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死或臣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阙城的回复,确实令白松老人有些意外。  

“看来,你们是不怕死了?”  

有人大笑着站了出来:“死?  

我等从引气入体起,便将追逐大道为终生目标,即便是死又如何?  

道意圆满,死得其所。  

若折损颜面,卑躬屈膝…这就是自绝道途。  

吾宁死,也不宁愿被如此折辱!”  

这人的话引起了所有知音府内修士的赞同。  

胸口的那个热血也被引动,纷纷对着伏羲派遣来的修士怒目而视,戒备以待。  

白松老人再也无法维持淡定情绪了,他高声道:“你们这群不知好歹的家伙…既然敬酒不吃,那就只能吃罚酒了。”  

虽然最终的结果与来时伏羲交代的不尽相同,但白松老人却满是自信。  

等到他将天阙城这些不知好歹的家伙屠尽,亲自献给伏羲陛下时,陛下一定会对他大加赞赏。  

没看见当初非媛那家伙就是这样对付天尚城的。  

随着他手一动,身后排列的数百人和落在地面上的修士纷纷亮出了武器。  

火药味瞬间弥漫了整个知音府上下。  

未等白松老人出手,元家家主就扩音对着整个知音府的修士道:“诸位,刚刚发生的事情想必你们都已经听到了呢。  

我等即将开启知音府。  

若是有人愿意低下身子,奴颜婢膝的臣服于伏羲,以求保住性命,可以自行离开知音府。  

若是有愿意随我们而战的道友,不愿意被别人奴役,那就请拿起你们的武器…一起抵抗吧。”  

说到最后,元家主的声音中带上了悲愤。  

就算抵抗,所有人都能猜出最后的结果。  

但是,有人觉得活着高于一切,有人觉得活的自在才有意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抉择。  

为了自己的坚持和理念而战斗,为了不让自己的道半途而废,总要挣扎那么一次。  

随着元家主的话落下,知音府的四扇大门瞬间开启,飘逸如云的灵气逸散出去。  

却没有一人有所动作。  

有人在踌躇,有人在观望,还有人下定决心…  

一善站在角落里安静的看完了整个过程,在元家主这句话落下后,他随即站了出来,“阿弥陀佛。  

贫僧觉得,修炼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但是,修炼又只是一个人的事情。  

人皇陛下此举,是要斩断我等的向佛向道之心呀。  

贫僧虽然资质鄙陋,但觉不敢苟同。  

愿意随元家主一战!”  

他的话一说完,白松老人的眉头还没皱起来,就又看见一个书生站了起来,拿着手上的书卷指着天际道:“尔等修士,抛弃尊严,奴颜卑膝,谄媚于他人,让人不耻!  

人皇?  

天道可从来没有认过这个人皇。  

一切的东西,都是他自封的。  

人族尊崇强者,但不需要皇者。  

别说什么妖皇魔王转世的事情,若不是你们争夺气运和资源,人族的灾祸岂会如此频繁?  

为了自己的私欲罢了。  

若是有灾祸,我等自然义不容辞前来抵御外敌,但人皇伏羲打着庇佑人族的大旗,用着冠冕堂皇的借口剥削人族修士,后又拿着人族修士的性命,去和魔族妖族相争,满足自己的私心。  

这样的皇者,就算有,我等也不认!”  

“对,天道已换,这是上古时代的人皇,不是我中元界的人皇!”  

一语激起千层浪,大部分人的情绪都被调动。  

即便有犹豫的,此刻心也倒向了天阙城。  

白松老人这下终于变了脸色。  

他受伏羲命而来,能够兵不血刃收服天阙城自然是好事,实在不行见点血,收获总是会令人欢喜的。  

毕竟比天阙城厉害的城区多了去了,可最后不都老老实实的选择了归顺。  

这些修士再怎么抵抗也都有限。  

他就不信这天阙城有这么多的硬骨头。  

等到杀了一批人,再看着他们惶恐畏惧瑟瑟发抖求饶的模样,那才是大快人心呢。  

想到这里,白松老人面上闪过狠辣和一种扭曲的快意。  

“动手!”果断的一声命令响起。  

四周的修士应声而动,杀意积蓄到了极点,直接炸裂开来。  

白松老人越过元家主,打算率先拿朝家主开刀。  

刚刚若不是他扇动那些愚蠢的修士,不会有这么多人选择反抗。  

他若死了,对其他修士是一个很好的震慑。  

一道如同罗布在天空的雷网骤然闪现,黑云疾速变幻,遮掩了天光。  

紫黑色的雷电巨柱瞬间凝聚,随着白松老人手一动,化作一柄紫电长镰降落在他手上。  

紫电长镰的尾端拖着一条长长的雷电尾巴,尽头连接到天空的乌云出。  

恐怖的力量从云中聚集,汇聚在巨柱之中。  

随着白松老人虚空一划,一道足以切开虚空的雷电白光横冲直撞了过去。  

强势的气息散布在这片空间,所有修士的身上都被叠加了一层压力。  

元家主从怀中掏出一柄碧玉长剑,该剑通体泛绿,不见锐利边缘,仔细一看,那玉又隐入空中,只见剑柄不见剑刃。  

不像是一把武器,更像是一件玉器。  

玉剑竖起直指天际,双指顺着玉剑从下往上,磅礴的灵气汇聚成海洋围绕着玉剑转动。  

一个无形的旋涡在元家主周身形成。  

白松老人的雷电之力刚接触到这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