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眼光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被人打了脸,后又赔了一百两银钱。  

赵睿大少爷他人生短短十六年,在外人面前还没吃过这么大的亏(亲爹和嫡母的惩罚除外)。  

他本就不是什么善类,岂肯吃下这个哑巴亏?  

当即发话对随从和其他纨绔发话:  

“兵书上都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你们给我出去好好打听打听,晚些时候我要知道甘家娘子的所有消息!包括她嫁的那一个男人!”  

一整个下午,打听甘家娘子的身世来历的人可真不少。  

消息传到了熊副总兵的耳里,他得意大笑道:  

“该,该他们受着!一群乳臭未干的小子,他们这是当边城是怀庆府呢,还以为所有商家都会为了他们破例!这回总算碰到硬茬了吧?就是欠收拾的!”  

报信的亲兵欲言又止,好一会才提醒自家总兵:  

“其他小子还好,但赵睿可是侯爷的庶长子!吴越倪家的家主如今是摆明了车马要支持侯爷的,小的就怕侯爷回来后受不住枕头风呐。”  

熊副总兵浑不在意道:  

“那些千年世家如今是四处下注,谁强就支持谁!送个粮食还得昂们自行去取,你就说,要不是甘队长,那六十万石粮能运回来么?还有这回鞑靼大军来犯,甘队长又起了多大的作用?”  

他们都是侯爷的嫡系,自然是以侯爷的利益马首是瞻。  

“您说得对!听说这些小子们正满城打听甘队长的能耐,昂们自然要帮着甘队长好好宣扬宣扬,好叫这些小子们知道什么人不能招惹。”  

“嗯,就这么办......”  

神颜美人的本领有多大?  

纨绔们派出去的人,拼拼凑凑打听了一个下午,总算是对甘队长本人的本领有了具象。  

随从一汇报如下:  

“大少爷!大美人的夫家之前是大名府的百年世家,被主家牵连,流放来了昂们边城!这个左氏一族委实有些能耐,三四千里的路,到了边城还剩下半数以上。”  

纨绔们实在是不可置信:  

“她的男人居然还是流放犯?那为何不在流放之前与他和离?他怎么好意思让大美人跟着他流放三千里!”  

“大美人还真是个重情义之人呐!甘家都追着闺女来了边城,有手艺有厨艺,肯定是非常疼爱闺女的人家!她要是肯和离,昂们今日也见不着她!”  

“羡慕那个姓左的男人!”  

赵睿:“......”姓左的男人,他凭什么有这般的好命?  

第二组汇报消息的人接着道:  

“大公子,昂打听的是大美人在金州关的事!听说她去年挺着九个月大的肚子上了战场,前脚刚杀完数百个胡人,回到驿站当晚就生下了孩子。  

坐月子期间,更是临危受命,怒杀了鞑靼土默特部的数千精兵,以及他们的首领索多汗!”  

众纨绔齐齐抽冷气:  

“昂大嫂在听到和平关被破,十万胡人杀到金州关的消息后,吓得七个月的身子生生早产了!昂那可怜巴巴的大侄子现在还是病歪歪的,大嫂也在床上生生躺了三个月!同样是产妇,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金州关的守军都是干什么吃的?居然让还没出月子的大美人又上了战场!”  

“一己之力取敌军数千人命?大美人她得吃多少苦头,才能练就这么一身好本领?”  

“心疼她!”  

赵睿:“......”我爹这辈子都没杀死过这么多敌军!  

汇报第三组成员道:  

“各位少爷,小的听来的消息更传神!大美人不仅身手厉害,脑子也是极其聪慧的!  

就海津镇那六十万石粮食,据说江南的商户们想尽办法,都无法将粮食从民用粮仓中弄出来。  

结果还是大美人想出了一个,与数个边关重镇置换粮食的法子,边城的十万边军才吃上了饱饭!  

而且,她带队留守在海津镇的一千兵力,不仅阻止了一场山匪与守仓村民的监守自盗,还带着这些人发了一笔小财!”  

众纨绔:  

“能文能武还带财,这是什么神仙将领!”  

“嫉妒姓左的!他祖宗十八代一定是日日给佛祖烧高香!”  

赵睿:“......”  

小爷也想知道,这大西北哪一座寺庙的佛祖最灵验?!  

第四组的人还没说话,就激动到满脸通红:  

“昂们几个打听到的消息就更了不得了!少爷们,你们知晓为何这回鞑靼二十万大军南下,最后灰溜溜的被打跑了不?  

是大美人啊!  

大美人带着夜不收哨兵去了草原侦查地形。  

好巧不巧就遇到鞑靼大军刚出漠北,她连夜骑着草原上套来的野马马王回来给熊副总兵他们报信。  

为了让边城五卫打一场有把握仗,她沿路都在给鞑靼大军布杀阵,先后用惊马阵、陷马阵折损了鞑靼大军半数的兵力!  

在边城,大美人被那些边军和军属们称为:及时雨.带财运的玉面罗刹!”  

众纨绔麻了:  

“及时雨.带财运的玉面罗刹!这称呼简直绝了!和大美人配一脸!”  

“得亏昂们今日没把事情闹大,不然,她就是把昂们打个半死,估计侯爷剿贼回来都要夸她打得好!”  

“你们说,就凭着大美人立下这桩桩件件的功劳,侯爷怎么也该给她一个将军做做吧?”  

“大美人就是被她那个男人的流放犯身份给连累的!要是换成其他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