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诱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十余年来,能在织经司衙门过得如此惬意悠闲,你应该是第一人。”  

苏云青这句话倒不算夸大其词,毕竟现在陆沉的活动范围已经从厢房扩大数倍。  

虽说无论他去什么地方,身边都跟着苏云青安排的高手,但至少人身自由没有受到太严重的禁锢。1  

厢房内的陈设也已换了一遍,还有陆通让人送来的数十本各类书卷,以及崭新的生活用品。  

当然,陆通为了让苏云青通融,将织经司广陵衙门从上到下打点了一番,花出去的银子着实不少——对于家底极其厚实的陆家而言,这些银子无足轻重,陆通甚至想给陆沉送来两名丫鬟伺候起居,最后还是陆沉主动拒绝。11  

他怕苏云青着恼,织经司是特务衙门又不是青楼花馆。  

这几天苏云青极少过来,如今顾勇的身份引起他的怀疑,孙宇也已交到他的手里,两条线正在隐秘地追查。  

以苏云青的权力,可以轻而易举地直接拿下顾勇,但是他想要的显然不止于此。  

通过这两条线找出那个隐藏极深的内奸,再尽可能多地挖出北燕的细作,这才是一个间谍头子应该具备的判断力。  

“大人请坐。”  

陆沉面带微笑,走到桌边为其斟茶。  

苏云青扫了一眼窗边大案上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书卷,随手拿起最上面一本,翻开便能看到陆沉阅读的痕迹。  

他没有在上面留下批注,只是在某些句子上简单地划线标注。  

苏云青的目光停留在其中一句上,念道:“兵乱日久,民废耕农,内外苦饥,人多相食,道路断绝…”  

他将书页合上,封面上是陈书二字。  

“你喜欢读史?”他扭头问道。4  

陆沉顾左右而言他:“现在市面上的话本小说皆是才子佳人之流,看得多了难免乏味,还是这些书更能打发时间。”  

苏云青微微一笑,将书卷放回去,随后走到桌边坐下,悠悠道:“你们陆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是令尊对你的期许应该很高。其实看看这些史书也不错,至少可以知道当年大齐太祖皇帝的不世之功。”  

陆沉对这句话颇为认同。  

两百年前,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杀伐不断。4  

六十年暗无天日,九千里生灵涂炭。  

一个又一个短命的王朝如走马灯般轮换,后汉、后梁、南陈、后晋、后周等等,长不过三四十年,短则是六七载,你方唱罢我登场,眨眼间风云变幻。19  

方才苏云青拿起的陈书就是记载其中南陈的十九年短暂国祚。3  

直到大齐太祖皇帝李仲景横空出世,扫平天下群雄从而玉宇澄清,于一百四十余年前定都河洛,又花去十余年时间彻底剿灭天南地北的割据势力,还黎民苍生一个安稳的人间。17  

百余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曾经的风流皆被雨打风吹去,天下又有混乱之趋势。3  

苏云青似有所感,又叹道:“当年若非那场变故,或许局势也不会如斯艰难。”  

陆沉下意识以为他指的是元康之变,其实这也是他很困惑的问题。3  

十三年前,即先帝朝元康十一年,大齐虽然内忧外患民生凋敝,但仍然有着足够的底蕴以及士大夫的支持,否则皇七子李端也无法在江南统合势力登基为帝。2  

虽说陆沉对历史谈不上了如指掌,却也知道类似的庞大王朝至少还能坚持数十年,何至于京城失陷皇帝殒命?  

他不解地问道:“苏大人,景朝军力果真有那么强大,河洛城毫无守城之力?”  

苏云青饮了一口茶,缓缓道:“元康十一年城破人亡只是果,往前四年的变故才是因。”1  

陆沉恭敬地道:“请大人赐教。”  

苏云青便道:“元康七年,北方三国突破泾河防线,第一次兵临河洛城下。当时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并非双方武备悬殊,而是统领泾河防线的大帅杨光远被下狱问斩,边军士气涣散无心作战。北方联军包围河洛之后,先帝又做出一些令人不解的应对。”10  

他稍稍停顿,斟酌道:“先帝或许是过于焦急,为了尽快解决京城之危,便割让北方几座重镇,又在景朝的逼迫下将沙州七部派来的勤王土兵葬送。如是种种,才酿成四年后的恶果。”7  

陆沉眉头微皱,轻声道:“也就是说,四年后景朝大军如入无人之境,以极短的时间再度包围河洛,但是这一次勤王诸军肯定顾虑重重,谁都不愿成为第二个沙州七部。”64  

全是历史小鬼,哪儿来的完人,人都是复杂的“不说这些旧事了。”  

苏云青显然不愿在这个话题上谈得太深入,话锋一转道:“你对于自己目前的处境似乎一点都不着急。”  

“晚辈相信大人很快就能还陆家一个清白。”陆沉拍了一记马屁,见对方不为所动,便试探性地问道:“莫非织经司的进展不太顺利?”  

苏云青道:“我的人已经注意到顾勇的些许破绽,只是眼下看来还不够,打草惊蛇殊为不智。他虽然品级不高,却是我身边能力很强的下属之一,对于织经司的行事风格极为熟悉,为人亦称得上谨小慎微,故而只能徐徐图之。”  

他若有所思地看着陆沉,继续说道:“至于那个孙宇,织经司略施手段便竹筒倒豆子悉数招认,问题在于他只是这个阴谋最下层的执行者,一直是伪燕细作找他,他并无主动联系对方的方式。虽说织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