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做人的门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顶冒黑烟不可。  

将喻增一行人送走后,崔琅拿着那赏赐的单子感叹道:「得子如此,我若是父亲,定在佛祖面前每日磕一百个响头…」  

「瞎说什么呢。」卢氏嗔了儿子一眼,压低声音道:「这么开心的日子,提这等晦气的作甚。」  

崔琅唉声叹气:「我就是觉得父亲一把年纪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怎还这般想不开呢。」  

「正因是上有老下有小…」卢氏感慨道:「旁人的上有老下有小,那是需要去养活的。你们父亲却和旁人不同,老的有能耐,小的也太争气,哪里就需要他养过一日?」  

崔琅点头:「也是,这上有老下有小,父亲从来都是被养的那一个…愣是一点苦也没吃着,一点力也没出上啊。」  

照此说来,父亲可谓重新定义了上有老下有小,这哪怕放眼整个人类养殖史上都是很罕见的存在。  

能有这等世间罕见的福气,父亲上辈子只怕是从盘古天开地时便开始积德行善,才攒来了这投胎为崔洐的机会吧?  

这般想着,崔琅简直有点嫉妒了。  

崔棠在旁开口:「父亲此时一个人在书房呢,可要过去问问?」  

「管他作甚,你们父亲喜欢清静,就让他清静着呗。」卢氏接过赏赐单子,唤了管事到跟前。  

「快使人将那些金银之物都送去玄策府,放进大郎的私库总去,免得此等阿堵物留在府中,再污了郎主的眼…」  

管事笑意僵硬着点头,夫人如今也是精通阴阳之道的。  

卢氏又挑了些崔璟或能用上的,都让人一并送去玄策府。  

这些年来凡是朝廷给崔璟的赏赐,她一律是如此安排的。  

在她看来,这些是大郎拿性命拼杀来的赏赐,且一场仗打下来,功劳是主帅的,但那些死伤士兵的家属也需要安抚,而除了朝廷派下来的抚恤外,大郎时常也会给予接济之举,此中花费便也颇大。  

大郎历来不曾从族中支取过银钱,反倒给族中挣来颇多赏赐,大郎从不细分这些,她身为家中主母,除了为族中着想,便更要为大郎多打算一些。  

毕竟大郎还未娶妻呢!  

媳妇本儿且得让他留足。  

安排好赏赐的去处后,卢氏欢喜地带着一双儿女去了书房,给崔璟写信去了。  

这是卢氏一直想做的事,从前她没有理由给大郎写信,但现如今不同了,大郎可是当众喊过她母亲了!  

做母亲的,给在外刚经历过一场凶险算计,并立了大功的儿子写一封信,想必很合理吧?  

卢氏让崔琅执笔,她在旁口述。  

崔棠亦是。  

崔琅从起初的乐意之至,渐渐陷入了痛苦埋怨:「…哪有这样写信的!」  

这都写了足足六张信纸了!  

他手都要断了,母亲和妹妹竟然还没说完!  

她们到底知不知道写信和写话本子的区别?  

「这才哪儿到哪儿?」崔棠皱眉看着次兄。  

同样是做哥哥的,差距怎就如此之大?  

有的哥哥在外立功打仗力挽大局,有的哥哥写封信都要嗷嗷叫唤。  

真就应了她和母亲昨晚的那一遭对话——  

她与母亲感叹,每每想到长兄,都觉做人的门槛实在太高,同样生而为人,她就实在过分平庸。  

母亲安慰她——无妨,不是还有你次兄么,自有他将做人的门槛拉到最低,有他在,你慌什么?  

听着次兄的埋怨,崔棠嫌弃地将笔夺过来,亲自来写。  

卢氏娘仨在此写信至天黑,谁也顾不上去理会崔洐。  

迟迟等不到人来开解,一整日未曾用饭的崔洐心情愈发憋闷,往常这般时候,妻子总会来劝他,至少也会亲自端一碗补汤过来…现如今竟是丝毫不将他放在眼里了?  

再一细问,才知卢氏竟在忙于给长子写信。  

崔洐:「?!」  

合着他们的心,都偏到那逆子身上去了!  

此一夜,崔洐是何心情无人知晓也无人在意,但得知长兄平安无事的崔琅却睡得香甜。  

待其次日一早大摇大摆地进了国子监后,便被同窗们围上来打听长兄在并州的事迹,很是出了一把风头。  

放课后,崔琅跟着乔玉柏往回走,嘴巴仍在喋喋不休。  

这些时日凭借和常岁宁的师徒关系,及自己的一张厚脸皮,再加上「祭酒恐怕不知,学生最爱吃鱼」的大无畏精神,崔琅得以每日放课后都来乔祭酒这里蹭饭。  

来至前院,崔琅恰见到了乔玉绵。  

少女系着秋香色披风,发髻梳得整洁,簪着一双干净简单的青玉簪,拿一段月白细绸覆着双眼,系在脑后。  

「乔小娘子!」崔琅笑着快步走过去,看着她眼睛上系着的东西,便问起缘由。  

「是那位孙大夫的交待。」乔玉绵道:「这两日偶觉有强光在眼前闪动,孙大夫便让我蒙上眼睛。」  

「强光?」崔琅惊喜不已:「乔小娘子,你能看得到光了?」  

乔玉绵莞尔:「尚且看不到东西,但孙大夫说…应是好转的迹象。」  

她起初并未抱希望,但那偶尔闪动的强光是从未有过的,或许宁宁替她找来的这位大夫当真有过人本领。  

「那就太好了!」崔琅欢喜不已,「说不定用不了多久,乔小娘子就能重见光明了!」  

乔玉柏看过去——怎觉得崔六郎的激动之情,一点都不比他这个做兄长来得少呢?  

乔玉绵未有接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