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书剑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裴液翻过最后一页,这个故事的第一篇“十月织绳”就此结束了。  

“好奇怪的名字。”裴液喃喃蹙眉,“馆主好像不是很会起名啊。”  

天色此时彻底沉了下来,淡蓝的夜空笼罩着大城,小院里冷风轻摇枝叶,气候正如书中的季节。裴液望着天上的疏星,赵白璧和李尧两个形象依然在脑海中萦绕着,却不知那是哪时哪地的故事,他们后来的命运又是如何。  

镜里青鸾的本子总是比其他的话本写得好,一颦一笑如在眼前,好像世上真有这么两个人一般,每次读完总令人怅然不已。裴液恋恋不舍地又往回翻了翻,还是轻叹一声合上了书页。  

“我起便我起。”裴液不觉有什么露怯之处,偏头道,“‘子虚先生’‘乌有先生’又是哪个话本?”  

黑猫碧眸看他:“这下知道你没有好好读《文选》了。”  

裴液沉默一下,若无其事地转回头,漫无目的地把这本国报往前翻着:“李鸣秋先生的那篇《德论》好像就在这上面吧。”  

如今早非吴下阿蒙,少年对前面的内容已并非全个茫然了,至少凤池水漾中“狄九玉带金囊,紫衣登堂”这一条,背后那些血雨腥风中,就正有他裴少侠的身影。  

很快他果然瞧见了长孙玦口中那篇引发了巨浪的文章,占的确实是最正中的篇幅,而这份上面,竟然还有许绰批注的几处笔迹。  

裴液扫去一眼,第一时间是有些迷惑。因为他记得许绰和李鸣秋大概算是站在一边的,但女子的批文却不像赞同。  

第一处被勾起来的是“君子修德,小人远德”八字,许绰批以“何为德?”  

第二处被勾起来的是“天生德于予”,许绰批以“孔子之言,未可易也。”  

从这些墨迹均匀的勾画和批注中大约可以追随到女子思想走过的痕迹,其实也与剑理也颇多共同之处,每个语词的定义总是要最先弄懂、也最重要的东西。  

长孙玦说这是当下神京的大事,裴液此时便也不再躲避,凝目仔细去看这些文字。  

“何为德”三字正是此篇《德论》的关键,李鸣秋持“德非天生,君子修德,小人远德”之论,但“德”竟为何物却说得有些模糊。他说德是人后天修习而来,那么刚出生之人就没有“德”吗?一个孤身生长于深山老林,不能言说之人,就没有“德”吗?孟子说人天生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它们不是“德”吗?  

安静的小院古树下,裴液轻轻敲着躺椅扶手,李鸣秋先生是将“德”当做一套后天习得的行为准绳来讲,其实已接近于常说的“道德”。  

那么事情就有探讨的空间了,既然“德”这套行为准绳全由人类文明社会决定,那么它就一定是变幻无定的。即便不必拉长到前朝几个千年里,只看现今天下,大唐之“德”就与南方列国不同,乃至大唐之内,各道都有不同,那么孰对孰错呢?  

哪种“德”,才是天命“惟德是辅”的呢?  

裴液想到这里,不禁怔然,只觉大概模糊理解了许绰写下“何为德”三字时的所想。  

他其实从来悟性不俗,只是对这个世界实在陌生,而不太愿意接近。  

——“德”的准则,当然还是只能由“天”来决定。  

也就是在这个立论上,“天”虽然不“生德于人”,却执掌着真正“德”的判断标准。  

许馆主正是因此认为这篇论说不能行通吗?  

这种批注不像是反驳,更像是同道进行了一次尝试,而她拿到之后仔细审阅了其中缺陷,最后有些可惜地认为没能成功。  

她想要成功什么呢?  

女子那双似乎总在思考的眸子似乎浮现在眼前,裴液目光挪向后方,许绰似乎几天后又在这里添了一句:“还应归‘性’。”  

“还应归性。”  

“孔子之言,未可易也。”  

这两句话大概算是她确定的两枚路标吧。  

裴液翻过这几页,就此合上了这本国报,算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读完了它,只觉比阅读剑理要累上太多。  

不过接下来就是愉快的学剑了。  

裴液从躺椅上挺身而起,信步往藏剑楼而去。  

高楼挂月,这个时间许多剑生们依然泡在藏剑楼中,裴液沿途和相识的同修们点头致意,一路向上,再次来到了院主的静阁门外。  

他一敲门,里面翻书的声音就停下了,但也没有叫他进来,就那么安静着。  

裴液轻轻推开个缝探了半个头进去,秋骥子正襟危坐地看着他,手里是摊开的书,脸上没什么表情。  

“如果你要学新剑,自己对着剑梯去找就是了,不必总来问我。”老人冷淡道。  

“…没。”裴液茫然一下,摸头笑道,“怎么可能那么快,您真会说笑。”  

秋骥子并不觉得自己在说笑。  

“你有什么事。”  

“我刚学完那门《杨花》,这两天打算学一学《桃花》,听说您会这门剑,想请您给我讲一讲。”  

秋骥子挑了下眉,矜持地理了理袖子:“那来吧。”  

等裴液收获满满地踏月而归时,藏剑楼中已没有多少身影。  

这个时间自己小院应该也已熄烛了,然而裴液轻手轻脚地推开门时,杨真冰却一动不动地立在院里。  

这个作息无比规律的少年晚睡可真是罕见,裴液讶然道:“你在这儿站着干什么?”  

杨真冰道:“他不让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