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让我去吧(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与荣光,只将视线放在此处,这才是她真正一路急赶而归的原因。  

雨天道路泥泞,车马略颠簸,灯影时而晃动着。  

魏叔易的声音却字字清晰,半点没有波动起伏地讲述了这场由太傅做主的全部计划。  

李岁宁听罢,眼底反而平静下来,问:“老师可曾与我留下什么话?”  

魏叔易:“太傅有言,若殿下提早归来,切勿着急动作,只需安心留在洛阳,静待消息时机,名正言顺地稳妥入京。”  

李岁宁微微握紧了手指,抬眼问:“若我不听呢?”  

“太傅说…”魏叔易复杂一笑,如实转述:“死里逃生者,倘若再以身犯险,是为真正的蠢物,不配做他褚世清的学生。”  

李岁宁沉默了一下,才道:“我就知道。”  

“可他又何曾听过我的,我临走时曾交待他务必留在太原等我回来,然而他又去了哪里。出尔反尔,便配做人老师了吗。”  

她的声音不重,也没有太多情绪起伏,却莫名叫人觉得不满和委屈,以及很难被察觉的一丝不安。  

“我要赴京畿。”她没有犹豫地说:“连夜动身。”  

此时距离李隐的登基大典还余六日。  

姚翼忙出声劝阻:“殿下…”  

“我若未曾回来且罢。”李岁宁道:“我既回来了,若只是眼睁睁地远远避开,让老师他们为我流血,那我回不回来又有什么区别?”  

“就此留在洛阳,等老师成事的消息传来,之后我再名正言顺地入京,如此一来,我会如何?”她问:“干干净净,从容体面,稳妥无虞吗?”  

她答:“不会。”  

“如此坐享其成之法,只会让我觉得自己无能懦弱,愧责一生。”  

“表舅,让我去吧。”她说:“刀山血海也罢,我杀过去,杀到哪里算哪里,至少让我尽力而为。”  

对上那双眼睛,姚翼清晰地察觉到,她不想学什么所谓避于人后的帝王之术。  

这一刻,姚翼说不清是忧虑多一些,还是触动多一些。  

她很像她的先祖,太宗皇帝。  

当年那场宫变,太宗皇帝并无亲自动手的必要,彼时不乏情愿为他背负恶名并赴死者,可他还是选择亲自动手了。  

这两件事或无太多可比性,姚翼只是在想,当他试图以“常规”的帝王之术劝谏她时,是否也要考虑到,那套规则并非人人都愿意领受,也并非人人都需要去领受?  

受人仰重的强者历来自有自己的行事规则,旁人无法阻挠。  

姚翼触动沉默间,魏叔易开了口:“我与殿下一同回京。”  

他对各处计划知道得最为详细,他随同在侧,李岁宁才能做到更好地去应变。  

姚翼轻叹口气,也不再试图劝说,妥协之余,道:“先回去,睡上三个时辰。”  

魏叔易跟着道:“动身事宜也需要筹备,殿下长途跋涉,务必休息一晚,这些事便交由我和姚廷尉来安排。”  

一路上,姚翼的心绪随马车颠簸晃动不止,眼眶不知何时已经红了。  

纵观史书,大多听来豪迈的英雄大业,实则皆不乏隐忍憋闷的经历。  

但他不能因此,便要求她为了稳妥而务必效仿大多数人。  

她这一路走来,又何曾与大多数人的事迹重叠过?  

她的出现就是异常的,能从北狄那样的绝境中回来的人,焉能只以一座华丽安稳的牢笼缚之?  

既如此,便由她去吧,由她尽力而为,由她走到人前,由她去讨公道,由她去救欲替世间讨公道者。  

他便在洛阳,等着她这最后一封捷讯!  

清明雷声滚滚而至,闪电每每撕开夜幕的一瞬,被风拂动的天地万物仿佛皆在颤栗着。  

潮湿的春雨并未能阻慢京中各处筹备登基大典的脚步。  

为了配合各处事宜,肩负监国重责的李隐于一月前,在百官的劝谏下住进了宫中。  

几处大殿均已重新修葺过,甘露殿内也已没有了女帝留下的痕迹,转而依照李隐的习惯,以及风水讲究重新布置了一番。  

此刻殿内摆放着的一排檀木架上,依次悬挂着新制的龙袍,从衮服到朝服再到常袍,制样不同,底色皆见贵重的明黄金线天子之色。  

檀木架后,李隐立于窗前,静望窗外渐消的雨水。  

他很快就要正式成为这李氏江山的主人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那位“皇太女”却突然要回来了。  

她竟然从北狄脱身了,且还赢了,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她赢得如此之快且堪称轻松,竟然保全下了北境和玄策军的战力。  

继而,他再次得到消息,吐蕃大军并未能拦下她,她往洛阳方向去了…  

但吐蕃军也非全无用处,至少暂时拖住了崔璟的兵力。  

此刻算一算,李岁宁大约已经要抵达洛阳了。  

她行路异常之快,但北面战事混乱,她大胜而归的消息暂时还未能大范围南下传开——  

不过,即便如此,最近几日,仍有些许“传言”靠近了京畿,他的人对此早有应对,同时传开的还有太女已亡的消息,混淆之下,一时没人能辨得清真假。  

同时,他已令人严密封锁了京畿各道的消息渠道。  

这不是长久计,但也无需长久,只要在登基大典完成之前确保不会出现差池即可。  

在这关键之时,容不得有人心动摇的可能出现,早在十日前,他便已经着人日夜严密留意以褚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