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想献爱心(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叶俊銮之后就让面板一直监测,官方的人当然查不出什么情况。  

只查出这两批人不是好人,他们的身体变得残缺,当然不能再做坏事了。  

已经知道他们是坏人,就怕他们监控起来。  

等待他们当然是牢狱之灾。  

福利院的孩子们,他们逃过了一劫。  

那个小孩,领养人的信息是假的,当然不能带走。  

暂时还是在福利院里,到了年纪的小孩,如果能在外面读书,是可以上小学的。  

到外面的公办小学。  

小孩被院长送去了学校读书,那些残疾的小孩羡慕极了。  

看到了福利院的视频,程熙雯给叶俊銮出了一个主意,既然他们不能实名,还有真实的面貌出现在福利院,给给捐款,给帮助。  

他们可以利用面板,伪造一个华人的身份。  

不能让真人去,他们可以用化物符箓,用了这符作用很大。  

既然不用担忧暴露身份,也不用担忧他们面部表情太多,会让别人发现不妥。  

出现这么多的资金,捐出这么多的资金,有一个说的去的身份。  

用面板伪造身份最容易了,可以改信息,把国内某个已经灭了的家族,某个姓拿出来。  

虽然不用他们真实的姓名,不用他们祖上人员真实的姓名。  

面板出的证件,虽然是姓名身份假的,不过伪造起来是真正的公章,真正的证件。  

如果有人查起来,不会查到一点信息。  

谁又能把国外,另外一个国家某个人员的底细查的那么清楚呢?  

查的那么清楚,那个人的力量已经很大了。  

随便编造一个国家,就算是官方,不能第一时间查出来。  

这是他们的钱,已经用到实处了,谁又为了这件事去查个彻底?  

浪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都不止他们捐的这点钱了吧?  

第一次捐,也不会捐很多,只捐一点钱,让他们把房子修建一下,让他们日常有衣穿,有饭吃。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想要布料和粮食就有点难,给了钱给他们也很难买得到,让他们能吃饱。  

那么捐物资和捐钱就不一样了。  

首先捐出一批物资,这时穿的衣裳,可以不是很新,却可以是,别人用爱心来准备的。  

至于粮食,他们想到的当然是来自于另外好友们,从他们手里兑换回来的粮食,大娘比他们自己种植出来的粮食差一些。  

不过到了90年代,2000年代,经过了十多20年的艰苦奋斗的,农业化,机械化,包田到户,全国改革。  

在这两个时代的好友,他们这时候买粮食不会很贵,有钱就能买得到,购买粮食已经不需要凭证,票据之类的。  

只要有钱就能购买到粮食,一些生活资源。  

叶俊銮听了程熙雯的主意,觉得这个主意挺好的。  

毕竟他们兑换回来的一些布料,是来自于90年代和2000年代,程熙雯的两个好友,那里兑换来的一些货物,除了布料,还有其他的物资伪造身份这件事,他可以自己办得到,物资这一方面就靠程熙雯去搞定了。  

程熙雯答应了,并且对老欣霄,叶倩倩都发去了请求帮助。  

程熙雯的要求很简单,在90年代2000年代,就连农村的很多人家已经不愁吃不愁穿了。  

如果说农村人已经有万元户,很多家庭富起来了,那么城里人更是有更多的人已经富了起来。  

在这个时候,那些工厂,或者是那些工人,更或者是已经做了第一批富起来的富人。  

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也都会去做一些善事。  

把他们穿不了的衣物捐出去,把他们有的物资送一部分出去做爱心。  

这两个年代的人,他们已经有了给福利院献爱心的心。  

更多的一部分是为了做善事,也有一部分是为了有名声。  

老欣霄接到了好友程熙雯发来的信息。  

如果说布料,建房子的材料,在她这个原产地,最能兑换了。  

像他们这一个地区,正是地砖厂,陶瓷厂,服装厂那么多的企业,还有一些造纸,印刷企业。  

这是处于一个改革开放最先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程熙雯好友请求只是给福利院的一些孩子带来春夏秋冬的衣服。  

说不嫌弃是旧的。  

简直不要太容易了。  

就比如说他们防止漏雨,他们所住的房子可以用废掉的瓷砖铺一铺,房顶也可以用铁皮或者砖瓦再修一修。  

至于服装之类的,都要用旧的。  

她这里名下就有一个纺织厂加制衣厂刚刚成立的大厂。  

很多大单都是运往海外,或者是和好友兑换,到另外一个不同的地区售卖。  

服装厂最多的是什么?  

碎布料啊,还有之前有瑕疵一点的布料做出来的衣服,这种是卖不出去的,给别人做福利,别人都不愿意要。  

但如果是用爱心的方法赠送给来自于不同时代的70年代福利院的孩子们,比他们穿的补丁衣服好多了。  

况且这个年代什么都要用票据,供销社那种不需要票据的瑕疵不还不是有许多人抢着要买?  

老欣霄特意在某些纺织厂购买了一些瑕疵布,做成了各种春夏秋冬的衣裳。  

冬天的要保暖,这个时代已经棉花很充足了,不过很多厚的衣裳已经用其他的棉了。  

蚕丝棉,鸭绒,兔绒,羊绒之类的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