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魁星的真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雁过留痕,人过留影。  

有关于灵魂、鬼魅之说,在民间传记,传说之中不在少数,但亲眼看到这样奇诡的雾气,杨狱心中还是不免有些惊诧。  

这团雾气,与尸身重叠,乍一看,好似酒醉后出现的残影,但事实上,并非人形,更像是水蒸气。  

“这就是见众生?”  

杨狱上下打量,很是有些惊异,但这明显不像是传说中的‘鬼魅’。  

突然,似是察觉到了什么,杨狱一伸手,一抹唯他自己可见的红光闪过,紫金吞煞宝葫芦之影乍闪即灭。  

而这尸身之上的雾气,也随之消失一空。  

吞鬼?!  

杨狱心中一震,感应暴食之鼎。  

幽暗的鼎中,紫金吞煞宝葫芦徐徐转动,红光时隐时现,好似在消磨其中的某种东西。  

伴随着这个过程,鼎壁之上也自浮现出诸般文字来。  

“这也行?!”  

杨狱吃了一惊。  

鼎壁上的文字,正是那雾气之中蕴含的讯息。  

看似是文字,可细细感应,甚至可以演化成景象,在他的心中流淌。  

方其道残魂:辟龙道,雪州,青山府人,出身巨富,颇有天资。少时即拜入六扇门,聪慧有野心…  

…置之死地而后生,于特殊之地,冲关‘种魔脱胎法’失败,半数魂魄无法离体…  

魂魄残缺,讯息不详“他是为了修炼这门种魔脱胎法?”  

杨狱微惊之余,也有些恍然。  

方其道一路遁逃至幽灵山庄,并非是寻死,而是要修炼那门道果杂谈中,唯一有明确记载,夺了他人道果的邪功!  

种魔脱胎法。  

是秦末的欢喜和尚用以夺取他人道果的邪功。  

相传这门魔功修持,可分割魂灵化生魔胎寄生于他人之身,不但可操纵他人,更传说有着借体重生的力量。  

不过这这门邪功的修行之法极为苛刻。  

不但要寻一处阴煞之地冲关,且要自身将死未死之时才可冲关,自秦末至今,修成这门邪功的,只有那么两三个人而已。  

这其中,还包括了欢喜和尚自己在内。  

一一看完雾气中蕴含的讯息,杨狱这才知道前因后果。  

方其道不知从何处得到这门邪功,这些年里,始终在寻找阴煞之地,同时,也在通过六扇门的势力,关注疑似身怀道果者的情报。  

被金甲人重创,又被自己追杀之时,这方其道心中升起疯狂念头,刻意将他引来此处。  

就是要借助幽灵山庄之地踹开‘种魔脱胎法’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想要借助这处奇诡之地,种魔自己!  

可惜,他算错了一点。  

幽灵山庄并非阴煞之地,那雾气并非阴煞,而是九十年里,因故死在镇邪印下的人留下的死气。  

镇邪印,分属魔道,可其行的是霸道镇邪之路。  

但凡死于镇邪印下,魂灵碎片就无法离体,以至于哪怕方其道成功修成了这门邪功,也根本无法分割魂灵,点出魔种。  

眼睁睁的以活死人的状态,看着自己降服了镇邪印,气的魂灵破碎…  

“气性可真大。”  

气死了方其道,杨狱自然没有半点同情心。  

对一个临死前还恨不得杀了自己的凶徒,没谁能有同情心。  

相反,看着徐徐转动的镇邪印,升起了别的心思。  

道果,即是神通,也是法宝。  

只是在位阶图炼化之前无法驱动罢了,此时虽也不能完全掌控这几件道果,但已可稍加引导了。  

想要真正掌控,只能等到仪式完成。  

紫金葫芦不情不愿的将那雾气吐了出来。  

镇邪印轻轻一颤,将那雾气吞入其中,后就泛起青黑之光,其上的纹路也徐徐亮起,显得邪异而狰狞。  

同时,有关于这道果的讯息,也在杨狱心中流淌而过,散碎,却也可清楚大概。  

三枚道果中,以镇邪印,最为邪异。  

其分属魔道,走的是统御诸邪以奉己身的路子,犹如传说中的虎妖,被其镇杀之人,无可轮回,要永生永世被其奴役。  

“呀!”  

几瞬之后,似有一声尖叫响彻,雾气被镇邪印彻底吞入其中,杨狱身处通幽状态之下,看的仔细。  

方其道怨毒而狰狞的脸,在雾气中一闪而过。  

“呼!”  

杨狱睁开眼睛,一伸手,点在了方其道的眉心。  

随其念头一动,那被提炼消融的雾气,就又自其眉心,流入了身体之中。  

咔咔咔杨狱松开手了,未多时,直挺挺躺在地面上的尸体突然有了动静,而后,竟睁开了眼睛!  

“真个可行?!”  

看着‘诈尸’的方其道,杨狱直撮牙花子。  

这几乎是变相的‘活死人’了吧?  

看着冷漠的尸体,杨狱开口了:  

“站起来!”  

‘方其道’直挺挺的站起,直将山洞都撞塌了一块。  

“坐下!”  

“站起来!”  

“扭头!”  

“笑一笑?”  

怀着复杂的心情,杨狱一遍遍的测试。  

有着镇邪印作为媒介,他的确可以操纵这具活死人,然而,活死人并无灵智,虽然也算灵活,但和活着的方其道比,那就差了不知道多少了。  

而且,他的一举一动都需要杨狱下达指令,看起来诡异,实则真个交战起来,用处并不大。  

真正的生死大战中,哪怕是此时的杨狱,也做不到一心二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