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 那便试试(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敲定此事后,李献立即令人寻来了洛阳宫城内,负责监修奉仙宫的几名道人。  

这些道人们皆有官职在身,平日负责奉仙宫的修建布局风水事宜,为首者被称为洞玄法师,在洛阳城中信众颇多,很有声望。  

洞玄几人自李献处离开后,即令人于城中开了祭坛,宣告四下,要行祭天之举。  

此祭,是以活人为祭。  

洪灾出现之前,李献即奉旨清查洛阳城中与徐正业勾结者,为得到详具的内应名单,李献自被俘的徐氏乱兵中,带走了五百名昔日在徐正业麾下有职位的武将,押至洛阳审问。  

洛阳城中大致的内应名单李献已经拿到,如今也已抓捕了不少有嫌疑者,只需顺藤摸瓜,便可揪出余下同党。  

这“同党”二字,不只是表面意思。  

除了从徐正业的心腹俘兵口中撬出来的名单之外,李献手中还握有另一份名单在那是此次自京师前来传旨的内侍,暗下交给他的。  

其上姓氏与他审讯所得多有重合,但也有很多人并不在其中。  

圣册帝的用意已十分明显,既然要动手,便要一举彻底拔除那些名为异己的利刺不管他们究竟有无参与到徐正业之事当中。  

或者说,彻查徐正业同谋之说,从一开始便只是一个名目而已。  

而此次“清查”的范围,也绝不只在洛阳之地,女帝注视之处,乃是整个中原之地的士族,尤其是那个最为煊赫的姓氏,那个足以撕开利益紧密相连的四大士族的大姓。  

故而,接下来要对付哪些人,要如何做,李献心中已经再清楚不过。  

他已不需要再去审问那些俘虏。  

不过,他很快发现,这些原本已无用的俘虏,却还另有用武之地。  

杀徐军俘虏祭天,是李献和部分洛阳官员商议之后的决定。  

主持此次祭天仪式的洞玄道人宣称,此次洪水灾害,大水冲毁奉仙宫,皆因徐正业之行罪大恶极,罪孽深重,以致触怒上天,而天怒难消,怒在徐贼余孽迟迟未除他们以平息天怒之名,将两百名俘虏押上祭坛斩首。  

鲜血顺着祭坛符文痕隙流淌涌下,混入雨水中,染红了洛阳城中数条街道。  

此举无疑是血腥的,而正因它足够血腥,得以震慑各处民众,一时果然成功弹压下了那些对女帝不利的谣言。  

为坐实此说,他们对外声称,接下来每日皆会献上两百名俘虏祭天,直到平息天怒为止。  

李献等人此举固然血腥,却算不上擅开先例,大盛自建朝来,虽甚少有活人祭祀之举,但杀俘祭祀,却历来有例可循。  

洛阳城中虽有许多文人指责此事,但也只能从道德风气层面谴责一二。  

城中那些士族们则已焦躁不安,李献此举,除了扭转舆论,显然也是冲着他们来的今日可杀战俘,明日便可杀同为徐正业余党的他们祭天众士族族人愤怒却又不安,而洛阳城内外有玄策军层层把守镇压,又因水灾成患,各要道多被冲毁,他们族中多文人妇孺,纵想要及时逃离洛阳却也不能。  

如此天灾与人祸并行之下,他们已成困兽,现下唯一的自救之法,或许便是向荥阳郑氏求救了于是,他们决定遣可信之人,暗中送一封信前去荥阳。  

李献也令麾下千名亲兵,在两名洛阳官员的陪同下,冒雨出了洛阳,赶去了汴州。  

他们未入汴州城,而是直接去了在汴州城外地势较高处扎营的大军营中。  

得知主帅肖旻不在营中,为首的那名武将和两名洛阳官员,即令营中迅速清点徐军战俘,要将他们全部押往洛阳。  

营中几名将军前去与他们交谈询问此事,他们态度强硬,只称是奉李献将军之意,事关重大,不得耽误。  

此刻雨势稍小,不远处一群脚上锁着锁链的战俘正冒雨往麻袋里填装沙土,李献麾下的那名武将立时示意手下,将那些战俘驱赶过来,取了麻绳,当即就要将他们清点串绑起来,似同对待牲畜。  

洛阳城中剩下的战俘已“支撑”不了两日,他们需要尽快将这些战俘带回去交差。  

“如今营中战俘足有六万余,要全部清点完毕,至少需要一整日。”白校尉皱眉正色道“且此事非同小可,还须等主帅归营后,与几位大人当面商榷后方能交接这些战俘。”  

那武将冷笑一声,手按在腰侧刀鞘上,厉声道“事关祭天大仪,关乎国运,若有丝毫耽搁闪失,非但我等难辞其咎,你们只怕也同样担待不起”  

此言出,一旁那些正被绑起的战俘皆神情惊骇。  

所以,昨日听到的传言是真的洛阳城中杀了那些人还不够,竟要将他们全部押去祭天吗“你们你们干什么”  

“放开我”  

他们身为战俘,自然不可能得到优待,这些时日在营中做着最苦最累的差事,吃着最差最少的食物,但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份处境,只要能活下去就可以。  

且身为战俘虽苦,好在那位宁远将军发过话,故而营中至少不曾有凌虐战俘之事发生,所以他们从未想过反抗。  

当初他们愿降,不外乎就只是想活下去而已可此刻,这些人要押他们去祭天,性命遭到威胁的恐惧之下,便开始有人挣扎反抗起来。  

一名瘦弱的战俘从队伍中踉跄奔扑出去,慌乱喊道“白校尉,我们不想去洛阳宁远将军和肖主帅亲口说过,降者不杀,你们不能”  

随着一支箭矢刺穿他的心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