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相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殿前花灯堆积成山海状,与其后三重楼阁遥相呼应,宛如瑶池仙境。  

庄篱走在其中左右看,虽然见多了瑰丽的梦境,但真实永远更绚丽。  

“怎么样累不累”  

薛夫人从一旁走来,笑着问。  

一路走来,无数人跟东阳侯夫人说话,端详这位新少夫人,庄篱按照东阳侯夫人的介绍一一见礼。  

此时终于走到殿前,围观的夫人们解了新奇,散去了不少。  

“不累,有母亲在。”庄篱笑说。  

“跟着你母亲才累呢。”薛夫人说,“一会儿跟我走,我带你去看灯。”  

东阳侯夫人瞪了她一眼“不用伺候你婆婆了”  

“我婆婆巴不得我不在眼前。”薛夫人笑说。  

前方殿内响起鼓乐声。  

“陛下和皇后快来了。”薛夫人说,也不再停留,各家都有固定的位置,对庄篱一笑,“一会儿我来找你。”  

庄篱含笑点头,看着薛夫人离开,扶着东阳侯夫人,按序迈入殿内。  

殿内灯火更加绚丽。  

正中宽大的地毯上,数十舞姬翩翩,乐工们坐在二楼,乐声宛如从天而降。  

也有一道视线落在从舞姬身边经过的庄篱身上。  

沈青微微皱眉。  

此时此刻也还未到他抚琴献技的时候,站在一众乐工中等候。  

他的视线追随着庄篱,脸色些许变幻。  

“你来”他转头对站在楼梯旁的一个内侍招手。  

那内侍忙过来。  

沈青对他指了指殿内走动的庄篱,低语两句。  

内侍点点头转身走开了。  

“陛下和皇后到了。”  

又有内侍登楼喊。  

沈青忙走回乐工中,坐在自己的琴前。  

奏乐的乐工停下,舞姬退开,殿内的人们也停下说话,瞬间安静。  

“皇上驾到”  

伴着清亮的声音,满殿人俯身施礼高呼“吾皇万岁”  

沈琴低头抚琴,乐声齐鸣,宛转悠扬。  

皇帝与皇后缓缓而来,伴着呼声宫乐入座。  

庄篱在东阳侯夫人身后向前看去。  

除了皇帝皇后,另有十几位妃嫔分列左右,环肥燕瘦,如百花齐放。  

白瑛并不在其中。  

“好叫陛下放心,我也算是有儿子了。”  

金玉公主对皇帝感叹。  

伴着说话,上官月跪倒在御座前“上官月叩见陛下。”  

金玉公主认下上官驸马外室子的事,过年期间已经通过各种方式递到皇帝跟前。  

看着跪在面前参拜的少年人,皇帝没有丝毫惊讶,带着几分好奇打量。  

上官驸马这外室子闹到现在也有十多年了。  

虽然十多年在京城也算是横行的纨绔子弟,但碍于金玉公主颜面,直到今天才带进皇城。  

不知是面见天子太激动,还是太紧张,上官月俯首在地没有抬起。  

御座上的人只能看到他黑发,修长的脖颈,华丽到有些浮夸的衣袍。  

上官驸马在旁提醒“你抬起头,让陛下看看。”  

上官月似乎才回过神,抬起头,对着皇帝一笑。  

一笑生辉。  

皇帝想不愧是上官驸马的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原本有些浮夸的衣袍顿时被压了下去,变得稀松平常。  

“好,好,不错。”皇帝笑着赞道。  

既称赞人长得好,又称赞这件事好。  

上官驸马声音哽咽“臣谢过陛下。”  

皇后在旁笑说“驸马应该谢公主吧。”  

“臣对公主的谢意无以言表。”上官驸马说,“臣如有负公主,不得好死。”  

金玉公主在旁笑了,说“大过节的,驸马说什么死呀活呀的。”  

上官驸马抬手擦泪“我高兴,高兴。”  

皇帝看着上官驸马真的哭了,很是感慨,可不是嘛,自己的儿子终于能堂堂正正了。  

谁不爱自己的儿子呢想到这里,皇帝也很高兴,他也要有儿子了,自己亲生的儿子。  

虽然白妃还没生,但所有人都笃定是儿子。  

这也是玄阳子认定的。  

如果不是儿子,蒋后的鬼魂何须来戕害皇帝的视线向身边看去,没看到白瑛,愣了下“白妃她”  

白妃两字在耳边响起,原本玩味看着金玉公主这一家三口的皇后,眼神一滞,慢慢看向不远处坐着的兄长杨国舅。  

杨国舅察觉她的视线,立刻嘴角弯弯,笑容散开。  

下一刻皇后的嘴角也散开笑容。  

“陛下忘记了白氏怕人多,身子不便,特意留在后边了。”她柔声说。  

皇帝想起来了,哦了声,皱眉担忧“她一个人行不行啊。”  

皇后的眼神晃了晃,脸上的笑容更浓“就在旁边的结邻楼,能一眼看正殿,不离开天子龙气,太医随侍,兵卫严守,闲杂人等不得靠近,帝钟也挪到那边了。”  

说着起身。  

“陛下如是不放心,我这就过去看看。”  

皇帝忙伸手拉住她,皇后能如此安排已经尽心尽力了,这是满朝权贵都在的场合,不好让皇后为了一个妃子退避。  

“皇后快坐下,操劳多日,今日你安心享乐。”皇帝笑说。  

牵住的手让皇后凝滞的眼神恢复如初,嘴角的笑变得情真意切。  

金玉公主在旁看着皇后,故作欣慰“娘娘快坐下吧,再等些时候,你和我一样,也都是有儿子的人了。”  

皇后掐着自己的手心对她一笑“那我今日先借公主的福气,喝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