战就差不多是个瞎子,肯定需要步兵为其引导。但是如何引导呢?不仅仅只是步兵拿一个步话机坦克驾驶员拿一个步话机那么简单,因为步兵如果在坦克后面跟着走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坦克挡住了视线什么也看不到,就更别说引导坦克前进了。
于是,这就要求步兵在坦克上引导,而且因为道路起伏不平,担任引导任务的步兵很有可能会被甩下坦克。一旦步兵被甩下坦克,那么坦克又会变成一个瞎子。换句话说,就是要将担任引导任务的步兵绑在坦克上。而且为了确保坦克能够正常行驶,还需要绑上多个引导员……
之前我们在增援东溪时,就看到步兵绑在坦克上被越军打死的惨状。可以说,一直到现在他们也对那一幕记忆犹新。然而现在,我们自己却又要走上那条老路。
如果可以不这样做的话,我绝不会让战士们这样做的但这却又是没有办法的一件事,谁让咱们生产出来的设备质量不好呢?谁让咱们的工厂会偷工减料呢?夜视仪没法用,咱们就只好用人命去填,用鲜血去补
杀死我们这些战士的,不仅仅是那些可恶的越南人,还有生产这些武器装备的国人
战士们除了恨,还能怎么样呢?劣质的武器就抓在我们手里,粗糙的装备就摆在我们面前但仗还是要打的,我们就只有咬紧牙关,硬着头皮用最土、最笨的方法顶了上去……
我把这种状况说了出来,战士们开始是一阵沉默,因为他们都知道绑在坦克上会是怎样的一种下场。但过了一会儿还是有三十几名战士主动举起手来报名。这其中也包括了家乡人、杨松坚等几位干部,就连副连长和指导员都举起了手。
他们都是好样的,知道做为干部的他们不带头执行最危险的任务的话,战士们也没人会愿意干。不过我当然不会让排长、指导员这些连队的骨干去干这种事,他们还要指挥打仗不是?所以最后从这三十几名战士中选择了十六名战士,分配到四辆坦克中担任引导员。他们每个人都配发了一部对讲机,自行与坦克手‘交’流如何引导坦克如何指挥坦克开炮。并且还在李德贵的带领下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演习……
因为我们个连队执行任务的特殊‘性’,所以张团长特别为我们连队加强了火箭筒三具、无后座力炮三‘门’,前且还用三十把56式冲锋枪将我连手里的56式步枪全部换下。这样整个连队手里的单兵武器不是冲锋枪就是机枪,火力已基本上能与越军持衡,再加上有坦克的掩护,我相信越军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不被咱们打趴下也得让我们给扒了层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有的战士都潜伏在探某防御群东面的一片丛林里,四辆坦克在前,一个连队的战士以坦克为界分成四队潜伏,最后是由二十‘门’迫击炮和十‘挺’重机枪组成的助攻队。个个都鞍上马、枪上膛做好了战斗准备。
突然,三发红‘色’的信号弹袅袅升上了夜空,震天的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一发发炮弹带着尖锐的啸声从我军北方的炮兵阵地呼啸而来,接着在越军阵地上爆开了一团又一团的烈火。
几乎与此同时,位于我部后方的迫击炮手也朝早就瞄好的目标打出了一排排的炮弹。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借着远程炮火的掩护更‘精’确、更细致的排除我军进攻路线上的地雷和铁丝网等障碍物。远程火炮威力虽大,但却有很多‘射’击死角无法兼顾。
十五分钟后炮声乍停,取而代之的是西面和东面的一阵阵枪声与喊杀声。但是我们却没有动,所有的战士都静静地守在原地等着我的命令。
这时候还不是进攻的时机,其一是我们正面的越军还没有被分散,其二是越军‘混’合炮阵地还没来得急从坑道中拉出来……
也不知道是因为越鬼子睡过头了还是天黑让他行动迟缓了,原本越军早就该把炮拉出来为外围的越军提供火力援助的,可是现在却迟迟也没听见炮声。
难道是我们的计划走漏了风声?没理由啊为了任务的隐密‘性’,这个计划除了我们这些执行任务的“当事人”之外,其它战士全都不知道。而我手下的这些战士,则全都是从国内带出来的,是越军特工的可能‘性’不大。
那是什么原因呢?
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越军打*,我不由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东面的战
吴营长也藏‘私’,从那二十几辆坦克里‘抽’出状态最好的四辆,并且分配了最好的四个车组的战士,由一名叫李德贵的坦克连连长带队参加了这次战斗。
李德贵这个连长做事也认真,一接到命令就对这四辆坦克进行了几次大修,又是检查武器又是检查仪器的,甚至还从其它坦克身上拆下零件来为这四辆坦克换上。用他的话说,那就是一定要保证这四辆坦克在战斗中不出故障,以最好的状态上战场,否则就是辜负上级的期望和对步兵同志的不负责。
这一切都有吴营长来打点,我自然是用不着担心。但有一件事却让我十分头疼,那就是谁来引导坦克前进的和为坦克指引目标的问题。
坦克上的红外线夜视仪不起作用,同时也不敢开大灯,那无疑会成为越军最好的目标。也就是说坦克在夜战就差不多是个瞎子,肯定需要步兵为其引导。但是如何引导呢?不仅仅只是步兵拿一个步话机坦克驾驶员拿一个步话机那么简单,因为步兵如果在坦克后面跟着走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坦克挡住了视线什么也看不到,就更别说引导坦克前进了。
于是,这就要求步兵在坦克上引导,而且因为道路起伏不平,担任引导任务的步兵很有可能会被甩下坦克。一旦步兵被甩下坦克,那么坦克又会变成一个瞎子。换句话说,就是要将担任引导任务的步兵绑在坦克上。而且为了确保坦克能够正常行驶,还需要绑上多个引导员……
之前我们在增援东溪时,就看到步兵绑在坦克上被越军打死的惨状。可以说,一直到现在他们也对那一幕记忆犹新。然而现在,我们自己却又要走上那条老路。
如果可以不这样做的话,我绝不会让战士们这样做的但这却又是没有办法的一件事,谁让咱们生产出来的设备质量不好呢?谁让咱们的工厂会偷工减料呢?夜视仪没法用,咱们就只好用人命去填,用鲜血去补
杀死我们这些战士的,不仅仅是那些可恶的越南人,还有生产这些武器装备的国人
战士们除了恨,还能怎么样呢?劣质的武器就抓在我们手里,粗糙的装备就摆在我们面前但仗还是要打的,我们就只有咬紧牙关,硬着头皮用最土、最笨的方法顶了上去……
我把这种状况说了出来,战士们开始是一阵沉默,因为他们都知道绑在坦克上会是怎样的一种下场。但过了一会儿还是有三十几名战士主动举起手来报名。这其中也包括了家乡人、杨松坚等几位干部,就连副连长和指导员都举起了手。
他们都是好样的,知道做为干部的他们不带头执行最危险的任务的话,战士们也没人会愿意干。不过我当然不会让排长、指导员这些连队的骨干去干这种事,他们还要指挥打仗不是?所以最后从这三十几名战士中选择了十六名战士,分配到四辆坦克中担任引导员。他们每个人都配发了一部对讲机,自行与坦克手‘交’流如何引导坦克如何指挥坦克开炮。并且还在李德贵的带领下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演习……
因为我们个连队执行任务的特殊‘性’,所以张团长特别为我们连队加强了火箭筒三具、无后座力炮三‘门’,前且还用三十把56式冲锋枪将我连手里的56式步枪全部换下。这样整个连队手里的单兵武器不是冲锋枪就是机枪,火力已基本上能与越军持衡,再加上有坦克的掩护,我相信越军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不被咱们打趴下也得让我们给扒了层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有的战士都潜伏在探某防御群东面的一片丛林里,四辆坦克在前,一个连队的战士以坦克为界分成四队潜伏,最后是由二十‘门’迫击炮和十‘挺’重机枪组成的助攻队。个个都鞍上马、枪上膛做好了战斗准备。
突然,三发红‘色’的信号弹袅袅升上了夜空,震天的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一发发炮弹带着尖锐的啸声从我军北方的炮兵阵地呼啸而来,接着在越军阵地上爆开了一团又一团的烈火。
几乎与此同时,位于我部后方的迫击炮手也朝早就瞄好的目标打出了一排排的炮弹。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借着远程炮火的掩护更‘精’确、更细致的排除我军进攻路线上的地雷和铁丝网等障碍物。远程火炮威力虽大,但却有很多‘射’击死角无法兼顾。
十五分钟后炮声乍停,取而代之的是西面和东面的一阵阵枪声与喊杀声。但是我们却没有动,所有的战士都静静地守在原地等着我的命令。
这时候还不是进攻的时机,其一是我们正面的越军还没有被分散,其二是越军‘混’合炮阵地还没来得急从坑道中拉出来……
也不知道是因为越鬼子睡过头了还是天黑让他行动迟缓了,原本越军早就该把炮拉出来为外围的越军提供火力援助的,可是现在却迟迟也没听见炮声。
难道是我们的计划走漏了风声?没理由啊为了任务的隐密‘性’,这个计划除了我们这些执行任务的“当事人”之外,其它战士全都不知道。而我手下的这些战士,则全都是从国内带出来的,是越军特工的可能‘性’不大。
那是什么原因呢?
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越军打*,我不由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东面的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