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家长会风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行了,既然人都已经到齐了,那么我们就开会吧。囡囡的班主任站在讲台上说道。

然后,整个教室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不过在进入主题之前,我还是务必要提醒一下某些家长,开家长会并不是单纯的走一个流程,而是关系着你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过程,大家可不要不上心。

有些人总是喜欢用工作忙来当借口,不是迟到就是缺席,你觉得这样对于你孩子的成长是一件好事吗?家长会又不是临时通知的,你们就不知道重视一下?

说完,那班主任还故意看了张卿一眼。

而其他家长,也纷纷朝张卿看了过去。

瞬间,张卿的脸就变的红彤彤的,她尴尬的连忙低下了头。

楚宁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觉得这个老师说话特别的过分。

行了,我就不多说了,我们进入主题吧。

顿了一下,那班主任又继续说道:我们之所以召开这次家长会,是要讲一下这次为贫困地区儿童捐款的事情。

话音刚落,只见她就从讲桌上拿起了一张纸,然后念道:胡晓杰同学捐款三千,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

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小男生满脸骄傲的从位置上站了起来,看样子他很享受大家的掌声。

然而坐在他旁边的应该是他的父亲,也站了起来对大家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还说道:一点心意而已,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但是楚宁从他眼中看到的,却是骄傲和得瑟。

然后班主任又接着念了那些捐款同学的名字,看来老师念的这个名单,也是根据捐款的数额来排列的。

胡晓杰捐的最多,接下来的第二名到第五名虽然没有这么多,但也是一千多块,老师也让同学们给他们鼓了掌。

但是随着捐款数额的下降,老师就随便一掠而过了,并没有让大家给予掌声鼓励。

这让楚宁不由得紧皱着眉头,然后看向了班主任,他觉得这种做法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只是自己的女儿囡囡,还有其他很多小朋友,都没有得到像胡晓杰那样的掌声,于是他们都灰心丧气地低着头。

特别是朵朵,因为她性格内向的原因,老师又把她排在了最后一位,她难受的都哭了起来。

张卿看到自己的女儿这个样子,整颗心都揪做了一团,然后她站了起来说道:老师,我有话想说。

虽然张卿站了起来,但还是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忐忑。

这大概也是因为长时间以来,被生活的重担所磨去了棱角,而她整个人也变得自卑了起来。

但是看到自己的女儿受委屈,她还是决定说出自己心里的疑惑。

只见那老师只是淡淡的瞥了她一眼,然后说道:你说吧。

我想说的是,既然小朋友们都是为了献爱心而捐的款,那么为什么只有捐的最多的那几个小朋友得到了掌声呢?其他的小朋友难道就不值得被鼓励吗?您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妥?

听到这里,那女老师透过黑框眼镜盯着张卿说道:你就是张朵朵的妈妈吧?

是的。张卿点了点头说道。

呵呵,有些问题我还没说出口,你倒是质问起我来了,虽然说是献爱心,但你看看人家捐的多少,你们家才捐了多少,三十块钱也好意思拿出手?

难道你不知道捐款这件事情,在学校里面是要排名的?

如果咱们班不是有胡晓杰他们几个的话,在学校里面可能就是最后一名了,我这个当班主任的到时候哪有脸见校长?

既然他们为班级争了光,他们就该得到鼓励,我做的难道有错吗?那女老师还反问起了张卿。

话音刚落,有些捐款比较多的家长竟然自豪地笑了起来。

而像囡囡和朵朵这样捐得比较少的家庭,他们的家长也因此觉得有些羞愧。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张卿一时之间愣在了那里,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而这时,坐在位子上的朵朵更是伤心的哭了起来,楚宁再也忍不住了,他直接站了起来说道:老师,此言差矣。

不管是捐钱、捐衣服还是捐书,都不应该向钱看前。

就算朵朵只捐了三十块又怎么样,你知道那是他们家多辛苦才能赚到三十快吗?

别说是三十块了,就算只捐三块钱也是她的一片爱心。

再说了,献爱心本来就是一种自愿的行为,为什么非要分出个高低呢?这难道不就已经改变了这种公益活动的初心吗?

不管是捐十块还是一百块,其实都是一样的性质。大家的家庭情况不一样,经济情况也不一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给予别人帮助,本来就是值得鼓励的事情,这和金钱多少无关,因为爱心,根本就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东西。

楚宁这番话说的坦坦荡荡,掷地有声,再加上前世楚宁本来就身居高位,所以他那强大的气势,瞬间就把所有人都镇住了。

此时,教室里面出奇的安静。

就连站在讲台上的班主任也沉思了起来,难道她这样做真的错了吗?

好!说的太好了!

爱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此时,反应过来的家长为楚宁拍手叫好。

说完这番话,楚宁转过头对张卿笑了笑说道:快坐下吧,站着不累吗?

张卿也才从刚才的那番话里面反应过来,然后她对楚宁说道:谢谢你!

为什么眼前的这个男人,和自己所知道的那个楚宁不一样?

他好像.并没有这么糟糕.

就当楚宁也准备落座的时候,就有一道非常讽刺的声音响了起来。

呵呵,说什么爱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我看那只是你们为自己的无能找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