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凡人的智慧(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只土系的灵兽出来。’  

上一次,杨根硕和田哲差点被TW组织一发导弹给炸死,在海上漂流了好几天才找到路过的货船,爬了上去。  

如果他们有一只水系灵兽,那就不会这么狼狈了。  

‘对了,灵兽出行还是太不方便了,老扒着飞机也不是这么回事.而且灵兽体型和姿态都太夸张了,现身的话,被拍到容易引起轩然大波,到时候被更多人关注就不好了,没到金丹之前还是老实一点。’  

筑基期能飞了,但也不是为所欲为。  

真到了金丹,有金丹不坏之称的境界,就可以浪一些了,因为除了那些大型弹道武器外,基本上没有能对金丹期造成威胁的了。  

总不能为了杀他,把一个城市的人献祭了吧?  

那太夸张了。  

‘哦对了!我可以修行玄武学院的御兽功法,搭配御兽法宝,可以将灵兽收入法宝之中,需要运用到它们力量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召唤,嗯.这样就方便多了。’  

灵兽,是杨根硕重要的外部手段。  

在某些情况下,比他培养的这些弟子还好用。  

因为弟子们只能走武修路,而灵兽可以走的的是他的修行路‘卧槽?这么一想的话,那灵兽的启蒙条件比人要求低太多了,人想要吸收灵气必须拥有灵根,而天生没有灵根就无法感应到灵气,哪怕是吃再多的丹药也没用,除非用某些可以重塑身躯的天地奇宝,而灵兽只需要一枚金丹妖核.嗯.也不好说。’  

万一小岩只是幸运得到的呢?就跟道爷培育出的那棵生命神树幼苗一样,后面做了这么多次试验,从两棵生命神树上反复取组织进行培育,但再也没出现过奇迹。  

‘回去以后再试试,这一次就搞一只水系灵兽.先解决海上出行问题。’  

‘我的徒弟们最好也能有几只灵兽辅助他们,可以用神异解决武修的难题。’  

杨根硕打算下一步回去继续培养灵兽。  

一手抓徒弟,一手抓灵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百年里,杨家所积累的财富也真是巨大,杨蔷婧的功利主义虽然让杨家的功德下降了,但是真赚钱啊。’  

当代金句:道德没了,那赚的就更多了。  

没想到修仙界也是一样。  

杨家以前的赚钱能力,基本上是由杨根硕把控的。  

大部分时间杨家人都是依靠老祖的手段和主意来赚灵石和分配灵石。  

而杨根硕不在的这百年里,杨家人开始自己操盘了,杨蔷婧和杨蔷薇两姐妹赚的是盆满钵满。  

光明城的妖奴和魔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杨根硕这才明白为什么小美人鱼为什么会幻化成黑人了因为当年这条黄金航道上行走着无数这样的船只,从那里面掉下来的只有这个颜色的。  

这百年里,杨家如杨根硕当年所说的一样,用核弹换来了百年发育空间。  

这百年里基本上没怎么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杨家积累了百年的资源。  

已经多到杨根硕自己都数不清的地步了。  

杨家祖祠的宝库里的东西都已经是百年前杨家财富的数十倍了。  

其他杨家人自己手里以及杨家人间接掌控的财富,更是数不胜数。  

以及杨富自己手里的那批极为珍贵的奇珍异宝,无论是用于杨根硕还是其他杨家人,都能大幅增加他们的实力。  

四大王朝,大部分核心产业都是杨家控制的。  

这所有的一切,当杨根硕归来后,他都可以利用起来!  

说了这么多,杨根硕其实从杨家庞大的财富里面找到了几样他非常关心的东西生命神种以及.类似生命神种功效的奇宝。  

无论是杨蔷婧还是杨富,都知道老祖喜欢这个宝物,所以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住了,杨家宝库里存了4枚,杨富自己手里有2枚。  

加起来就是6枚可以重塑灵根的宝物。  

这种东西,也可以给杨家子孙增加灵根资质,极为好用。  

只不过被杨蔷婧和杨富都留着,没让别人用。  

这一点,两人倒是很有默契。  

杨根硕也确实需要。  

“两个机灵鬼,不愧是我最信任的人。”  

“如果我想的话.其实可以在现代再塑造几个修仙者了。”  

“6枚,不好分配。”  

他环顾四周,他的徒弟就有10个,还有1个田哲。  

可以给他们的只有5枚.  

‘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与其不能平均分配,不如谁也不要给.’  

杨根硕不想他们因为此事而心生间隙。  

正在疾行的小岩停了下来,杨根硕也回过神来,他的神识扫到地面上的林肯已经停在了纽约郊外。  

这里有一片片巨大的农场,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  

这金灿灿的颜色构成了如今米国的玉米帝国。  

那辆林肯就停在其中一个农场里面。  

小岩再次叫了一声,杨根硕摸了摸它的狗头。  

“好,我知道已经到了我正在观察上面.”  

小岩看杨根硕没理解它的意思,又叫了两声,并且抬起爪子朝着前面指了指。  

“嗯?”  

“你是说前面有东西?”  

小岩高兴地叫了一声。  

杨根硕的神识穿透土层,看向前面神识在黑暗之中穿梭.猛然间!  

一团光映入杨根硕的眼睛!  

前面的居然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实验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