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三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英王世子没有接,又道“扎靶”  

几个护卫就地取材,很快就扎好了一个草靶,又向戚家借了木棍将其撑住。  

在世子的示意下,放到了高塔之下。  

英王世子看向闫玉。  

闫玉意会。  

取过长弓,高声问道“谁先来”  

就见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跑过来,为了争抢前头的位置,你推我我挤你捧书不愧是专业小厮,见状立时回到闫家搬了凳子过来,不但世子有座,闫玉竟也有。  

闫玉真心佩服了,捧书小哥这眼力见也是没谁了。  

英王世子注意到,不光是刚刚出列的孩子,那些没有出列的孩子也挤上前来凑热闹。  

他默不作声,正好看一看小二所言,是否符实。  

童子军最开始训练用的弓是小弓。  

但随着孩子们练习时间日久,小弓的力道和射程就不够看了,闫玉有意加码之下,渐渐都换成了成人用弓。  

虽不及军中强弓用料精良,可在尺寸规格上已尽力贴近。  

后来又从北戎手中缴获了长弓,手感已与关州军中之强弓十分相似。  

在从龟缘买回竹子之前,他们可是一直练弓不练弩的,说起来,童子军射弓要比射弩更熟练一些。  

一群刚经历过战斗的孩子,有一股子剑磨刃出谁与争锋的出鞘感,不知畏惧为何物,一心想要显显自己的本事。  

好在他们还知道羞,没有把握的孩子并未上前,而是像平时训练那般,在靶子边上等着。  

几个孩子往草靶上插草棍,用以标记,余下已经做好来回送箭的准备。  

这个习惯是源自于童子军历来的箭失就不够用。  

一开始满地拣箭到现在从靶子上拔,孩子们慢慢习以为常。  

嗖嗖嗖嗖嗖嗖都不用交待,每个孩子射出三箭便将弓交给下一人。  

草靶边上的孩子,渐渐忘了世子这位尊贵的客人,喊的越来越大声。  

“内环,内环,内环。”  

“外环,内环,内环。”  

“内环,内环,外环”  

“嘘”  

孩子们起着哄,嘲笑着这位失手的小伙伴。  

第一箭射偏些还可以说是新弓不适应,第三箭射歪歪是闹哪样不嘘他还留着他眼瞧着这边箭射得越来越热闹。  

小安村的大人也慢慢往这边聚集。  

在外面围成一圈指指点点。  

歇了半天,他们也缓过来了,  

什么你家孩子射得不孬,我家孩子还差点劲,滴滴咕咕的讨论起来。  

英王世子感受到投注在自己的身上目光越来越多,热切中带着期盼。  

将四周的村民扫视一圈,心里多少有了底。  

这小安村的汉子和关州的汉子很像,是军中常说见过血的骁勇之气。  

孩子们每人三箭,又有专门来回递箭的,轮的很快。  

反倒是护卫们扎的草靶及及可危,眼瞧着就要碎乎。  

喊靶的孩子忙做手势喊了停。  

几个孩子一起动手,又重新捆扎了一遍。  

射箭继续看到这里,英王世子已经看出许多东西。  

就比方说那几个挨着草靶的孩子,他们熟知每个人的水平,射箭准的他们就站在原地,若有那准头差的抬手,他们会飞快的往后退这些不起眼的小动作,恰恰证明了小安村的孩子果如小二所言,经常在一处训练,彼此知之甚详。  

“听闻村中有胡姓兄弟二人皆擅射,可来了”英王世子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喊话人群。  

胡大和胡二正看热闹呢。  

家里的两个小子不孬,像他们老子,箭箭内环,还都是在草靶中心,这俩人看着心里美,比自己射中了还高兴。  

突然被点名,胡大和胡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忙上前来答话。  

这是世子,应该比大老爷更大吧。  

两个人琢磨着,纳头就要拜。  

英王世子道“两位壮士不必多礼。”  

“胡大伯、胡二叔,你们手上有伤,还能射箭吗”闫玉眼尖,看到了二位叔伯手上缠的布条。  

英王世子看过去,果见这二人手上裹着布,靠了近了,还能闻到澹澹的药味。  

“这不算啥,大郎,给弓拿来。”  

胡大郎颠颠的跑过来。  

将弓和箭送到他老子手上。  

胡大就在原地拉弓。  

嗖嗖嗖三支箭如流星坠尾,连成一道。  

再看靶上的三支箭,一个挨一个全在草靶正中。  

喊靶的小子也是嘴巧。  

“胡大伯,三箭内环,箭箭靶心”  

小安村人全都欢呼起来。  

一个个眉开眼笑。  

这位尊贵的世子是干啥来的,他们心里门清,当初他们杀了六个北戎,那些府城的衙役问的那个细啊,一个一个说,问来问去。  

这一回银子更多,人家可不更得仔细么,换了是他们也得这样,那可是上千两银子一想到这个数字,小安村人心里就像有一团火似的,烧得他们浑身透亮,眼睛都往外冒光。  

轮到胡二。  

胡二示意拔箭的孩子等等。  

嗖嗖嗖又是三箭,紧挨着前面的三支箭。  

喊靶的孩子高声道“胡二叔,三箭内环,也是箭箭靶心”  

小安村人爆发出更大的欢呼声。  

崔娘子扶着李雪梅出来看热闹,也是卖力叫好。  

“可是让胡大胡二露脸啦,依着我说,弟妹你那箭射得才神,哎幼幼,不知道这个小世子会不会赖账,咱的人头太多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