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众生(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才一住努努书坊柳城的中央核心,四条宽敞的道路交错之地,便是华国众生委员会的议事之地。  

此地,不设院墙,不布法阵,也不派卫兵。  

每次议事时,只要愿意,谁都可以来旁听。  

这既是华国众生的选择,也是现实所致!  

谁叫华国的众生委员会,并不仅仅只是人族呢?  

人族在华国的最高众生委员会中,虽然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席位。  

然而,妖族、巫族、水族,甚至阿修罗,也都在这里有着自己的委员代表!  

这些委员,可是有着各自不同的体型、习惯和作风。  

譬如很多妖族委员,每到开会时,就爱显化真身,在柳城招摇过市。  

甚至故意打扮的光鲜亮丽,以尽可能吸引更多注意力!  

这是为了让人们尽可能的记住这位委员的特征!  

如此,无论是抢订单,还是拉生意,又或者提高在民众中的声望,以便得到更多民众认可,从而在华国体系之中占据更高位置,得到更多认可,都是极为有利的事情!  

所以,此法很快就被人学走了。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水族!  

特别是,那几头从东海‘移民’而来的龙族。  

最后,连素来以死板著称的巫族巫王也在阿修罗们的劝说下,做出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跟风!  

于是,此时此刻的柳城,几乎堪比蓝星马戏团一般热闹。  

所有柳城居民,也都出来看热闹了。  

最先出场的,自然是就居住在柳城的那几位大圣!  

百目大圣,显化真身,化作十余丈长,浑身都披着经过精心祭炼的钢甲的铁衣,从柳城的那条主干道上空穿行而过!  

那一百只金色的复眼,从钢甲的缝隙之中暴露出来。  

每一只眼睛,都是金灿灿的。  

在百目大圣的背上,他的三个孩子,抓着大圣的钢甲,玩的不亦乐乎。  

而在大圣身旁,伴飞的是其妻千足大圣。  

这大圣也显化出真身,一千只附肢都抓着一面彩旗。  

彩旗上有文字:百目千足,天下奇毒,您炼丹、治病、除疮、泡酒的第一选择!  

这也是无奈!  

近来,十万大山中,又有数十名从前交好的道友,扶老携幼来华国投奔大圣夫妻。  

光是要养活这许多的过去故旧、亲朋,大圣夫妇就已经很吃力了!  

何况,大圣夫妇近来还在备孕,想要生下更多孩子,最好能有孩子为天尊赐福!  

于是,这就不得不挖空心思,多赚香火了。  

好在,大圣夫妇的旧友们,也都是玩毒的高手。  

有那千年毒蛛修炼得道者,也有那在十万大山的瘴气之中被熏陶数百年化形的蟾怪,更有以剧毒之物为食的种种蛇妖。  

若是从前,这些旧友和其子孙,或许还能去华国村寨,给村子看护仓禀,捉捉老鼠、吓吓毒蛇,至不济也能卖卖力气,去给人耕地、拉车。  

但如今,这种工作早就被其他妖族卷得没边了。  

看家护院,蛇妖已经被狗妖、猫妖扫出了市场。  

那猫狗成道的家伙们,要求低到不可想象!  

只要给委员会的最低标准待遇就可以了。  

而且,还不会冬眠,也不会因为每年都要蜕皮什么的。  

此外,这些猫狗们,还会主动兼职看顾小孩、寻找失物。  

蛇妖们除了吃的比较少外,已经没有任何优势。  

如今,只有那些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蛇妖驻守的老村,因为顾念感情,还保留着蛇妖的护村妖官一职外。  

其他地方,都已经不要蛇妖了。  

听说最近,连虎妖、豹妖,也在争夺那些新的难民村的护村妖官职位。  

至于耕地?  

牛妖、猪妖、马妖们无论是要求,还是效率,都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妖族!  

同修为的条件下,这些妖族的耕作效率是其他妖族的好几倍!  

最紧要的是,任劳任怨,吃的少,做的多。  

直接将其他一切妖族,从耕作市场赶了出来!  

好在,天无绝妖之路。  

千足和百目夫妇很快就开辟了新赛道——他们这些妖族,或许在别的方面不如其他妖族。  

但他们毒啊!  

毒液在华国可是好东西!  

医修们用毒液配置着许多种丹药,用来治疗种种疾病、伤病。  

巫族传统特别喜欢喝各种毒虫、毒物泡出来的药酒。  

但用那等凡物泡的药酒,哪里比得上大圣夫妇和他们的亲朋们用自己的本命毒珠和毒液祭炼出来的毒物够劲道?  

可惜,这个赛道不仅仅只属于大圣夫妇。  

竞争者日益增多,越来越卷。  

大圣夫妇,没有办法,只能是尽可能的在一切场合告诉别人——我们实力很强,我们信誉很高,我们是众生委员会的委员!  

在千足百目之后,紧随而来的,是三个足足有着七八丈高的魁梧巨人!  

这些巨人,或扛着巨锤,又拿着矿镐,肩膀上都坐着一个或者几个阿修罗雌性。  

而他们高大壮实的身躯上,挂着一件件农具。  

锄头、刀片、镰刀、闸刀、柴刀等等,叮叮当当的响个不停。  

这就是巫族的策略。  

不需要花里胡哨,只需要将自己的产品挂出来,百姓就会知道,谁才是华国众生之中与人族互补性最强的一族!  

如此,不需要说什么,华国上下都会欢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