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筹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物质。  

露在外面的大约有水缸大小,权其重,不下数千斤。  

他跳下洞中,用剑轻轻一劈,只听咔吧一声脆响,那星石的表壳竟从中裂开,露出核心一块足球大小的铁球,用剑罡一触,就会火光四射,坚如合金,根本分解不开。  

李长清附身将其拾起,托在手中掂了掂,意外的是,这铁球竟远没想象中般的沉重,只约莫有数十斤,密度却高的惊人,就算是他全力一击,恐怕也不能在其上留下丝毫的痕迹!  

道人打量着铁球,心中不惊反喜。  

果然是块神铁!  

“系统,鉴定!”  

“叮。”  

“名称:星陨铁母。”  

“宝物等级:神器。”  

“描述:来自天外宇宙的铁母金精,极其稀有,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可用于锻造神兵仙器。”  

看完系统的介绍,李长清眼睛亮的惊人,不知怎么地,心里忽然想起了半首诗:  

非铜非铁亦非钢,曾在须弥山下藏。  

不用阴阳颠倒炼,岂无水火淬锋芒!  

这本是《封神演义》中描写灵宝天尊诛仙四剑的诗句,用在此处却显得格外合适!  

李长清最后看了手中陨铁两眼,翻手将其收入袖中,口中感慨道:  

“系统果然料事如神!”  

没错,此次星陨正是系统提供给他的信息,告诉他不时将有一星从天南而落,正中瓦罐寺后殿,可用其核作为铸剑的神铁。  

其实他自己也有预感,心知即将有大事发生,但只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知道是不好的事,具体究竟是何事却没有头绪了。  

按理说,道人对《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中的天星风水术运用的炉火纯青,不可能看不出来天祸即将降临———但今夜乌云遮蔽的天空,又哪里能看到星象呢?  

由此可看出,风水秘术虽强,却也不是万能的,其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李长清能掌握失传的半部阴阳术,那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但这也只能想想了。  

以后不好说,至少目前没有可能。  

李长清看了眼不远处正抻着脖子,望眼欲穿的小小少年。  

张三啊张三,你小子今后可要长点心,撕不撕《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无所谓,可要给为师偷偷留下一部完整的啊!  

只是这小子喜欢脑补,待贫道走时还要与他留个暗号,等回到鬼吹灯的时间段,说不得便能取到手!  

想着,忽听远处居民区里传来窸窸窣窣的议论声,便知是刚才天坠的动静实在太大,把青螺镇剩下的居民都惊醒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李长清当即决定打道回府。  

此间事已完美解决,不仅诛除了最后两个塔教余孽,还得到了铸剑的神铁,可谓圆满,是时候改撤了!  

于是他身形如风,掠出地坑,提上张小辫儿,又从一旁的巷子里找到了之前仓皇逃跑的长面罗汉猫,顺着崎岖的山路出了青螺岭,踏上了回灵州的路程。  

三天之后,暴雨止歇。  

青螺镇残存的居民纷纷聚拢到瓦罐寺的废墟上围观,却只看到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坑底空空如也,谁也不知道那从天而降的陨星去了何处,纷纷惊叹怪哉。  

渐渐地,一个关于妖星降世的说法迅速流传开来。  

各种流言蜚语,在灵州城附近的城镇的传的沸沸扬扬,神乎其神。  

但这一切,都和李长清师徒没关系了。  

二人早在两天前,便已悄然回到了自家府宅,期间并未惊动任何人。  

后来的一段日子里,李长清通过“胎化易形”的神通,改变形貌,用之前剩下的一些银两,在灵州城的各大当铺和古玩店里换买了不少寻常的古董珍器,补全了铸剑上法所需的宝料。  

这里必须提一嘴,道人施展的“胎化易形”虽然能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形貌身量,甚至毛发皮肤,但因为修为不够,无法完全掌握这门天罡三十六法之一的大神通。  

施展的变化只能流于表面,而无法改变生命的内质。  

打个比方,他可以摇身一变,变成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但本质上还是一个二十五六的青年,这一点并不会改变。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变化也会逐渐失效。  

经过李长清数十次的尝试,发现自己一次变化最多维持三个时辰,一旦超过这个时间,立即就会显出本相。  

另外,他目前只能变化人形,还暂时不能变成其他譬如猪狗牛羊、草木树石之类的东西,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但绕是如此,也已经很惊人了!  

不难想象这门神通若是被居心叵测之人掌握,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神铁到手,宝料也收集完全,下一步道人并未在灵州城停留多久,而是直接去了荒葬岭,把张小辫儿和元宝留在了府里。  

马天锡也已得知了道人回来的消息。  

按李长清的要求,在府邸四周布下暗中巡逻的兵勇,一旦发现有异,便会即刻上报。  

还有,这些日子进城的有嫌疑之人的名录已送到了李长清的房中,但他只略微扫了一眼,还并未来得及细看。  

不过不用着急,等他从荒葬岭回来,便是揪出那幕后黑手之时。  

只有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李长清才能心无旁骛地铸剑!  

他此去荒葬岭万尸坟,只为探清那春秋战国时期剑炉的具体情况。  

正午时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