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再见陈洪(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将视频看完,通天教主合上手机。  

“这‘徐吉’倒还颇为孝顺!”他说着:“运道也是不差!”  

能想到为父母求法。  

这是很多哪怕踏上道途的修士甚至是飞升的仙人也做不到的事情。  

大道无情!  

道途之上,最是能考验人心。  

洪荒修士甚至仙人之中,每年都有父杀子、子弑父,兄弟相争,夫妻反目的事情。  

至于,一旦踏入道途,立刻就绝情绝性之人,更是不知凡几。  

西方教甚至还为此背书。  

美其名曰:出家人四大皆空!  

但通天教主却只想说:狗屁!  

一个得道之人,倘若连父母亲人故旧都不爱,还指望他爱三界众生吗?  

反正,截教与其他三教,皆是截然不同。  

绝情绝性,莫入吾门。  

清心寡欲,莫入吾门!  

这是通天教主在立教那一天,便定下的规矩。  

所以教主才说徐吉运道不差!  

他遇到的是截教教主。  

而非其他几位道友。  

这倒是个简单的事情。  

吐故纳新之术,便是一门修之可以益寿延年的吐纳法。  

当然了,此方天地,灵气稀薄。  

肉体凡胎之人,想要靠着自己便学会这一门道祖亲传的吐纳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凡人连经脉都找不到,更不可能与肉身交感。  

如此,便是吐故纳新放在眼前。  

也只能得其门而不能入。  

但,旁人不行,不代表徐吉不行。  

这吐故纳新,一旦有所成就,洗净肉身毒障,还了先天清净,使耳聪目明,神清气爽,  

便有了成为‘医修’的基础。  

金针渡厄,银针驱邪,药石相济,谓之医修。  

此乃人族三皇五帝之中的圣皇轩辕氏与圣帝神农氏为人族开辟的道路。  

其根本之法,乃是黄帝内经、神农百草经。  

最是适合调理人族内外,去肉身之邪,扶五气之正,养营气之根本,去病除邪,益寿延年,甚至还能活死人、肉白骨——当然,这是圣皇,使用其成道功德之宝,才能做到的事情。  

通天教主昔年曾观摩过这两位所开辟的人族之道,评价颇高。  

故此,传这徐吉一道人族圣皇秘术。  

以金针度气之法,便足可疗愈大部分凡人之疾,益寿延年也不在话下。  

待得来日,这徐吉自身修炼有成。  

自可度得自家父母。  

便把这个事情放在一边,开始审视起这具肉身来。  

他得创造出一门,契合这具肉身,也契合此方天地,更能为未来奠定道基做准备的武道之术。  

依旧是老规矩。  

既然无法力,便只能从人族自身的特性下手。  

通天教主,走到阳台的门口,轻轻一攀门把,便将自身如同鸟雀一样倒吊上去。  

然后,悄然运转吐故纳新之术。  

让浑身气血,都随着呼吸的节奏流动起来。  

以便,让那一丝先天灵光,从血肉谜障之中,显露出蛛丝马迹,最好肉眼便能望见!  

………  

晚上十点了,陈洪拖着疲惫的身躯,坐在公交车上。  

他刚刚在建新路那边,看了那个要转让的店面。  

那个门面挺好的。  

有七十多个平,分上下两层。  

原来就是做推拿、采耳的。  

只要简单装修一下,就可以营业了。  

便是那转让费有些贵!  

五十万!  

陈洪有些肉疼,打算再看看,有没有其他选择。  

太贵了!  

实在不行,便去郊区找找。  

但,重点是要快!  

赶走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之前,把品牌和名声打出去。  

公交车在站台停下来。  

陈洪就和妻子说了一声,便独自下了车。  

他来到往昔摆摊的地方。  

此地,现在暂时还没有人来接盘。  

估计要到下个月,才会有同行过来。  

所以,一个个写字楼下,都停着许多送外卖的小电驴。  

楼下没了夜宵摊。  

对附近的打工人来说,就只能点外卖了。  

看着这个自己用了几年时间才打下来的江山,如今已经空无一人。  

陈洪唏嘘不已。  

向前望去,路口一侧的便利店中,黑漆漆的,徐吉似乎不在?  

陈洪楞了楞,走到店门口,发现店门已经关了。  

那位重生归来的仙尊,已是不知去了何处?  

陈洪旋即自嘲的笑了一声:“仙尊重生归来,岂会依旧栖身于这小小的便利店?”  

“怕是已经踏上了,制霸谭城,打脸昔日仇人的路!”  

小说里的剧情一个个在心里浮起。  

徐吉仙尊,想必也不例外!  

就是不知将来还有没有机会再见!  

就是不知,是否还有机会可以抱上大腿!  

正失望着。  

陈洪想起了一个事情。  

“对了,徐吉家在这楼上,似乎有一个套间…”  

“他若还在的话,便应该是在楼上…”  

从前,徐吉还请他上楼去吃过饭呢!  

想着记忆里的事情,陈洪便循着记忆,走到楼梯口,然后拿出手机,照亮黑暗的老旧楼梯,扶着木梯,慢慢走上去。  

但陈洪不知道的是,在他身后,有着几双眼睛在看着他。  

那是已经跟了他一夜的人。  

扶着木梯,很快就走到了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